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人物:王文堂(專家簡介)
4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今年必須要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僅隔一周之后,國務院5月5日召開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強調切實加強用能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突出抓好電力石油石化、化工等重點耗能行業和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節能監管,千家企業節能行動要確保形成20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石油和化工行業是傳統的高能耗、高排放和資源消耗型產業,在節能減排過程中,石化行業節能減排面臨著哪些挑戰?石化企業如何減排?節能制度怎么更完善?帶著諸多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秘書長王文堂。
石油石化行業節能減排迎來新機遇
中國y源報:政策對石油和化工行業未來節能工作有哪些影響?
王文堂:首先,調結構對y能貢獻更大。一般節能情況是,產業結構調整能占到總節能量的70%,通過技術節能,則只能占到總節能量的30%。降低GDP能耗,選擇途徑是使用清潔能源,或者是高效使用能源。
二是資源稅的改革會有利于石化行業降耗。資源稅要通過能源價格轉嫁到終端用戶,能源成本占石化企業成本很高比重,企業更關注成本。目前適合調整資源稅,資源稅現在還處在起步階段,應b逐步增加。
三是差別化電價可以促進能耗高、效率低的企業降耗。目前,關閉一個b耗能企業有障礙,可以通過經濟杠桿來實現企業降耗。
四是通過提高關稅限制國內b耗能產業的發展,對抑制能源過度消耗發揮作用。金融危機延緩了對高耗能產品實施關稅限制政策。大量高耗能產品的發展消耗了資源,留下了污染,實際上中國企業獲得的利潤很低。
五是促進企業加強能源管理。去年出臺了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國家標準,但對照這個標準,如果企業還存在很大距離。企業管理不到位使得很多節能機會喪失了。
中國能源報:您剛才提到節能機會喪失了,表現在哪些方面?
王文堂:這主要是從企業角度講,例如,企業購買了高耗能設備,運行不正常,如果企業重視,員工有節能意識,絕大多數問題是有解決辦法的,甚至是調一下閥門就可以了。目前情況是企業不重視,員工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于沒有降低能耗的意識,很多設備的使用效率很低。很多節能機會就這樣喪失了。
中國能源報: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決戰之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的機遇有哪些?
王文堂:在9大工業行業中,石油和石化行業耗能排名第二。我認為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機遇,一是國家政策重視,國務院接連召開全國節能減排工作會議,5月5日會議還提出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33億元、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500億元;二是振興規劃的實施,去年國家出臺好幾個振興規劃,其中也有石化行業振興規劃;三是低碳經濟受到重視。估計“十二五”規劃出臺時將列入節能的硬性指標,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降低40%—45%寫入“十二五”規劃的可能性很大。再有石化行業發展目前處于低谷時期,有利于實施節能措施。因為石化產業發展有一定周期。在金融危機前市場形勢好的情況下,企業開足馬力生產,企業一生產就掙錢。金融危機讓石化行業的低谷提前到來,大量的石化產品供過于求,這有利于整個行業進行骯溝髡、技術改造。企業要考慮將來生產時如何降低成本,怎么提高能效。
中國能氨ǎ菏油和化工行業節能面臨哪些挑戰?
王文堂:今年處于“十一五”末,很多企啊笆一五”節能目標完成了,目前處于沒有明確節能目標的狀態。另一個挑戰是全員節能意識沒有形成。第三是行業生產不穩定,單位產品能耗太高。生產不穩定造成能耗高,2009年GDP能耗減少比較少和行業生產不穩定有很大關系。最后是行業節能基礎力量薄弱,并且仍在弱化。
企業應設節能減排崗位
中國能源報:石化行業是傳統的高能耗、高排放和資源消耗型產業,石油和化工行業怎樣去節能?
王文堂:大的方面講是三方面,一是結構調整;二是能源管理標準化;三是采取技術措施。企業能源管理要符合規范要求,企業要有具體的措施。根據能源管理體系標準制定企業自己的制度。目前,能夠達到能源管理標準要求的企業鳳毛鱗角。例如,能源消耗幾十萬噸、幾百萬噸標煤的大型企業,能源管理人員少得可憐,有的企業沒有負責能源管理的部門,有的企業只有一個人在兼管。我們去企業調研,多企業負責節能降耗的人是身兼多職,哪里有事情就去哪里應付。還有很多企業不設節能減排這個崗位。
中國能源報:石化企業如何提高節能減排能力?
王文堂:一是領導要重視,這是企業做好節能工作的前提。二是要落實設立能源管理機構的措施。多數重點用能單位在形式上設立了節能管理機構,但常態化的機構不多。同時還應配備相關專業的管理人員。三是規范能源管理,完善能源管理制度。按照國標的要求,落實到企業要有具體的制度措施。四瞧笠狄加強節能宣傳。全天候、全方位宣傳節能,尤其是石化行業,電能、蒸汽等能源消耗量大,需要時刻注重節能。五是完善企業能源計量、統計分析。
能源審計應常態化規范化
中國能源報:怎樣進一步進行完善節能制度建設?
王文堂:我認為,首先是加強企業能源管理監督檢查,使企業按照能源管理體系國標去做。可以先在國有企業進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工作。有關部門應該出臺相關政策,高耗能行業節能必須通過認證。
另外是盡快實施能源管理師制度。它可以讓企業能源管理人員能更好的管理好能源。
再有能源審計應常態化、規范化。2006年開始實施能源審計,但沒形成常態化。審計工作不是挑毛病,而是針對能源問題的診斷,診斷出能耗高的原因在哪兒,并提出改進I建議。有些企業已認識到能源審計的好處,每年進行能源審計,對提高能效作用明顯。
還有能源價格應進一步市場化。行政干預造成很低的能源價格不利于人們重視能源,不利于節能。國家可通過稅收方式提高使用能源的費用,如征收污染物排放稅、資源稅、碳稅。現在我們交的水費中排污費就占有很高比例,節能減排也可以借鑒水費征收方式。
對節能措施繼續實施財政促進政策。今后可以更靈活些,只要企業的節能數據可核查,就應是節能獎勵的對=。
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出臺節能法的配套法規,規范企業節能行為。事實上,2008年=訂后的《節能法》就生效了,配套法規也在同步修改,但有些配套法規到現在也沒公布。
最后是有關政府部門在出臺法規時應多做調研工作,基礎工作不可不做。目前的能源數據、政策實施的效果水分比較多。部分政府機構比較熱衷于行政命令式節能,忽視技術層面的工作。事實情況是上面發布行政命令,下面往往是應付,這樣做的結果是節能減排大打折扣。
(本文刊登于2010年05月10日《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