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作為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隨著第三次能源變革浪潮已經悄然來臨,中國經濟正步入低碳發展時代。事實證明,在經歷了煤炭代替薪柴、油氣代替煤炭的能源變革之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組合,將在未來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中國能源戰略規劃在經歷了多輪意見征求之后,目前正在進行細節的完善,可能于今年三季度公布。據了解,包括電力、煤炭、石油石化、可再生能源在內的能源子行業的“十二五”規劃也將陸續出臺,目前這些子項規劃已經初現雛形。有分析稱,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能源子行業的“十二五規劃”將明確體現出調整中國能源結構現狀的思路。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最近表示,低碳化是“十二五”能源發展的重要特征。據吳吟介紹,中國國家能源戰略和規劃設計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國家能源戰略、中長期能源規劃以及十二五能源規劃,目前均在分頭編制中,國家能源戰略理念將發生六大轉變。
這六大轉變包括從偏重保障供給為主,向科學調控能源生產和消費量轉變;從嚴重依賴煤炭資源,向綠色、多元、低碳化能源發展轉變;從過度依賴國內能源供應,向立足國內和加強國際合作轉變;從生態環境保護滯后于能源發展,向生態環境保護和能源協調發展轉變;從資源依賴型的發展模式,向科技創新驅動型的發展模式轉變;從各能源品種獨立發,向多種能源互補與系統的融合協調轉變。
到2050年,中國能源結構要使清潔能源重達到50%以上,2050年能源消費總量為50-55億噸標準煤,這是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總體目標。從2020年-2030年為中長期能源規劃,到2030年能源消費總量為45億噸標準煤。“十二五”期間中國設定的目標是單位GDP能耗降低20%。
國際金融服務集團董事局主席、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何世紅認為,這標志著中國低碳經濟發展戰略路徑確立,能源變革推進下的中國 碳經濟發展浪潮已經來臨。
何世紅認為,中國走綠色之路,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其 ,中國的能源戰略,需要放到世界秩序重建和中國崛起這樣宏觀的視角中去觀察。在金融危機以后,經濟的復蘇不可能再依賴傳統的發展模式。
據透露,中國計劃于明年開始實施“十二五規劃”(2011至2015年),其中綠色發展指標有望成為重中之重,并將會成為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指標。
目前,中國政府正在搜集各方智慧、征求各方意見,編制“十二五規劃”草案。正籌劃中的“十二五規劃”中正在考慮構建綠色發展指標,很多專家建議新增包括可F生和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等綠色指標。
分析F出,中國正處于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復雜時期,內外因素的雙重壓力使得中國必須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綠色工業革命。
在此方面,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力量,已經走在了前沿。
中國央行5月10日發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將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優化信貸結構,按照“有保有控”的信貸政策要求,加強對小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擴大內需,發展消費信貸;支持重點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5月28日,中國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文,要求從嚴把好支持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信貸關,對產能過剩、落后產能以及節能減排控制行業,要合理上收授信權限。
何世紅表示,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引導金融資源配置、調節經濟運行、服務經濟社會,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顯然,中國金融主管部門早已率先行動,出臺相關政策,引導資金和貸款流入促進環保事業的企業和機構,并限制污染企業和項目的貸款數額,從而實現資金的綠色配置。
何世紅認為,建怪泄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體系,必將成為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頭戲。在結構調整成為當前經濟發展主旋律的環境之下,一個以能源變革為載體的低碳經濟發展浪潮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