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6月底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開展全國節能減排電力價格大檢查后,國務院再次部署由發改委、環保部等13個部委組成的督察組,對全國18個6點地區進行節能減排專項督察。
而此前,相關專家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詮人大按照年初制定的檢查計劃,對于節能減排的具體執法檢查工作也進入啟動階段。
在短短兩個月中,三輪節能減排大檢查正在快速推進。
而多位地方政府的相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應對年底的減排目標,當地均已經通過限產等方式,控制電力使用和主要污染物排放。
為緊急預案“摸底”
即將進入本年第三季度的最后一個月,節能減排的強度和壓力也隨之逐漸增大。
此外,今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進一步加重了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任務的艱巨性。
“如果距實現國家既定目標較遠,國家相關部委會在最后一個季度到來之前,采取緊急手段,以實現“十一五”期間的減排任務。”一位地方發改委的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而此次督查工作,很可能是我國確定是否采取“緊急手段”前的最后一次摸底。
根據國家發改委昨日公布的消息顯示,6個督察組將對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青海、新疆18個重點地區進行節能減排專項督查。
督察組檢查重點工作,包括各地制訂和實施節能減排工作方案情況芴蘊落后產能進展;嚴控新上“兩高”項目情況,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管理情況,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工作情況,以及制訂和實施節能減排預警調控方案情況等七個方面內容。
而在本輪檢查過程中,將“對完成任務有困難的地區,督促其實施預警調控”。
地方限產應對大考
“事實上,很多地方目前已經開始通過對重點企業限產的方式降低能耗,比如開工四天停產三天,這樣一來用電量和污染物排放就被控制下來了。”一位地方負責節能減排工作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此前也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擔憂,雖然目前國家淘汰落后產能、嚴控新上“兩高”項目等工作力度已經很大,但X通過這些手段仍然難以完成“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
即使通過X產的方式保證年底完成減排的目標任務,如果明年經濟進一步回暖,是否還會出現大幅反彈的情況?
在上述人士看來,通過停工、限產的方式確實不是一個應對節能減排的長效方式,作為地方政府來說,就是要通過這段時期的工作來總結經驗教訓。“完成減排任務沒有商量的余地,未來的減排也同樣會堅持這一原則。”該人士說。
節能減排工作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還是為解決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改善跟不上經濟的發展 度的問題。正是基于這一問題,近年來我國多省區,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的發達省份,頻繁出現油荒、電荒、氣荒的現象。
“今后,留給地方政府的不光是要考慮節能減排問題,同時還要考慮到能源效率、結構與經濟增長速度之間的協調問題。”該人士說,“根據國際社會的發展慣例來看,把經濟增長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對于完成節能任務、調整能源結構都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