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strike><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strike>
<ruby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ruby>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石油和化工節能網_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主辦歡迎您
手機端
關于我們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最新資訊
哥本哈根:最后的救贖
0
發布時間:2009-11-23 瀏覽數:4526 新聞來源:山西新聞網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將于12月7日—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后的后續方案,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后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

如果《哥本哈根議定書》不能在今年的締約方家檣洗锍曬彩恫⒒竦猛ü,那么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之后,全球將沒有一個共同文件來約束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將導致人類遏制全球變暖的行動遭到重大挫折。也因為這個原因,本次會議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

■態度

減排:大國間的一場博弈

●中國:胡錦濤9月22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演講,稱中國爭取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顯著下降,同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

●美國:堅持《京都議定書》背景下的態度,希望拉著發展中排放大國共進共退,強調“共同的責任”。美國國內保守勢力一直把美國減排與中國減排責任捆綁在一起。奧巴馬當選后宣布,要在2020年或之前把溫室氣體排放量回復至1990年的水平。

●歐盟:歐盟無疑是氣候變化談判最積極的推動者和領跑者。歐盟各國領導人就“到2020年時將溫室氣體排放在1990年的基礎上削減20%的細節問題”達成一致。

●澳大利亞:目前澳大利亞正在努力推進一種“計劃方式”,這種方式中,各國分別提出它們排放的目標和減排政策(比如碳交易)。接著各國應該適時報告實現這些目標的進程。

●印度:印度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5%,印度堅決不同意在哥本哈根談判中設定具體的減排目標,并表示要聯合中國共同抵制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壓力。

■分歧

氣候變化談判兩大問題

氣候變化談判的目的是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的水平上”。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方就一直為此努力,并制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公約》是氣候變化談判的總體框架,《議定書》則是第一份具有法S效力的氣候法案。《議定書》規定了發達國家在第一承諾期(2008年至2012年)內的減排指標。2007年,各方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簽署了“巴厘路線圖”,期望能在路線圖指引下走向今年12月的哥本哈根會議,為《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后發達國家減排等問題做出新安排。

2008年以來,各方已經舉行了9輪會談,但在發達國家中期減排目標和用于幫助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兩個問題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兩大陣營分歧較大。

關于中期減排目標,發展中國家要求發達國家2020年應當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減排40%。目前只有挪威予以承諾,而歐盟僅提出減排20%到30%,日本提出減排25%,美國則只承諾4%左右,且這個目標尚未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

關于資金問題,歐盟領導人最近達成一致,認為到2020年發展中國家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災難性影響每年需要約1000億歐元資金。但至于歐盟可以承擔其中的多少,歐盟領導人沒有給出具體數字。美國"始終沒有提出一個資金數額。發展中國家對此比較失望。

■新聞鏈接

哥本哈根:“自行車"城”

如果不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下月在哥本哈根舉行,如果不是媒體近日熱議這次“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的大會,很多人可能對哥本哈根感到陌生。不過,提起安徒生童話,提起美人魚"像,可能會產生親切感。

事實上,哥本哈根最有特色的是,它是一個“自行車之城,”在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悠閑自在的騎車人——包括丹麥首相拉斯穆森等高官。

哥本哈根的自行車軌道有350公里,每天,有60多萬哥本哈根市民(大哥本哈根地區居民總數約170萬人)騎車出行,總里程能達到120萬公里,相當于在地球和月球之間來回了近兩次。據估算,哥本哈根市民每年的騎車里程,如果是汽車完成的,每年將要多排放10萬噸以上的二氧化碳。哥本哈根政府為自己設立了新目標:到2015年,50%的哥本哈根人采用騎車方式上下班、到學校。

■前瞻

達成有效協議并不樂觀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召開在即,目前,各方對在哥本哈根是否能達成一個有效的協議態度并不樂=。近日,哥本哈根會議主席、丹麥氣候與能源部長康妮·赫澤高接受了記者專訪。

●峰會必須對發達國家設定具體減排目標

記者:在過去兩年的談判中,我們取得的主要進步是什么?現在面臨的最大困難又是什么?

康妮·赫澤高:在過去兩年的談判中,一些重要的問題已相當成熟,包括減少毀林所致的排放,適應問題和技術問題等。然而在減排和資金技術的構建上仍有一些關鍵的政治問題需要解決。

記者:《京都議定書》為發達國家設定了減排目標。《京都議定書》執行得怎?

康妮·赫澤高:《京都議定書》的締約方顯示出了在第一階段實現各自目標的決心。很明顯,哥本哈根達成的協議必須對發達國家設定具體的減排目標。目前,各方的減排目標是談判的一個焦酢N蟻M發達國家能同意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25%—40%的整體目標。

●會議或難達成各方都同意的具體標準

記者:《京都議定書》在加強國際合作方面并不像我們期待的那樣有效。您認為是否應建立一些新機制?

康妮·赫澤高:《京都議定書》下的幾個彈性機制確實在發揮作用。很O顯的一點是,清潔能源機制已超出預期。對于清潔能源機制的一個建議是加強項目的地理分配,提高清潔能源執行理事會決策的透明度。

記者:怎樣協調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和減排?

康妮·赫澤高:看起來最后階段不太可能有一個各方都同意的具體標準,但是大家都必須作出貢獻,尊重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的能力。

■資料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1992年,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全球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公約。

它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2004年5月,公約已擁有189個締約方。它的原則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的發達國家采取具體措施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而發展中國家不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限控義務。

在1997年日本京都召開的第3次締約方大會上,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京都議定書》,它規定從2008年到2012年期間,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這是設定了強制性減排目標的第一份國際協議。(2001年,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

本版稿件綜合新華社、《都市快報》、《廣州日報》

微信公眾號
手機移動端
證書查詢
<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strike><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strike>
<ruby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ruby>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两个男的打扑克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