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公布,經國家環保部最終核定,2009年寧夏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9.8%和5.03%,幅分別排名全國第二和第四。
這對于幾年來減排成績徘徊在全國中下游的寧夏來說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實現這個突破,石油和化工產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
據自治區工信委主任王永耀介紹,由于歷史和資源方面的原因,寧夏形成了以煤炭、電力、電解鋁、化工等工業為主體的重化工產業結構,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程度和消費水平比較高。2005年,全區萬元GDP能耗達到4.25噸標準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倍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強度均排在全國各省區市第一位。痛定思痛,寧夏提出了到“十一五”末萬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9.3%、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4.7%的強制性目標。
石化產業是寧夏的支柱產業之一,尤其是隨著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快速崛起,石化產業的地位愈加凸顯。面對突出的資源和環境壓力,寧夏對“三高兩低”產業施以重拳,石化行業x實地感到了鐵腕的威力。2009年,自治區政府制定了石化產業結構調整和振興意見,能耗高、污染重、工藝設備落后的小化工企業被毫不留情地實施了關停并轉;145萬噸焦炭等落后產能被淘汰。
同時,寧夏支持科研院所和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重點研發和推廣一批節能減排新技術,在化工行業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取得了較好成績。
石嘴山市是寧夏化工產業的主要集中地之一。通過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實施循環經濟,不僅環境逐漸好轉,企業也收獲了可觀的效益。
記者在這里看到,很多化工企業把原來要排放出去的污染物變成了新的資邸D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是建新告訴記者,去年他們利用電石渣漿生產高效脫硫劑產品,年利用電石渣漿生產高效脫硫劑35萬噸。該公司現有的24萬噸/年聚氯乙烯產能,年副產電石渣干基近50萬噸,以前是廢物,現在成了寶物,可以為寧夏地區的燃煤電廠提供一大半的脫硫所需的折百固體脫硫劑。
寧夏大榮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電石爐余熱利用鍋爐及粉塵回裝置,被自治區科技廳評為寧夏電石爐粉塵治理余熱利用科技示范工程。據該公司董事長朱振林介紹,這套裝置是他們與科研單位合作建成的,其爐體和產氣量在國內最大。應用這套裝置,該公司的煙塵排放濃度已從180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93.6毫克/立方米,年節約標準煤8600余噸,年收粉塵3200余噸用于生產水泥。
該公司還針對雙氰胺廢渣生產水泥粉塵微細、料漿黏大、治污困難的工藝特點,投入500余萬元建成了技術先進的除塵設施。經環保部門驗收,粉塵排放濃度由原來的200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小于50毫克/立方米,達到國家2010年將要執行的標準。
地處吳忠市的寧夏金昱元化工集團對物耗、能耗高,排污量大的裝置進行了技術和節能改造。其中實施的鹽酸脫析、熱電廠煙氣脫硫技術改造項目已投入運行。鹽酸脫析技術改造項x投入資金120萬元,投入運行后日處理副產鹽酸168噸,每年還可增產聚氯乙烯樹脂1萬多噸;煙氣脫硫技術改造項目投入資金約6800萬元,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7萬噸,脫硫效率大于90%,鍋爐排放煙氣含塵濃度小于50毫克/立方米。
在政府的鐵腕推進、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寧夏確定的單位GDP能耗降低4%、用水量降低2.41%、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4%、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6.5%的節能減排目標超額完成,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據寧夏自治區經信委原材料工業處處長朱洪軍介紹,雖然實現了突破,但今年寧夏石化行業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寧夏石化行業將認真組織實施好自治區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繼續抓好寧東和石嘴山市兩個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支持以寧東為龍頭的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園區建設,在繼續發揮經濟支柱作用的同時為節能減排作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