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發出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偉大號召。一時間,總書記鏗鏘有力的“金句”廣為流傳,并迅速成為中國人民保護長江的共同心聲和一致行動。5年來,長江的水一天天變清了,兩岸的山慢慢變綠了,長江的生態保護得到全面落實,煥發出新的生機。在保護長江的偉大壯舉中,沿江許多化工企業不惜付出巨大代價,留下值得書寫的一筆。
保護長江,化工是獻力者。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把長江經濟帶建成高質量發展經濟帶,這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沿江化工企業中有的自我變革主動轉型、有的配合規劃異地搬遷、有的壯士斷腕關停退出。不少化工企業的干部員工親手將自己建設了多年的裝置拆除,雖有不舍,卻也心甘。據統計,僅在2019年,沿江11省市累計“搬改關轉”化工企業958家,其中包括位于長江干流、重要支流岸線1千米范圍內的化工企業44家。
萬里長江奔流不息,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經濟帶集聚的人口和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均占全國40%以上,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說,部分化工企業的犧牲,換來的是更大的時代價值,化工行業用實際行動對這個必答題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保護長江,化工也是受益者。發展化工離不開豐富的水資源,因此,化工企業依水而建就成為必然。長江經濟帶沿江11省市,是化工企業的重要聚集地,把長江經濟帶建成高質量發展經濟帶,化工企業無疑也是受益者。例如長江邊上的湖北興發集團,在搬遷過程中實現轉型升級,成功開發了草甘膦原藥、制劑、水劑等系列產品,將草甘膦產能規模提升到國內第一、世界第二,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興發集團借搬遷之機圍繞高技術、高效益、低排放、低污染的微電子和有機硅新材料等項目進行布局,生產的電子級磷酸、硫酸打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其實,和這些企業有著相同經歷的沿江化工企業還有很多。有的企業異地搬遷后,主導產品產能翻了幾倍;有的企業用新技術構筑本質安全防線,使企業走上綠色發展之路;有的地方把化工企業“搬改關轉”作為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化工產業由此進入精細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的新階段。
保護長江,化企任重道遠。應該看到,我國保護長江行動還在向縱深發展,隨著《長江保護法》的出臺和實施,對長江的保護力度會越來越大。《長江保護法》將“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寫入法律,進一步強調了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今后還將有一些化工企業面臨考驗。例如《長江保護法》明確規定,要加快重點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等推動綠色發展的相關規定。還會有許多化工企業也將積極投身保護長江的行動之中,并在過程中實現新的跨越。
生態優先,讓長江永葆生機活力;綠色發展,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未來我們仍將繼續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把長江經濟帶建成高質量發展經濟帶。如此,置身其中的化工企業,也將成為引領我國化工行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