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中期,國內甲醇產能將很有可能超過5000萬噸/年。但根據原先的預測,今年國內甲醇需求量也只有2100至2300萬噸。這意味著行業面臨產旯剩、競爭白熱化的局面。
作為汽油的一種替代燃料,甲醇此前一直為業界"看好,也引發大量資本紛紛進入。尤其2007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飆升,甲醇等化工品價格連創新高,使煤化工等企業獲得巨額收益。但此后,由于國家標準制定與實施的滯后,甲醇的推廣遭遇極大阻力,加上金融危機影響和進口甲醇的沖擊,國內甲醇市場價格一度跌破成本價,企業"盈利空間被大幅擠壓,使原來正常開車運行的甲醇企業降產、停產。
"內原計劃于2010年底前投產的甲醇在建項目共有25個,產能合計861萬噸/年。另外,我國還有25個擬建或處于規劃階段的甲醇項目,產能合計2440萬噸/年。因此,如果甲醇行業仍然保持現有的產能擴張速度,則2010年底國內甲醇產能將至少達到約2953.4萬噸/年。而到“十二五”中期,即2012至2013年左右,國內甲醇產能將很有可能超過5000萬噸/年。
根據2先的預測,2010年國內甲醇需求量將達到2100至2300萬噸。但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甲醇下游行業進入不景氣周期,故2010年國內甲醇需求量極有可能低于預期,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競爭白熱化的局面。從全球看也是如此,到2018年前仍將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