由陜西省與比利時安特衛普省政府共同舉辦的低碳技術與節能減排學術研討會日前在西安召開。中外專家學者圍繞能源化工領域節能減排及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CO2捕集與地質封存及綜合利用等技術建言獻策。
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化工學會名譽理事長賀永德建議加快技術進步,積極發展能源優化開發與優化利用(比如煤炭資源高效開采及清潔高效綜合利用)、工業生產過程余熱利用、IGCC潔凈煤聯合循環發電技術等,促進工業節能降耗減排;利用廢棄的氣田、油田、鹽礦穴深埋CO2;將燃煤煙氣脫硫由石灰法改為氨法,最大限度減少CO2排放。
西北大學化工學院院長馬曉迅認為,目前CO2排放與綜合利用、轉化技術分為三個層面:技術成熟可直接引進;已積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需要進行工業中試或示范項目并總結經驗推向產業化;對于一些前景良好的CO2利用方式,正在作基礎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實驗室研究階段,要盡快產業化。他建議,針對富含揮發分的陜北府長焰煤,可開發煤催化熱分解-煤焦氣化耦合新技術,以獲得的煤焦為原料,CO2和氧化為氣化劑,采用粉-粒流化床連續氣化制備高純CO(一氧化碳)氣體,為甲醇羰基化生產醋酸、酸酐、甲酸、草酸、乙二醇和光氣等提供重要原料。目前工業制甲醇主要是用CO加氫催化合成,但隨著CO2放量的增加,CO2加氫合成甲醇技術引人關注。除此以外,加氫直接合成二甲醚、加氫制甲烷、合成碳酸二甲酯,與甲烷重整反應生成合成氣等,也是CO2綜合利用的較好途徑。
今年是陜西省與比利時安特衛普省締結友好城市25周年,低碳技術與節能減排學術研討會是此次系列紀念活動之一。安特衛普省化工領域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居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