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設備熱效率計算通則
GB/T 2588-2000(代替GB 2589-81)
The general principles for calculation of thermal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2000-03-16發布 2000-09-01實施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設備熱效率的計算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使用燃料和利用熱量的熱設備。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587—1981 熱設備能量平衡通則
3 定義
本標準除采用GB/T 2587中的有關術語外,還采用下列定義。
3.1 設備熱效率 thermal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熱設備為達到特定目的,供給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在數量上的表示,它等于有效能量占供給能量的百分數。
3.2 供給能量 supply energy
外界供給體系的能量。
3.3 有效能量 effective energy
達到工藝要求時,理論上必須消耗的能量。
3.4 損失能量 loss energy
供給能量中,未被體系利用的能量。
4 熱效率的計算
4.1 計算設備熱效率采用下列公式:
....................(1)
或
.....................(2)
式中:η — 設備熱效率,%;
QGJ— 供給能量,J;
QYX—有效能量,J;
QSS—損失能量,J。
4.2 計算熱效率時,必須明確劃定設備的體系及計算基準,熱平衡關系的建立必須滿足熱力學基本定律要求。
4.3 對于連續工作的設備,設備熱效率是指熱穩定工況下的熱效率;對于間歇式或周期工作的設備,設備熱效率是指正常工作周期的熱效率。
4.4 特殊設備或設備在特殊狀態下運行的熱效率的計算應加以說明。
5 供給能量
供給能量通常包括下列諸條中的一4或幾項。
5.1 燃料燃燒所供給的能量。
5.1.1 燃料帶入能量,包括燃料應用基低(位)發熱量和燃料由基準溫度加熱到體系入口溫度的顯熱。
5.1.2 空氣帶入熱量,為體系入口處的焓與基準溫度下的焓之差。計算中認為空氣的含濕量不變。
5.1.3 霧化蒸汽帶入熱量,為體4入口蒸汽的焓與基準溫度下水的焓之差。
5.2 外界供給體系的電、功。
5.3 外界向體系的傳熱量。
5.4 載能體帶入體系的能量。
5.4.1 若載能體為蒸汽,則供給能量為體系入口蒸汽的焓與基準溫度下水的焓之差。
5.4.2 若載能體為熱空氣、煙氣、燃氣或其它熱流體,4供給能量為相應載能體在體系入口處的焓與其基準溫度下的焓之差。
5.5 物料帶入體系的顯熱。
5.6 有化學反應時,放熱反應的反應熱。
5.7未包括在以上各項中的其他供給能量。
6 有效能量
有效能量通常包括下列諸條中的一項或幾項。
6.1 4一般的加熱工藝中,從體系入口狀態加熱到出口狀態所吸收的熱量。
6.2 在工藝要求溫度高于出口溫度的加熱工藝中,從體系入口溫度加熱到工藝要求溫度所需要的熱量。
6.3 在有化學反應時,吸熱反應的反應熱。
6.4 在干燥、蒸發等工藝中,水分等物質升溫和相變所吸收的4量。
6.5 產品或同時產生的副產品本身包含有部分可燃物時,有效能量包括這部分可燃物應用基低(位)發熱量。
6.6 體系向外界輸出的電、功。
6.7 未包括在以上各項中的其它有效能量。
7 損失能量
損失能量通常包括下列諸條中的一項或幾項。
7.1 設備排出的煙氣帶走的顯熱。
7.2 燃料未完全燃燒時的熱損失。
7.2.1 化學(氣體)未完全燃燒的熱損失,為燃燒產物中可燃氣體低(位)發熱量。
7.2.2 機械(固體)未完全燃燒的熱損失。
7.3 設備外表面的散熱損失。
7.4 設備的蓋、門等開啟時的輻射和F熱損失。
7.5 設備排渣、飛灰、殘料等帶走的顯熱。
7.6 設備的蓄熱損失。
7.7 有冷卻裝置時冷卻液帶走的熱損失。
7.8 有排風機構時排風帶走的熱損失。
7.9 未包括在以上各項中的其它損失能量。
8 其它
根據熱設備的不同特點,熱效率的具體計算T諦幸當曜賈鋅勺韃鉤涔娑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