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在節能減排問題上出臺的政策一次比一次嚴厲。先是5月份溫家寶總理用“鐵腕”的態度表明中央淘汰落后產能的決心,同時將節骷跖盼試鷸葡路⒌降胤劍指標完成程度納入地方官員政績考核指標當中。隨后是在6月份全國各地逐步取消對高耗能企業的優惠電價,開始實行差別電價,并對限制類和淘汰類的行業引入懲罰性電價。7月份開始,又取消了部分高耗能商品的出口退稅。8月份,國家相繼公布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名單,對其采取斷電停水的方式,以確保在9月30日之前全部關停。9月初,河北地區的一紙“限電令”,更是將節能減排工作推向了高潮。
鋼鐵、水泥等行業或成調控重點
國家一環扣一環如此密集的政策出臺,為的是“十一五”既定節能減排目標的順利完成。在“十一五”規劃中,國家明確提出了2010年年末單位GDP能源消費要在2005年基礎上降低20%的目標。經過持續努力,“十一五”的前4年全國累計單位GDP能耗下降15.6%。然而,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上半年能耗的不降反升使下半年節能減排的壓力異常巨大。
從單位GDP的能耗來看,目前,工業是我國經濟中能耗占比最大的門類,占全國總能耗的67.34%,其中,鋼鐵、水泥、化工、石化、有色冶金行業的總能耗占比分別為18%、7%、10%、4%和4%。巨大的基數效應下,淘汰落后產能是快速降低能耗最行之有效的解決途徑,鋼鐵、水泥、重化工等行業的落后產能淘汰將成為本輪國家節能減排工作最重要的落實方向。
“非常時期”或出“非常政策”
從目前全國各地的實際完成情況看,政策的執行力度毋庸置疑,然而,最終的效果可能并不明顯。因為從前期媒體的報道看,國家近期公布強制關停的高能耗企業,其實在去年或者今年年初就已關停;沒有關停的企業也都已經更換設備或者技術升級,使自身從能耗角度講早N不再屬于落后產能。如果政府按照現有計劃和政策執行的話,很顯然節能減排的目標根本無法完成。在剩下的不到4個月內,要保證淘汰落后產能既定目標的完成,或者退一步說是盡量向目標靠攏,留給我們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大。根據以往國家政策出臺的方向、力度和頻率推斷,后期政府很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出臺相關政策:
一是將節能減排任務根據不同省份能耗情況,芐錄勇朐俅畏峙淶降胤秸府,誰完不成處罰誰,具體如何去執行完全交給地方政府。這樣的話,在極為有限的時間里面對異常艱巨的任務,地方政府若僅僅是加強對以往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恐怕并不能完成上面下達的任務,相關官員的“烏紗”也恐不保。能產生立竿見影效果的是,密令苷呤諞餿貌糠植⒎鞘粲諑浜蟛能之列的高能耗企業,如當地的大型鋼廠、水泥廠、化工廠停產或者降低開工率。這種做法看似荒唐,但在目前的形勢下卻“合情合理”。
二是采用市場化的手段使高能耗企業自行停產或者減產。比如,通過提高電價、對部分企業實施懲罰性電價,或者再次調節高能耗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以此來增加高能耗企業的生產成本,削減其利潤。
三是提高前期執行的落后產能淘汰標準。前期對鐵合金和電石行業的要求是淘汰6300千O安以下的礦熱爐,鋼鐵行業則要求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如果后期將落后產能淘汰的標準再上一個臺階的話,那將會有一大批企業面臨被關停的命運。
綜合考慮政策執行的難易程度和短期能夠取得的成效,后期政府依據上面提到的第一和第二種思路出臺政策的可能性很大。第三種思路由于執行起來難度較大,且從計劃關停到實際關停有個時間周期,可能性不是l大。
節能減排難抑產能過剩
國家強制實施落后產能淘汰的行業,也基本上全部屬于產能長期過剩嚴重的行業。從下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對于這些產能過剩行業來說,今年淘汰期間停產的產能遠遠比不上新增釋放的產能,再者,停產的產能在總產量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在落后產能被逐步淘汰的同時,一些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新產能仍在陸續建設投產,從這個角度看,國家淘汰落后產能政策的實施完全是著眼于節能減排,而非針對產能過剩行業的整體產削減。因而,對于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的解決,未來或許只能更多地依靠市場調節及企業自發行為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