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22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召開的2009中國煤制天然氣/煤層氣(國際)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進入新世紀以來,能源供應持續緊張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我國以煤炭為主體E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蓬勃興起的煤化工時代的來臨,將使煤炭和天然氣富集的鄂爾多斯有望成為世界級的新型煤化工基地。
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參事徐錠明指出,新型煤化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但其發展對國家的經濟發展、煤炭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技術、資金和社會配套條件要求都較高,因此存在較大風險。他認為,鄂爾多斯市是T界上少有的最適合發展能源重化工產業的區域之一,在鄂爾多斯市發展新型煤化工產業,近水近煤,基本屬于坑口建廠,煤化工產品的成本優勢極為明顯。同時,鄂爾多斯煤炭、天然氣資源儲量均居全國前列,發展煤化工產業具有獨特的煤氣互補、碳氫平衡優勢。
專家分析,目前,鄂爾多斯新型煤化工已經形成了四大特征。首先是堅持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堅持環境優先原則,全力抓好資源承載、污染控制、生態安全三大核心環節,杜絕無長產業鏈項目配套的單純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項目進入。堅持工業項目“三廢”排放可控制、減量化原則,從而實現煤化工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統一。鄂爾多斯因此實現了生態環境由不斷惡化向整體遏止、局部改善轉變,形成了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粕態恢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多贏局面。
其次是“一圈一帶”,集中發展。該市緊緊把握當前世界能源重化工產業坑口化、大型化、集群化的發展趨勢,按照專業集成、投資集中、資源集聚、效益節約的原則,走出一條工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基地集中的發展道路。對現有基地進行網絡化整合提升,構筑“一圈一帶”煤化工產業板塊,即以康巴什新區為中心的百公里經濟圈和西部沿黃河工業帶。
再次是以大代小,產能置換。堅持源頭控制與存量調整并重、依法管理與政策激勵并舉、突出重點與整體推進并行的原則,綜合運用經濟、 律和行政手段,以大代小,淘汰落后產能,為先進生產力發展騰出空間。
還有就是循環經濟,集約發展。從資源開采、生產消耗、廢棄物利用等環節構筑循環產業鏈,逐步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發展模式,取代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模式,并著力在各工業園區之間形成上下游產品有序銜接、相互推動、多次轉化增值的循環產業體系,從而提升地區能源重化工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鄂爾多斯市經委副主任石文奎分析指出,目前鄂爾多斯市世界級新型煤化工基地已現雛形。
在煤液化方面,鄂爾多斯已建成神華集團108萬噸煤直接液化和伊泰集團16萬噸煤間接液化兩條生產線;在建的有神華集團18萬噸煤間接液化項目,擬建的有神華集團剩余的4條約432萬噸煤直接液化生產線、伊泰集團一期184萬噸總規模500萬噸煤間接液化生產線。另外山東兗礦集團正分期建設總規模360萬噸煤間接液化項目。目前,該市正在委托中石油化工規劃院編制5000萬噸煤制油基地規劃,全力支持神華集團、伊泰集團等企業做大煤制油產業,最終建成“西部大慶”。
煤氣化方面,全市建成或在建的大項目有新奧60萬噸甲醇/40萬噸二甲醚、久泰100萬噸甲醇/10萬噸二甲醚、蒙大一期60萬噸煤制甲醇、東華能源一期60萬噸煤制甲醇、西北能源一期30萬噸煤制甲醇、天潤52萬噸尿素/30萬噸合成氨、東海能源60萬噸乙二醇/40萬噸醋酸、上海惠生40萬噸甲醇/30萬噸乙二醇等。擬建的特大型項目有中天合創300萬噸二甲醚、中煤能源200萬噸合成氨/350萬噸尿素。開工或擬建的神華20億立方米、匯能16億立方米、新奧20億立方米、中海油80億立方米等煤制天然氣項目。
專家一致認為,鄂爾多斯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設已卓有成效。他們提出基地建設要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