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被簡稱為合同能源管理(EMC)的節能管理新模式,今年在國內重要的臨港重化工業基地之一寧波熱了起來。在政府熱心、商家力推、企業響ǖ拇蠛瞇問葡攏這種全新的節能管理新模式普及很快,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高耗能企業接受。今年1~5月,僅寧波北侖區就有5家高耗能企業提出了9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計劃,總投資超過2000萬元。預計這些項目全部完成后,每年可節約標煤5000余噸。
但同樣是在北侖,化工企業對此卻并不熱心。
政府一路綠燈
寧波是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與原材料產業基地,每年工業企業的各類能源消耗達500多萬噸標煤。其中年耗能千噸標煤以上的企業有100多家,電力及熱力、石油化工、鋼鐵、紡織、造紙5大高能耗行業的工業能耗占全市能耗比重的70%以上。與此同時,作為工業重鎮的北侖區,是寧波市高能耗產業最為集中的區域,因此有了“浙江節能看寧波,寧波節能看北侖”的說法。“十一五”是北侖臨港重化工業發展勢頭最為強勁的時期,2009年和2010年恰恰是新建項目產能集中釋放的重要階段。據寧波市經委某負責人透露,“十一五”前4年,寧波節能減排累計實現整體考核指標的81%左右。但從今年一季度來看,由于一批新建項目先后投產,導致能耗指標不降反升,要實現“十一五”節能目標,難度非常大。而寧波最終能否完成節能目標,關鍵就看北侖。
近年來,為了緩解日益加劇的能源供矛盾,寧波市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引導和督促企業節能的有效途徑。2008年,經過廣泛調研之后,他們決定引入當前國際上流行的一種市場化節能新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在重點耗能行業中進行大力推廣。
所謂合同能源管理,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市場經濟國家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基于市場運作的全新節能新機制。具體做法是:專業節能服務公司與客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根據客戶的實際生產情況,為客戶制訂節能項目的能源審計、節能改造設計方案,并提供原材料和設備采購、施工、運行、保養和維護的一條龍服務。這種模式的實質,是一種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多贏投資方式,它允許用戶使用未來的節能收益為設備升級換瘢以降低目前的運行成本。也就是說,在合同期間,客戶不需花一分錢,不用承擔投資和技術風險,就可分享節能效益,而節能服務公司在幾年內收回投資并獲得合理的利潤后,全部節能效益和節能設備都將歸客戶所有。
2008年,寧波市出臺了《節能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辦法》特別提出要“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對于采用EMC模式的節能應用項目,在取得實際節能降O效益后給予獎勵,最高獎勵金額可達100萬元。其中,獎勵資金的50%給予合同能源管理服務機構,另外50%給節能應用單位。北侖區政府在落實該《辦法》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高了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獎勵力度,規定凡北侖區內以EMC模式開展的節能項目,區財政按節能收益的10%對項目實施雙方額外再給予獎勵。不僅如此,北侖區科技局還主動搭建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為中介服務公司和企業穿針引錢,促進雙方的合作。
2009年10月,長期困擾節能服務公司的融資難問題,在寧波得以破冰。工商銀行寧波市分行營業部經過考察,首度對浙江能華節能投資有限公司授信貸款1200萬元。這次合作不僅對能華公司是雪中送炭,更被業界視為節能服務公司破除融資難的良好開端。
對此,浙江能華節能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卓國誆晃耷煨遙骸耙行給我們節能機構貸款,據我了解在這個行業還是破天荒的第一遭呢!融資困難,可以說是制約節能服務中介發展的瓶頸。我們擁有的只是節能技術以及未來的收費權和現金流,而銀行看重的卻是土地、廠房等能夠作為抵押的資產。一直以來,銀行對節能服務中介的門可以詼際墻舯兆諾摹O衷冢終于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良好的政策環境對寧波EMC的推廣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促進作用。僅北侖區,目前就已經有十多家節能服務機構注冊,包括西門子、瑞典SGS這樣的國際節能巨頭,也紛紛向北侖伸出橄欖枝,成為當地節能服務產業的重要力量。EMC這種全新的節能管理模式,已逐漸被當地的一些高能耗行業尤其是鋼鐵、紡織企業理解和接受,闃亮饜辛似鵠礎
化企躊躇不前
在寧波的采訪中,CCIN記者發現了一個耐閶拔兜南窒螅和屬于高能耗產業,石化企業與鋼鐵、紡織等企業相比,對于EMC的態度似乎要冷淡得多。這一點從節能服務公司實際開展的業務范圍可得到印證。盡管寧波擁有數量眾多的石油和化工企業,但CCIN記者走訪了幾家節能服務公司,希望能夠至少提供一兩個具體的石化類EMC項目愣苑餃幢硎荊目前只有幾家石化企業在談,結果尚不得知。
石化企業對EMC不感冒,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負責市場營銷的能華節能公司副總經理葛君存分析了3方面的原因:一是石油和化工企業普遍“不差錢”,與其節能收益中的一大塊被中介公司拿走,還不如自己動手改造;二是化工產品利潤高,能源占化工產品成本的比重微乎其微,有的企業領導對于節能改造不熱衷或者不重視;三是化工生產工藝相對復雜,節能改造涉及節能設備與生產工藝的銜接融合,企業擔心造成生產不穩定或者不安全,不愿意改變現狀。
對于葛君存的說法,石化企業是怎么看的呢?
中化藍天集團ODS替代品事業部的周忠澤科長認為,EMC在石油和化工行業推廣進程緩慢的主要原因,恐怕還在于確保安全生產和質量穩定方面的考慮。尤其是一些連續化生產的企業,任何一個參數的細微變化都有可能帶來生產上的一系列反應,可能造成的損失將遠遠高于節能改造帶來的收益。同屬于中化藍天集團的杭州富時特化工有限公司曾經有過這樣的教訓。3年前為了節能,該公司對兩臺壓縮機進行了變頻改造,結果運行了一段時間后,生產很不穩定,產品質量也受到影響,最后公司只好放棄。現在這兩臺變頻壓縮機還閑置在那里。此外,化工生產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突破的動態過程,而EMC對于節能收益的計算目前還缺乏一個標準化的體系,基本上是由節能公司說了算,這也是企業不太愿意接受的原因之一。
杭州電化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胡永強說:“電化集團此次整體搬遷時,也曾考慮請節能公司對部分高耗能設備用EMC模式進行變頻改造,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然而,雙方最終確定合作方案時,卻對節能效益的分配方法產生了分歧,最終還是放棄了合作。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企業最需要的,并不在于后期的設備改造,而是前期的技術服務。這也是節能公司所擅長的,即對整個生產過程的所有環節進行節能分析,找出節能的要點,提出改造的方案。至于后期的方案實施部分富工企業完全有能力自己來完成。而從節能公司的角度來看,前期服務只是為了后期的方案實施進行輔墊,真正的盈利點恰恰在最后的實施部分。這樣一來,雙方往往在效益分配方面產生爭執,也就不難理解了。”
服務需要“一條龍”
針對石化行業對EMC不積極的狀況,浙江省內的一些相關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浙江省能源利用監測中心監察室主任、高級工程師徐曉村認為,石化企業提出的擔心,并非全無道理,畢竟EMC在石化行業的應 ,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一方面,石化行業本身是一個極其龐雜的產業,每種產品的生產工藝不一樣,每個企業的技術水平不一樣,每個老板的思想意識不一樣,這些都有可能成為EMC的實質性障礙;另一方面,EMC在國外已經擁有了一整套完整規范的運作體系,但在中國還是剛剛起步 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制度體系漏洞百出,比如節能效益的檢測缺乏標準化、行業收費混亂、雙方法律責任不明確、企業誠信體系不健全等等,這都對EMC的大面積推廣造成了嚴重的制約。
浙江省石化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旭指出,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節能服務公司水平、層次參差不齊,目前真正能夠提供所謂的一條龍服務的實力公司,可謂少之又少。這也O石化企業對EMC心存疑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EMC要在石化行業打開局面,節能服務企業自身實力需要加強,建議中央及各級政府加大對該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為行業發展提供一個相對優厚的環境。
雖然大多數的石化企業對于EMC的可行性還存在較多的疑慮,但倒也不乏敢吃螃蟹的人。
位于寧波化工區的寧波鎮洋化工發展有限公司,2008年與浙江科維節能技術有限公司合作,以EMC模式對公司的一套水循環系統進行節能改造。改造后的第一套水循環系T節能效果十分顯著,節能率達到35%,每年至少可節約標煤100噸。為此,該公司一鼓作氣,進而又對另外兩套水循環系統同樣以EMC模式進行了節能改造。目前這3套系統運行均十分穩定。據該公司測算,借助EMC模式,公司未花分文,卻實現了每年節約能源500噸標煤的目標。此外,較早引TEMC模式并獲得成功的還有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對有機胺、合成氨、造氣等工藝的循環水系統實施節能改造,節電率達到了30%;杭州先進富春化工有限公司,通過節能改造,實現年節電110萬千瓦時。
從這些企業的實踐來看,EMC實施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問題并非沒有解決的辦法。他們的現身說法是否可以打消同行們的疑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