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內蒙古自治區節能減排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經環保部核定,全區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39.88萬噸,比上年下降2.25%,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的102.06%,已提前實現“十一五”減排目標;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27.85萬噸,比上年下降0.55%,完成“一五”減排目標的92.27%;全區12個盟市首次全部實現“雙降”,為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22%、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別減排29.8萬噸和155.7萬噸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內蒙古節能減排的答卷顯示:“十一五”期間,全區努力建設生態草原,全力推進低碳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已現雛形。而當地的石化行業重點從發展低碳經濟入手,推動了行業整體向循環經濟型、清潔生產型、節能環保型的E大轉變。
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產業基地。從近年內蒙古石化產業構成看,高碳行業比重偏高,規模以上工業中能源化工等高碳排放行業約占2/3;從能源供應看,高碳能源占據主導,全區一次能源消費中90%以上是煤炭,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0多個百分點;從增長方式看,清潔發展水平偏低,全區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約4.9噸,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2.5倍。然而,就在這種嚴鵲木置嫦攏2009年,內蒙古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中石化行業更是最大亮點。
CCIN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內蒙古石化行業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內蒙古地方政府加大對石化項目節能減排政策引導力度,并取得了實效。2009年,內蒙古出臺了一系列限制發展“兩高一資”項目相關政策,制定了電石、焦炭、氯堿等行業嚴格的項目審批和技術審查措施,明確了歐質化行業環保準入要求和鼓勵使用的環保工藝、技術等。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大小實行分類管理、分級審批,嚴格把住建設項目準入關口,使環境因素成為重大項目選址布局的基本前提,將資源和環境容量配置給技術先進、能耗物耗少、環境污染小的項目,與環境約束形成倒逼機制,挪澆檔土恕傲礁咭蛔省畢钅空忌笈總量的比重。此外,內蒙古還進一步加強了對石化行業節能減排指標完成的監督力度,對達不到要求的高耗能項目、清潔生產不達標的污染項目、資源能源利用率低的項目和產能過剩的資源消耗型項目,一律不再審批。現有的“兩高一資”項目,各盟市結盤蘊落后產能、調整產業結構之機,督促其盡快完成改造或淘汰。
其次是內蒙古石化產業已初步形成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集群化、循環化發展模式,為更高效推進節能減排鋪平了道路。2009年,在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金三角”及周邊地區,及呼倫貝爾、通遼和錫林郭勒盟煤炭資源富集區,初步建成了五個大型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基地。一大批國內最大的以煤、天然氣為原料,產品涉及煤制油、甲醇二甲醚、醋酸、聚乙烯、聚丙烯、合成氨等化工項目相繼開工或建成投產。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利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主導產業大型化、基地化、產業化,并符合資源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要求,有利于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展。
第三是通過科技創新,全面采用自主低碳技術努力實現石化產業節能減排。2009年,內蒙古石化行業實現了一批低碳技術的應用獲得突破性進展,其中化工產品類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多晶硅等;化工高科技材料類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儲氫材料、硅材料等;循環利用類包括利用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利用建筑垃圾制造節能墻體材料,利用煤矸石發電、制造優質高嶺土,電石爐跗綜合利用燒石灰等。隨著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內蒙古新型煤化工、氯堿化工和石油化工等行業,以及集成氣化聯合循環技術的開發與節能減排服務業等,可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內蒙古石化行業發展低碳經濟增添活力。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巴特爾近期指出,內蒙古是我國資源大區,發展石油和化學工業優勢明顯,建設生態草原,發展低碳經濟,石油和化工行業要擔當重任。今年全行業要明確責任:分解目標,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力爭到“十一五”末全行業銷售收入達到1500億~2000億元,把內蒙古打造成為我國重要的石油和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