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作為福建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的石化行業,以石化(產業)園區為載體,通過龍頭牽引、產業鏈協同、持續上新項目等硬招,保持了穩健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政府部門落實落細服務措施,促進產業鏈、石化企業密切協同,從而有效保持了強勁的發展韌性和活力。
龍頭牽引,全產業同步復工滿產
在寧德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新能源公司的智能廠區早已恢復高速運轉。在與其僅隔兩條街、直線距離只有數百米的寧德凱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里,工人們同樣正在緊張加工電池結構配件。
“我們與寧德時代建立了數據共享的機制,每天對方需要多少結構件都會實時更新,這樣我們備料、排產、出貨就會心里有數。”凱利公司總經理林立舉告訴筆者。
隨著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這樣的龍頭企業逐漸復工達產,產業鏈上游企業之一——凱利公司也在3月中旬實現100%達產。
復工復產、正常出貨、逐步達產……在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筆者發現,盡管數十家與新能源產業相關的企業生產的產品各不相同,但在每個時間節點上卻有著相似的節奏。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筆者在凱利公司的采訪中便尋得了答案。
在公司研發部門,研發人員告訴記者,凱利的電池結構件相當于電池包的“外衣”,絕緣至關重要。“最初,我們選擇在側板貼上絕緣用藍膜,但這一設計被驗證在汽車運動過程中有滑脫的風險。隨后開發的噴涂絕緣材料,解決了黏合問題,但成本又居高不下。在與寧德時代共同研究后,凱利開發了一款熱壓膜,既解決了藍膜不穩定問題,又大幅降低成本,為客戶提升產品競爭力提供了最佳方案。”
在林立舉看來,正因為無論生產、研發、出貨,還是企業的中長期布局,都與當地這兩家新能源產業巨頭密不可分,企業發展規模也隨之不斷壯大,年產值也達3億元左右。目前該公司600多名員工穩崗保產,同樣得益于龍頭拉動。
福建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福建省依舊要發揮重點園區龍頭骨干企業引領作用,支持產業龍頭企業通過專業分工、訂單生產、原材料供應等形式帶動省內制造業企業進入其產業鏈或采購系統,加大配套產品采購力度,貫通產業鏈條。
持續上新,項目帶動強鏈擴鏈
疫情防控期間,福建省的各大石化園區圍繞龍頭企業,引進一批延鏈、補鏈、拓鏈、強鏈項目,讓石化園區產業鏈更完善,后勁更足。
在泉州市泉港區石化工業園區,百宏石化項目工地一派火熱的繁忙景象,不同噸位的大型吊車來往穿梭。百宏石化公司總經理吳斌說,目前項目的土建工程已逐步復工,現場施工人員達500人。
據了解,該項目為省級重點項目,截至目前,土建部分,主裝置鋼結構已近完成,大件設備吊裝完成70%以上,即將進入大規模的現場設備安裝和管道安裝工作,預計今年8月項目投產。
與此同時,臺灣企業國喬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也計劃在泉港石化工業園投資500億元新臺幣,新建丙烷脫氫及聚丙烯項目。
據泉州市委書記康濤介紹,這一項目建成后將年產100萬噸丙烷脫氫(PDH)及90萬噸聚丙烯(PP),計劃占地800畝。項目分二期建設,一期投資300億元新臺幣,將于今年底開工建設,2023年建成投產,年產值100億元人民幣。
這是泉州近三年來投資額最大的臺資項目,將有力推動閩臺石化產業融合發展。康濤表示,國喬公司擬在泉港設立“泉州國亨化學有限公司”,目前企業名稱已預核準。國喬公司是臺灣知名企業,雙方合作有利于石化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在泉港石化園區可形成總投資180多億元人民幣的產業鏈。
“一直以來,我們公司都在尋找到大陸發展的投資機會,選擇與泉州泉港合作,是看中泉港雄厚的石化產業基礎和大陸廣闊的市場前景、良好的發展空間。”國喬公司董事長楊品正介紹。
據悉,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是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點園區,2013年起連續七年位居中國化工園區前20強。目前,園區現有投產項目和在建項目已全面復工。面對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雙重任務,該園區成立工作專班,每個企業安排一名園區領導和網格工作人員,協調解決企業在疫情防控、復工返崗、防控物資籌措、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同時,通過“屏對屏溝通”“不見面審批”等方式打造良好營商環境,以優質服務加快項目工作進度。
金融搭橋,產業鏈協同更有力
此次突發新冠肺炎疫情,讓部分企業生產一時難以理順。有了訂單,資金不足卻成了發展的“攔路虎”。了解企業實際的困難和需求后,福建海峽銀行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為企業解燃眉之急。
“海峽銀行像‘開掛’一樣,我們的授信申請沒幾天就審批了!”恒申集團的一名負責人由衷感嘆“海峽速度”。
恒申集團屬全球領先的紡織化纖企業,旗下包括長樂恒申合纖科技有限公司、長樂力恒錦綸科技有限公司。在得知該企業復工復產、整備產能急需資金,海峽銀行立即啟動快速響應機制,主動上門服務,總行領導靠前指揮、多次實地調研。負責該項目的福州濱海新城支行積極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迅速跟進,爭分奪秒收集項目資料,連夜制定融資方案,編寫調查報告。該集團旗下恒申公司、力恒公司共5億元的授信很快便審批通過,這也就有了恒申集團負責人用“開掛”來點贊海峽銀行。在恒申生產車間,機器陣陣轟鳴聲中回響著創新發展的強勁脈動,牢牢穩住了規上工業基本盤。
中行福建省分行及其下轄長樂支行行長在走訪永榮控股集團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為企業設計了“供應鏈金融”項目:依托永榮控股作為核心客戶,下游企業以定向向其支付原料款的方式,向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有效解決企業資金難的問題。
“接下來,福建省將按照《關于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加快構建福建省產業鏈自主配套體系、加快推進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等要求,以工業(產業)園區為載體,整合資源要素、促進整體配套,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產業,增強抗風險能力。”福建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說。
以園區為載體,圍繞產業鏈招商,促新項目落地生根,成效顯著。福建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累計到資億元以上企業合計到資數同比增長20.4%。
業內人士分析,逆境之下項目到資依然實現“開門紅”,凸顯了福建省正從持續深化“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的戰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中收獲“紅利”,園區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