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連續9年蟬聯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的小縣城江陰,鄉鎮民營企業所形成的規模經濟令人欽佩,宋時的文學巨匠、政治家王安石就曾潑墨揮毫寫下p黃田港口水如天,萬里風檣看賈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的詩句來贊譽這座經濟發達的小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我們采訪了位于江陰這個小縣城的雙t節能公司市場開發部經理劉春雨。
劉春雨:出生于1974年,1997年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熱能動力專業,2002年加入雙良集團。2006年起擔任雙良節能公司所轄子公司江蘇雙良節能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工程公司市場開發部經理一職。
學習才能進取,創造方為永恒
當提及節能創新,劉經理向我們講述了他在雙良的個人經歷:
2006年雙良節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節能事業部成立初期,"要從事工業企業的余熱回收利用市場開發工作。在石油、石化、氮肥、氯堿、聚酯、鋼鐵等工業行業,個人開發或參與開發余熱利用工藝80多個。各個工藝的市場應用均達到初期方案的節能指標。
2015年江蘇雙良節能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在原節能事業部的基礎上成立,公司總結10多年從事工業領域節能、節水、環保工作經驗,致力于幫助客戶進行能源優化,為客戶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實現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創造綠色GDP。
伴隨市場開發工作的深入開展,公司經營范圍的拓展,經營方式的轉型,現今的工程公司核心業務為:以節能、節水、環保、增產、增效為出發點,構建特色工藝包。先后創建特色工藝包50余個,實施優質EPC工程40余個。
10多s的專業工作積累,已經讓年輕的工程公司具備了構建特色工藝包,為客戶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的必備條件,對此,管理經驗豐富、技術業務精湛的劉春雨經理也頗有心得:
首先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包括圍繞溴化鋰吸收式的余熱制冷、余熱制熱節能技術;循環水節水技術;余熱發電技術;多效蒸發形式的高鹽廢水零排放技術、增產增效技術等等s
其次要深入業主工藝:只有深入到業主的生產工藝,詳細的調查分析,了解業主工藝的具體細節,同時借助行業專家、專業設計的力量,才能從降能耗、降水耗、降低排放指標、實現增產、實現增效等多角度為業主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再次,要有完善的EPC工程總承包管理體制和專業施工能力,通過此環節,才能將特色工藝包得以成功的實施。
當聊到雙良的技術開發,劉春雨向我們介紹了一項雙良開發創新的應用在石化行業的技術:
低溫熱(130度以下)如何利用是長期困擾石油石化行業的一大難題。早些年通過簡單的余熱制冷技術雖然可以消耗一小部分,但相對總體余熱而言,收效甚微。近年來,隨著余熱制熱技術、余熱發電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石化行業的余熱利用迎來了春天,可以同時解決需求、輸送兩大難題。另一方面,專業設計與先進技術的結合,從工藝自身、從根本進行優化,更為企業實現節能減排、增產增效提供了強大的武器。
雙良先后在山東齊翔騰達化工進行了C4工藝技改,利用余熱制取低壓蒸汽;甲乙酮工藝技改,利用工藝余熱制熱回用于生產;乙腈工藝技改,利用精餾塔頂余熱制熱,用于塔底物料加熱。幾期工程累計可以節約低壓蒸汽約50噸/小時。為企業在實現節能減排的同時,創造了經濟效益。
劉經 感慨地說,正如我們董事長繆雙大所說的:“如果企業不堅持創新,就要被同行淘汰,被市場拋棄。所有的民營企業都是騎在 背上,而不是馬背上的,只有奮勇向前一條路可以走。”30多年來,雙良開發了近千個規格的節能設備,這樣的創新速度大大超越了市場和國際競爭對手的效率。雙良交出的不僅是一張不斷刷新的“經濟版圖”,更是一張可圈可點的“企業公民”答卷——從單一的溴化鋰制冷機制造商,轉變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節能環保系統集成商、投資運營商和能源服務商,累計為社會提供了30000多臺節能設備,相當于少建了25個600兆瓦的火力發電廠,每年節約3800萬噸標準煤,減排1億噸二氧化碳,相當于再建27萬公頃森林。
在“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遠H帶動下,助推城市發展,再建城市價值,作為中國能源國家戰略的積極探索者和先行者,雙良節能,將以綠色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未來最核心的戰略方向,不斷的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拓展人類生存空間,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