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215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0314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738元、農村居民純收入達11986元……雖然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和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北京市將交出的“十一五”答卷仍然堪稱亮麗。
市發改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磊日前表示,“十一五”前四年,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任務進展良好,“多項任務已于2009年提前完成,主要指標能夠順利完成”。
速度、質量協調統一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2153億元,2006-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7%,高于“十一五”規劃目標2.7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0314美元,年均增長8.1%;地方財政收入(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2026.8億元,年均增長21.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5309.9億元,是2005年的1.8倍。
“這個成績來之不易,過去四年我們經歷的是極不尋常的時間段,北京經歷了奧運會和全球金融危機兩個百年一遇的事件。”趙磊說,在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北京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基本實現了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統一。
“十一五”期間,北京市產業高端化發展態勢和服務主導型經濟特征明顯,三次產業比例由2005年的1.3:29.1:69.6調整為2009年的1:23.5:75.5,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中72%左右的預期目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商務中心區、順義臨空經濟區和奧林匹克中心區6個高端功能區,以全市7%的平原面積,集聚了全市四成左右的GDP和資產、八成以上的高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以及一半以上的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如果把首都比灰渙拘〗緯擔那么‘十一五’之初規劃的6個高端產業功能區就是它快速前進的6個氣缸。”趙磊如是說。
節能減排
提前完成任務全國領跑
進入2010年下半年,“減排風暴”成為焦點詞匯,部分地區為完成節能減排任務不得不權衡經濟發展與降低能耗N標。北京在這一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在產業結構升級中提前淘汰“三高”產業,減少了清潔綠色發展的羈絆。
在具體措施方面,北京嚴格執行落后產能淘汰制度,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業,實施了首鋼、北京焦化廠等一批企業搬遷調整以及140余家“三高”企業淘汰退出。“十一五”前四年,北京以年均4.47%的能源消耗增長支撐了年均11.65%的經濟較快增長,萬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0.79噸標準煤下降到2009年的0.606噸標準煤,累計下降23.34%,超額實現“十一五”下降20%的目標,累計下降率和完成進度兩項指標均位居全國首位。
城市建設
基礎設施、環境建設全面提速
“十一五”以來,以籌辦奧運會為契機,北京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全面提速。統計數據顯示,2006-2009年北京基礎設施投資總額達4733.8億元,約為整個“十五”時期的2.2倍。四年間,軌道交通建設全面提速,相繼建成地鐵4號線等10條線路,新通車運營總里程達228公里;京津二高速、京承高速三期等先后建成通車,通車趵锍檀920公里,實現“區區通高速”;建成了全國第一條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
在保障城鄉供水安全方面,“十一五”期間,北京市通過南水北調京石段應急調水,使中心鎮全部實現集中供水;節約用水成效明顯,萬元GDP用水量由51立方米下降至33立方米,以不足0.6%的用水增長實現了10.8%的經濟增長。
“十一五”期間,通過大規模建設城市森林,北京實現了城市園林綠化由生態景觀向休閑服務的升級,城市綠化覆蓋率由42%提高至4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12平方米提高至1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