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strike><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strike>
<ruby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ruby>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石油和化工節能網_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主辦歡迎您
手機端
關于我們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標準 >> 各地政策
江西:高效發展低碳經濟 實現區域綠色崛起
0
發布時間:2010-08-30 瀏覽數:4416 新聞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在目前普遍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發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與生態經濟,推動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綠色產業發展,已經成為各地政府共同推進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江西作為能源資源匱乏的省份,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綠色崛起”的必然選擇。面對綠色浪潮的機遇與挑戰,江西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低碳經濟社會,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G的綠色崛起之路。

 

一、低碳經濟是江西實現綠色崛起的重要戰略決擇

 

(一)低碳經濟是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1.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能源消費品種單一

 

從能源消費結構看,2009年,江西能源消費總量5812.54萬噸標準煤,物質生產部門消費總量5050.97萬噸標準煤,其中工業部門4336.59萬噸標準煤,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4.6%;農、林、牧、漁業156.26萬噸標準煤,占2.7%;建筑業為45.36萬噸標準煤,占0.8%;交通運輸業為387.43萬噸標準煤,占6.7%;批零和住宿、餐飲業為125.33萬噸標準煤,占2.2%。非物質生產部門能源消費為160.9萬噸標準煤,占2.8%。城鎮居民生活消費能源600.60萬噸標準煤,占10.3%。由此可見,江西正處于工業化進程中,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費所占比重較大,其能耗增減變化左右江西能源消費總量的規模和速度。

 

從能源消費品種看,江西是一個“缺油少煤乏氣”的省份,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很大,50%的能源需要從外部調入。煤炭仍是主要能源消費品種,2009年,煤炭消費量為5356.11萬噸,占江西能源消費量的比重超過70%以上。煤炭消費的比重高對生態環境帶來很大壓力,造成江西的酸雨不僅頻率高、強度大,而且受污染面積大。

 

2009年,石油消費總量為543.49萬噸,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3.6%,其中大部分用于交通部門和工業部門,分別占石油消費總量的43.8%和26.2%,交通部門能耗比工業部門高17.6個百分點,隨著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私人汽車擁有量逐年上升,居民交通用油比重也逐步上升。

 

2006年開始,江西才有天然氣的生產和消費,2009年天然氣的消費比重僅占能源消費量的0.5%。

 

江西可開發的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682萬KW,可開發量為510萬KW,分顏既國水利資源的1%和1.4%,大多是徑流式電站,低水頭,大流量的占多數,開發難度大,極大限制了水電在江西的發展。目前,除了萬安已有裝機容量40萬KW外,幾乎沒有可供開發的大型水電站。2009年,江西水電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4.7%。

 

2.三產發展滯后,產業結構明顯重型化

 

江西三產業結構中,能耗高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較快,而耗能較低的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2009年江西三次產業經T結構為14.5:51.2:34.3,盡管第三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比上年略有上升,但與2005年比下降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與2005年比提高了3.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提高了5.9個百分點。

 

從工業內部結構看,江西金屬礦產資源豐富,要把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的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原材料工業和制造業必然要加快發展。如建設江西銅業(29.03,0.00,0.00%)公司70萬噸銅冶煉基地和新鋼、萍銅、南銅三大鋼鐵工業基地等等,都將使江西經濟結構向偏重型發展。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占33.6%,重工業66.4%,重型工業結構,加大了能源消費總量。37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六大高耗能行業工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業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治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42.1%,而能耗所占比重卻高達83.8%。

 

3.能源利用率偏低,部分高耗能產品單耗水平高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江西企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尤其是缺乏關鍵核心技術,主要設備的能源利用效率與國內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如水泥、鋼鐵行業高能耗、高污染、裝備差的落后產能占總產能的30%左右。部分高耗能產品單耗高T全國平均水平,2009年,在統計監測的55種產品單耗中,有26種產品單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占47%。其中,單位合成氨生產綜合能耗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2%,每噸紗(線)混合數綜合能耗高13%,機制紙及紙板綜合能耗高10%。

 

(二)低碳經濟是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的重要抓手

 

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范圍包括南昌、景德鎮、鷹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撫州、宜春、上饒、吉安的部分縣(市)區,共38個縣(市)區。這個區域以江西30%的土地面積,承載了近50%的人口,創造了60%以上的經濟總量。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續和拓展,是生態立省,綠色發展戰略的繼承和提升。省委書記蘇榮曾指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特色是生態,核心是發展,關鍵是轉變發展方式,目標是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之路。”

 

建設鄱嗆生態經濟區是江西從實際出發,著眼于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和國家戰略全局和長遠發展,積極探索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新模式。江西要走好生態文明之路,就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生態經濟和循環經濟。將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更好地有機統一起來,一要堅持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俏第一位任務和責任;二要加快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的戰略任務,積極推動產業生態化改造,努力構建以生態農業、新興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探索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子;三要把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更好的統一起來。

 

(三)低碳經濟是應對國際壓力和挑戰的重大引擎

 

近年來,全球氣候問題突出,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價格高位震蕩,再加上金融危機的沖擊,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與日俱增,并逐T演變成為推動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重組的驅動因素。由于低碳生產將成為未來世貿規則新準繩,這樣,江西傳統的高能耗產品出口必將遭遇“碳關稅”的紅燈,出口商品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轉型,將成為經濟結構調整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而除了外向型經濟的需要,江西經濟要實現可持續T展,不允許我們將新的增長點寄托在高耗能行業之上。這樣看來,走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擺脫將重化工業作為經濟支柱的依賴,必將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所在。

 

二、江西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和舉措

 

發展低碳經濟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競爭力為目標,以發展優勢高新技術產業為突破,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降低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為著力點,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轉變生活和消費方式為基礎,創建具有江西特色的低碳經濟社會發展新模式。

 

(一)加大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

 

1.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低碳產業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江西不斷提升發展理念,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米、生豬等10個現代農業主導產業逐漸形成特色和規模,機械、信息、電子等高附加值的行業迅速壯大,逐漸成為第二產業的主體,電信、旅游、信息服務等第三產業取得長足發展。三次產業的結構比例由1978年的42∶38∶20調整為2009年的14.5:51.2:34.3,標志著江西正從工業化初期:中期加速轉變。

 

在改造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江西推出了“江:省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的實施意見”和“江西省十大優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著力發展有優勢、有基礎、有潛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包括光伏材料、風能與核能、清潔汽車及動力電池、航空制造、半導體照明、金屬新材料、非金屬新材料、生物與新醫藥、現代農業與綠色食品、文:及創意等領域,以打造新興戰略性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提高經濟競爭力。2009年底,江西高新技術產業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1260家,完成工業增加值613.2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3.5%。

 

些外,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行業的落后產能和生產工藝,經過長期積累,江西火力發電、鋼鐵、水泥等生產領域既積累了巨量產能,也存在大量落后產能,為此,江西建立了有效的淘汰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對高耗能產業嚴格執行差別電價政策,全面落實13個行業“十一五”淘汰落后任務。近幾年,每年安排近1000萬元資金支持電力、焦炭、水泥、造紙等行業淘汰落后產能,至2009年底,“十一五”前四年累計淘汰落后鋼鐵產能275萬噸、水泥750萬噸、焦炭130萬噸、造紙21萬噸,關閉小火電機組170萬千瓦。

 

2.優化能源結構5高能源利用率

 

近年來,江西十分重視改善能源結構,大力發展風能、光伏、光電產5、天然氣、生物質能和核能等清潔能源,取得了顯著成效。

 

(1)風能。據2006年編制完成的《江西省風資源評價》顯示,江西風能資源總儲量約6000萬千瓦,技術可開發量約為230萬千瓦。受地形和氣候共同影響,風能資源主要富集于鄱陽湖區域,從湖口到永修70公里長的湖道兩側是最具開發前景的風電場。目前已在重點開發鄱陽湖區的風能資源,陸續投入開發的風場達14個。

 

(2)光伏產業。光伏產業已發展成為江西重要的支柱產業,在國內擁有一流的生產規模、一流的工藝技術和一流的骨干企業,在未來三年之內著力打造1000億的光伏產業規模。目前,賽維LDK產能已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新余市已形成了國內首個“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應用產品”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南昌市正在加大新型戰略產業發展步伐,集硅片生產、薄膜電池、導電玻璃、太陽能電池以及上下游產業于一體的世界級太陽能光伏產業園已開工建設。2009年,江西光伏產業銷售收入已達到2109億元。

 

(3)光電產業。作為節約能源的半導體照明(LED)產業,是江西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南昌國家高新區LED產業基地已初步形成以晶能光電、欣磊光電等公司的外延片為上游產業I晶能光電、欣磊光電、聯創光電(13.55,0.00,0.00%)等公司的芯片制造為中游產業;聯創光電、聯創博雅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中業景觀照明的光源、燈具、LED顯示屏、聯創致光科技的手機背光源為下游產業的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晶能光電預計今年將形成年產100億粒藍、綠光芯片的產I。聯創光電已經形成了LED外延、芯片、器件、背光源及半導體照明光源等較完整的產業鏈和規模化生產。欣磊光電具備年產能力為90-100億粒芯片,是目前我國最大的LED液相紅光、黃綠光芯片生產企業。

 

(4)天然氣。天然氣屬于低碳、清潔的優質能源,但江西的天然氣消費量很低。2009年僅占全部能源消費總量的0.5%。但近年來,正在實施天然氣管網工程,該工程分T期建設,規劃覆蓋沿線南昌、九江、景德鎮、新余、鷹潭、宜春、上饒、撫州8個設區市,31個縣(區),線路總長680公里,并同步建設CNG加氣母站,項目總投資26億元,已基本建成并向沿線供氣,二期工程也將根據國家主管網的建設進度適時啟動。到2011年底,江西城鎮居民均有條件用上節能環保的管道天然氣。另外,宜春市率先在江西省使用天然氣出租車,拓展了天然氣在江西的應用領域。

 

(5)生物質能。近年來,江西在生物柴油和生物質能發電等項目方面都有新突破。2006年南昌大學生物質轉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成為全國首家專門研究生物質轉化的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該中心在生物柴油的原料開發方面與3家企業合作,進行年產總計20萬噸生物柴油的生產。2008年,江西被國家列入“林油一體化”項目范圍,如果按“十一五”期間種植500萬畝光皮樹計算,可產150萬噸生物柴油。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江西將因此一躍成為生物柴油產能大省。2009年9月江西新時代油脂工業有限公司日產60噸的生物柴油生產線正式投產。我國第一桶車用生物柴油也隨之問世。“新時代”生物柴油不僅達到了車用柴油標準,而且該柴油系可再生能源,深化分解性能、健康環保性能良好,除了可應用于車用燃油外,又可供海洋運輸、水域動力、燃油發電機等非道路用柴油機的替代燃料。

 

在生物質能發電方面,江西也進行了成功的嘗試。2009年,首家生物質能發電廠----鄱陽凱迪生物質能發電廠實現竣工送電。凱迪生物質能發電廠主要利用秸稈、谷殼等農業廢棄物替代燃煤發電,每年燃燒廢棄物18萬噸以上,可產生上網電量1.4億度。

 

(6)核能。江西擁有良好核能發展的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從資源條件看,江西人口密度相對較低,江河眾多,地質條件好,具備建設核電和抽水蓄能電站的優越條件,鈾礦資源儲量豐富,礦床數和儲蓄均占全國三分之一,產量居全國第一位,具有開發核能的得天獨厚優勢。經過多年的努力,國家能源規劃已將江西納入國家東中部核電站建設帶,作為我國優先發展核電的內陸省份。根據規劃,彭澤帽子山核電站總投資達600億元,按6臺裝機,800萬容量布局。首期工程規劃裝機500萬千瓦時,建設4臺125萬千瓦機組,后期續建2臺150萬千瓦組,按每年7500小時發電時間計算,其年發電量將超過600億千瓦時。此外,同步推進萬安核電站項目的前期工作。

 

低碳經濟不會放慢經濟增長,相反,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的轉變,將促進經濟的新一輪高增長。江西發展低碳經濟,要聚焦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將其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構建各具特色的低碳產業區域布局

 

1.發揮南昌示范城市帶動作用

 

南昌市作為全國八大低碳經濟試點城市之一,為全面推進低碳經濟發展戰略,把生態優勢化為經濟優勢,打造低碳城市,推進生態文明,南昌市委、市政府正式出臺了《關于推進“低碳經濟,綠色發展”建設的若干意見》,制定了《南昌市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行動計劃》。

 

南昌市抓住建設三個“示范ㄊ小保ㄖ泄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示范城市、“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的政策機遇,積極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部署,以半導體照明、光伏、服務外包三大產業為重點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大大促進了發展方式的轉變,低碳經濟ㄈ市工業中的比重已占30%。目前,南昌正在全力打造光伏、LED等3個超千億元的產業,發展電子信息等4個超500億元的產業。計劃在未來5年內,初步建成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光伏產業基地、LED產業基地、大飛機產業基地、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和優質農產品(18.33,0.00,0.00%)生產加工基地。

 

2.發揮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龍頭作用

 

(1)建設以“四大生產區”和“八大生產基地”為核心的低碳農業產業群。“四大生產區”指南部平原優質糧食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區;北部平原優質棉花、油菜生產區;環湖水域高效漁業生產區;丘陵山地高效林業、牧業、果業生產區。“八大生產基地”指鄱陽湖大型優質糧食生產基地、鄱陽湖淡水養殖基地、棉花種植基地、油菜種植基地、有機茶生產基地、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畜禽養殖基地、早熟梨種植基恕Mü特色農業的聚集,發展精準農業、綠色農業和現代農產品物流,形成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低碳農業產業群,提升農業的減排和碳匯能力。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確保食品安全。

 

(2)建設以“六大發展區”和“八大工業基地”為核心的低碳工業產業群。“六大發展區”指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產業H展區;陶瓷產業發展區;銅產業發展區;醫藥、食品產業發展區;建材、光伏產業發展區;生態產業發展區。“八大工業基地”指光電產業基地;新能源產業及設備制造基地;銅冶煉及深加工基地;優質鋼材深加工基地;煉油及化工產業基地;航空產業基地;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以工H園區為平臺,以骨干企業為依托,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進節能降耗減排,形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工業產業體系。

 

(3)建設以“四大功能區”和“兩大精品線路”為核心的現代旅游產業群。“四大功能區”指北部山水攬勝旅游區;中部湖泊生態旅游區;東部特色文化旅游區;南部人文景觀旅游區。“兩大精品線路”指鄱陽湖區域I精品線路;跨省旅游精品線路。突出“紅色搖籃、綠色家園”品牌和文化優勢,大力開發濕地生態游、陶瓷藝術游等產品,構建以鄱陽湖為核心的旅游網絡。

 

(三)倡導低碳社會氛圍和生活方式

 

近年來,江西務實有效地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工礦企業,開展“我為節能減排做貢獻”活動;在中小學校,開展“節能減排從我做起”活動;在政府機構,開展“做節能減排表率”活動;在社區,開展“創建綠色社區”活動 在賓館行業,開展“爭創綠色飯店”活動;在城市,支持南昌開展國家“十城萬盞”、“十城千輛”工程試點。公眾日益增強的節能環保意識和自覺行動,已構筑低碳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基礎。

 

三、江西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建議

 

低碳經濟代表著一種新的增長路徑與發展模式。作為常規能源稀缺,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狀,江西發展低碳經濟,應在國家大的方針戰略框架下,結合自身特點和發展需要,突出比較優勢,創新實施路徑,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T、社會參與的低碳經濟發展格局,處理好能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切實推進江西綠色崛起。

 

一是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制定低碳和生態經濟發展規劃,應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緊密結合本省的經濟發展需求、基礎條件和科技水平,分步驟實施。制定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和區域規劃,要結合自身特色突出生態經濟。

 

二是調整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江西應以發展低碳經濟為契機,調整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加快建立以低碳農業、低E工業、低碳服務業為核心的新型經濟體系。能源結構的調整,要逐步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發展核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通過結構調整,強化能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導向,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

 

三是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發展能源科技,要早謀劃、早安排,建立能源科技儲備,當前要瞄準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術,積極開展研究開發和示范工作。一方面依托有最佳實用技術,淘汰落后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實現技術進步與效率改善;另一方面大力推動相關技術創新,包括碳捕獲和碳封存技術、替代技術、減量化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綠色消費技術、生態恢復技術等,通過理論、原理、方法、評價指標等面的創新,尋求技術突破,以更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生產率及能源利用率。

 

四是推進碳制度創新與法律體系建設。當前,應根據江西能源現狀和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大力加強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體系,促進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確立能源中長期規劃的法律地位。制定和修改有利于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能源法等相關法律。進一步強化清潔、低碳能源開發和利的鼓勵政策,出臺優惠的投融、財稅、土地、產業、人才培養等相關配套法規和政策,推動江西發展低碳經濟。

 

五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繼續推進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的實施,鼓勵和引導企業在水電、風電、垃圾填理氣、煤層氣利用、低溫余熱發電等領域開展CDM項目建設。加強與發達國家的技術交流合作,引進消化先進的節能技術、提高能效的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

 

六是全民參與,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遏制奢侈消費,提倡納薪詡蟆⒑俠硐費等理念,養成節約、環保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鼓勵建立低碳示范區和低碳示范城市,發動全社會積極參與到節能減排的行動中來。

 

發展低碳與生態經濟,是江西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必然選擇,是實現綠色崛起的新途徑。目前,江西正在全力打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率先發展低碳與生態經濟,促進能源結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創新和引領新的發展模式,推動綠色、生態、富裕、和諧江西目標的早日實現。

 

 

微信公眾號
手機移動端
證書查詢
<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strike><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strike>
<ruby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ruby>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两个男的打扑克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