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寧東至山東±660千伏直流輸電示范工程魯1標段放線施工全部完成。至此,寧東直流工程山東段全線架通,山東省內將首次出現“西部摹薄
不惟山東,“西電東送”、“西氣東輸”、“西煤東運”正在惠n更多的東部省份。西部地區正在發揮其獨有的能源資源優勢,承擔國內能源供應重任。
西部大開發新十年戰略總體目標是,今后10年,西部地區要建成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在四大基地之中,能源開發被擺在首位。
無論是能源開發的空間走向,還是國家能源政策布局,國內能源產業西移的格局已非常明顯。
正在修訂的能源“十二五”規劃,將西部能源大省新疆納入大型煤炭基地之列。“十二五”期間,國內重點建設14個大型煤炭基地,即神東、晉北、晉東、蒙東、云貴、河南、魯西、晉中、兩淮、黃隴、冀中、寧東、陜北、新疆。14個煤炭基地中,多數為西部能源重鎮。
“十二五”規劃將全國煤炭布局劃分為煤炭調入區和調出區。調出區為晉、陜、蒙、寧、甘、云、貴、新疆,主要位于西南和西北。調出區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適宜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炭,承擔滿足全國煤炭供應和調節煤炭市場的主導作用。
“十二五”期間,煤制天然氣項目集中分布在四個區校分別是“三西”(山西、陜西、蒙西)、新疆、蒙東和云貴地區。
兇哦部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逐漸枯竭,能源開采重心西移已是必然趨勢。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中國能源環境科技協會副理事長周鳳起說:“受益于豐富的資源,西部地區原煤、油氣產量遙遙領先東部,國家能源格局西移趨勢顯現。”
由于我國能源產地和消費市場逆向分布,京津冀、東北、華中、東:等地區資源缺口很大;而晉陜蒙寧等煤炭集中地水資源短缺,限制煤炭就地轉化,北煤南運、西煤東運壓力加大。
煤炭主產地由東部向中西部移動的路徑非常清晰。2009年內蒙古煤炭產量6.37億噸,超過山西6.15億噸,位居全國首位;2010年以來內蒙古煤炭月產量與山西比肩,兩者相差無幾。
內蒙古煤炭產量正在趕超山西。與內蒙古相比,新疆煤炭生產潛力更大。新疆煤炭預測資源量2.19萬億噸,占全國的40%。預計到2015年,新疆地區煤炭產量將達5億噸,煤炭直接外運量將達1億噸。
除煤炭外,新疆塔里木、準噶爾及吐哈三大盆地共蘊藏著209億噸石油資源和10.8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分別占全國陸上油氣資源總量的25.5%和27.9%,被地質學家視為我國油氣勘探潛力最大的省區。
在現實操作中,新疆的油氣地位將得以鞏固。未來十年,中石油將投資3000億元在新疆構建四個基地(油氣生產基地、煉油化工基地、石油儲備基地、工程技術服務保障基地)、一個通道(中亞-俄羅斯油氣、資源的戰略通道兩個總部(運輸總部和金融總部)。
屆時,新疆地區原油產能從目前的1800萬噸提升至6000萬噸以上,接近國內原油產量的1/3,煉油能力從目前的2000萬噸提升至3000萬噸左右。新疆將成為西部能源開發的戰略要地。
在油氣開發領域,2009年國土資源部下發《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提出國內油氣開發戰略是:油氣并舉、穩定東部,發展中(西)部,即我國S氣行業將穩定松遼、渤海灣盆地等東部老油田產量,加快塔里木、準噶爾、鄂爾多斯、四川盆地等西部油氣區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