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發布2010年《中期石油與天然氣市場報告》,認為石油與天然氣市場前景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呼吁國際社會繼續加強在該領域的投資、提高利用效率、完善各種市場數據。
這是國際能源署第一次將中期石I與天然氣市場的報告聯合發布。根據報告,這種不確定性主要源于不同地區市場表現差異較大:經合組織國家,尤其歐洲經濟體的市場需求較為脆弱,與之相比,中國、巴西、中東等非經合組織國家則保持了強勁增長。
國際能源署分別基于兩種經濟增長形勢對未來的石油市場需求進行了預測。在“GDP年均增長4.5%,石油消費強度年均下降3%”的狀況下,未T石油日消費量將增長120萬桶(1.4%),到2015年世界石油日消費量接近9200萬桶;在“GDP年均增長3%,石油消費強度年均下降2%”狀況下,未來石油日消費量將增長84萬桶(1%),2015年世界每日需求將達到9000萬桶。
國際能源署認為,如果不能通過改進石油利用效率、促進運輸方式多樣化等措施,保持石油市場目前每天500-600萬桶的閑置生產能力,未來幾s世界市場的石油供應將偏緊,石油價格也會出現大幅波動。
天然氣的s況相對樂觀。國際能源署設定的需求模型預計,最遲2012年天然氣市場狀況將恢復到2008年的需求水平。不過,天然氣需求增長區域差異非常顯著,歐洲需求增長最慢,中國市場增長最快。據保守估計,2015年的中國天然氣需求量將是2007年的兩倍,達到1400億立方米,成為世界第二大天s氣消費國。從供應方面看,由于非常規天然氣與液化天然氣的急速增長,國際能源署預計未來五年天然氣供應將在2008年基礎上增長一半,年均增長1200億立方米。供應量的增加將會對天然氣市場價格產生向下的壓力。
盡管如此,國際能源署總干事田中伸男警告對天然氣的狀況也不要過分自滿。考慮到能源投資期限較長、能源生產國地緣政治風險較大,以及最近墨西哥灣海上石油泄露使一些深海工程延期等多方面的原因,國際能源署呼吁要“及時并且充分”對能源項目進行新的投資。同時,要完善能源領域尤其是天然氣的市場數據,以使市場更具活力、方便投資者更迅速的做出決定和避免市場價格過度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