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strike><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strike>
<ruby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ruby>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石油和化工節能網_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主辦歡迎您
手機端
關于我們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最新資訊
商業銀行如何從低碳經濟中獲利
0
發布時間:2009-11-19 瀏覽數:4935 新聞來源:金融時報

來自后危機時代的挑戰———

記者李嵐

英國新能源金融公司于今年6月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市場交易額將達到3.5萬億美元。另據估計,在2020年,全球銀行業僅從碳交易、基礎設施融資和咨詢業務中一小部分業務活動所獲得的收入就可能高達150億美元。

為搶占未來發展先機和可以預知的巨大市場,目前,包括英國、美國、墨西哥、中國等許多國家,在應對危機、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中都包括了對綠色項目進行投資的規定。

盡管向低碳經濟轉型的主張并不能馬上緩解全球市場動蕩給銀行業帶來的災難,但是,后危機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如果錯過這一看似遙遠的卻已清晰可辨的機遇,而依然僅僅專注于拯救企業短期業績的話,那么,他們將在不久后那種全然不同的增長方式中付出代價。

事實上,正如央行行長周小川上月在北大發表演講時所說,今后各國國際收支平衡、貿易摩擦、匯率問題都會高度與碳市場聯系起來吹鼻案鞴對于減排的談判,最后都將折算為一段時間內對二氧化碳進行數量限制,這就產生了配額及其分配問題。而“一旦碳排放有了價格,減排活動就有了盈利”。

就銀行而言,究竟如何吹吞季濟中盈利,有待實踐檢驗。

銀行生態鏈———因低碳主張而變

英國新能源金融公司于今年6月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市場交易額將達到3.5萬億美元。另據估計,在2020年,全球銀行業僅從碳交易、基礎設施融資和咨詢業務中一小部分業務活動所獲得的收入就可能高達150億美元。

為搶占未來發展先機和可以預知的巨大市場,目前,包括英國、美國、墨西哥、中國等許多國家,在應對危機、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中都包括了對綠色項目進行投資的規定。中國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在出臺的兩批經濟刺激計劃中,新增中央E資230億元用于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項目,占中央新增總投資的10%。

據國家發改委《節能中長期規劃》測算,“十一五”期間,中國的節能投資總額累計可達6000億元以上。作為E前世界上最具有潛力的碳減排市場和最大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供應方,中國每年可提供1.5億噸至2.25億噸二氧化碳核定減排額度,這意味著每年碳減排交易額可高達22.5億美元。

由于資助減排項目和建設相關基礎設施需要投入巨額資金,新的產業將會應運而生;為了管理和轉移碳排放的風險和成本,新的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將必不可少。一些專家斷言:當市場復蘇而后一飛沖天時,未雨綢繆和捷足先登的銀行將有機會占據領導地位。

而事實也越來越清晰地表明,實體經濟層面的變革正在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產生深刻的影響。一方面,許多國家已經開始要求企業承擔它們造成的碳排放的代價,并欲對諸如鋁、鋼鐵、水泥等排放密集型產品的進口征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而另一方面,碳生產率達到了一定標準的低碳企業,則會在國際經濟體系中享受貿易便利待遇。

毫無疑問,那些能夠將自己對氣候變化的洞察力整合到貸款決策中的銀行,以醵源蔥魯瀆激情并擁有活躍而健康的創新流程的銀行,將擁有潛在的競爭優勢,并令其在市場競爭中勝出,從而保護他們自己以及客戶的市場地位。

進還是退———融資困境中的選

事實上,源自低碳經濟的巨大商機,已經觸動了中國股市的敏感神經。隨著12月份聯合國有關氣候變化的哥本哈根會議會期日益臨近,近日,智能電網、新能源等低碳經濟板塊的漲幅均在3%以上,成為A股上漲的領頭羊。低碳經濟儼然已成為今年第四季度中國資本市場的短期熱點。

不過,對于低碳經濟,相較于火爆的股市,截至目前,來自各家銀行的反響顯然比較微弱。采訪中一些商業銀行人士坦言,支持低碳經濟是大勢所趨,但在現實中卻難以盈利,所以眼下還是會更關注那些能賺錢的項目。而對于低碳項目貸款,目前一些銀行尚未制定具體的計劃,也沒進行過專門的統計。

究其原因,一個相當大的挑戰是,如何應對在向低碳經濟轉型中企業成本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下降所帶來的產業風險。據測算,如果將碳排放配額價格提高到每噸55歐元,煉鋁生產的基本成本將會增加11%。而記者了解,目前,商業銀行對低碳經濟企業,尤其是私有y業的風險評估指數非常高,這是阻礙對低碳基礎設施投資的原因之一。技術風險也成為銀行投資的顧慮。

應該說,在我國,一些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商業銀行已開始關注項目融資中的環境與社y問題,積極開展創新和探索,并身體力行,通過改進經營管理來降低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來自2008年中國銀行(4.38,0.00,0.00%)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來,整個y行業的節能環保項目貸款總額逐年增加。

但值得注意的是,節能環保項目貸款額占貸款總額的比例仍然偏低。這一比例最高的2008年僅為3.11%。

創新“碳金融”———從轉型中獲益

從我國商業銀行的現狀看,如何通過創新從低碳經濟中盈利仍然是一個亟待研究和探索的新課題。

必須承認,在過去幾年中,我國商業銀行為支持節能減排項目積極嘗試金融創新,并獲得了有益的經驗和成果。截至去年6月,興業銀行(40.88,-0.47,-1.14%)、北京銀行(19.16,-0.11,-0.57%)、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均已與國際金融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以研發面向節能減排、清潔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開發等項目的綠色信貸產品。

記者翻閱了幾家國有大型商業1行2008年社會責任報告,在打造“綠色信貸”銀行的長期發展戰略下,工、農、中、建等國有大型銀行在信貸審批中均實行了環保政策的“一票否決制”,并制定了“雙高”、產能過剩及潛在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退出計劃。

通過各種途徑創新,去年工行在對“兩高”行業152戶企業實現清退的同時,實現節能環保項目貸款同比增長69.17%;農行否決“不環保”貸款項目167個,支持“節能減排”項目金額711億元;截至2008年12月31日,建行實際退出的貸款達644.59億元,完成<定計劃的121.86%,同時綠色信貸項目貸款余額大幅增長至1541.4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展清潔發展機制(CDM)碳金融服務,積極搭建CDM項目交易平臺方面,各家銀行也進行了積極探索<

盡管如此,我國銀行現有的創新能力仍然難以適應低碳經濟的發展。由于缺乏各類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限制了我國在全球碳交易市場上的定價能力。

毋庸置疑,“低碳經濟”不僅被作為解決金融危機的有效措施,而且將是引領下一個經濟周期的主要動力。在我國,商業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是否敢于將低碳項目作為支持的重點將至關重要。

微信公眾號
手機移動端
證書查詢
<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strike><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strike>
<ruby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ruby>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两个男的打扑克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