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頻道]:各位網友,大家好!《BP世界能源統計》2010年鑒全球首發式將于2010年6月11日9:30在上海世博園英國館會議廳舉行,屆時人民網能源頻道將對此進行圖文直播,敬請關注! [17:30]
[主持人]:各位領導T各位來賓,媒體朋友們,大家早上好。我是BP中國的任亞芬。我現在很榮幸宣布《BP世界能源統計2010》全球首發式現在開始。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參加此次首發式的主要貴賓,今天很有幸請到了上海市發改委總經濟師翁華建先生;英國駐上海領館總領事卡瑪·艾倫特女士,上海交通大學副T長黃震教授;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夫·魯爾博士;BP中國總裁陳黎明先生。其次出席今天會議的還有許多各個政府機構和有關行業的領導和嘉賓,我就不一一做介紹了。 [10:10]
[翁華建]: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很高興參加《BP世界能源統計2010》全球首發式,在這里我僅代表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這次首發式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BP世界能源統計在中國發布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它已經成為中國能源行業了解全球能源市場及其發展趨勢的重要窗口,此次BP選擇上海世博園區舉行全球首發式,一方面說明中國在全球能源和經濟活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契合了世博會關注人類未來發展,學習分享G蛑腔鄣鬧腫印 [10:12]
[主持人]:非常感謝翁總經濟師的精彩演講,尤其他9賾謔啦┗嵩誚諛薌跖派纖取得的成績,確實令人振奮。下面請BP中國總裁陳黎明先生致詞。 [10:13]
[陳黎明]:尊敬的翁華建總經濟師、艾倫特總領事、黃震副校長,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各位光臨2010年BP世界能源統計全球首發式,與往年不同,今年我們借上海世博會,把我們往年只在倫敦和紐約所舉行的全球首發式也放在了上海,這不僅表明中國在世界經濟和能源領域當中的重要地位,也能夠使與會者在領略世博園的風情的同時,共同來回顧全球能源發展的事態。今年是BP連續第59年發布世界能源統計,59年來,BP世界能源統計以它的信息質量、可信度以及實效性在全球贏得了廣泛的好評。今天BP首席經濟學家魯爾博士給礱譴來了2010年BP世界能源統計的最新發現,在魯爾博士演講之前,我想首先談一談發生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故。正如大家所知,BP正在經歷一場嚴重的海上勘探事故,今年4月20日,位于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發生了爆炸起火,事故造成11名人員的傷亡,另有17人不幸受傷,我們對罹難者的親友格外地牽掛,此時此刻,油井的泄漏還沒有徹底地制止,BP正在與有關的政府機構和業內專家密切地配合,采取措施,不遺余力地控制油氣向墨西哥灣泄漏,積極進行救援井的完成,并且永久地解決這次漏油問題。同時我們也開展了一場大規模地控制浮油,清理海面和沿矣臀鄣惱蕉罰珺P將竭盡全力降低事故所造成的影響,千方百計地恢復沿岸環境,減輕事故對當地社區所造成的影響。我們對事故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沖擊深表歉意。眾所周知,能源生產和供應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為了滿足經濟建設對能源的需求,能源勘探和生產不斷地進業叫碌牧煊潁能源工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將汲取并與整個行業分享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的教訓,從而確保類似的事故不再發生。 [10:24]
[陳黎明]:回到今天的主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2010年BP世界能源統計中所反映出的有關中國能源幾個顯著的變化。在全球能源總量下降1.1%的情況下,中國的能源消費在2009年保持了10年來年均增長8.8%的水平,中國在世界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中國政府為了抵御世界經濟衰退對中國的影響,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經濟的發展也快于其他國家,同時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推動了中國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尤其是煤炭消費增長了9.6%,高于8.7%的GDP增長。去年,中國的煤炭凈進口達到1.03億噸,成為繼日本之后世界第二大煤炭進口國。中國石油消費增長保持了過去十年來年均增長6.7%的勢頭。2009年,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由上一年度的49%上升到了53%。上述形勢再次表明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能源的挑戰越來越嚴峻,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比以往付出歡嗟吶力。我們知道中國政府近年來對能源、環境、氣候變化等問題非常重視,在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開發非化石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目標和行動方案,并在這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然而,我們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降低單位GDP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最后,我想強調合作和伙伴關系的重要性。能源和可持續發展是人類所面臨的共同的挑戰,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通過多方合作才能有效應對。30多年來BP與中國政府、能源公司和科研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也在許多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們希望在此基礎上與中國的合作伙郊憂亢獻鰨繼續為中國的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謝謝大家。 [10:29]
[主持人]:謝陳黎明先生。下面將會請出我們今天的主角,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卡魯爾介紹2009年能源數據以及數據背后的有關情況,他的發言會有點長,所以我們已經把他的發言稿翻譯成中文了,大家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在中文的本子上做一些注釋,因為我們接下來會留很長的時間跟大家進行互動,可以提問。在他講的同時,有任何問題可以先記錄下來。同時我再做一個解釋,今年我們《世界能源統計》這本書還會翻譯,但是因為今年我們在上海也是首發,因為倫敦剛剛發了,所以我們還沒有時間翻譯好,我們翻譯完了以后會把翻譯的東西放在網上慈綣要印刷的話,由大家自己去印刷,如果你要,在網上可以下載,中文的帶數據的我們翻譯好了以后會放在網上,現在咱們手上拿的是魯爾博士具體的介紹,這個信息量比以往我們翻譯得量會更大,一會兒有問題大家記錄下來,一會兒我們進行互動。有請魯爾博士給我們解釋能源數據背吹墓適隆 [10:30]
[克里斯托夫·魯爾]: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尊敬的嘉賓,聰任乙感謝各位的光臨,感謝來參加BP世界能源統計的中國首發,第二,我要向大家說一聲早上好。第三,我也想和大家表達一下我對此次全球能源統計發布的激動心情,而且我也期待著稍后能與大家進行互動。在我正式開始演講之前,因為這次是世界首發,所以大家手頭還沒有正式的書粗形姆譯,這一本書其實只是一個數據的整合而已,所以大家在等待這個正式的印刷文本出來之前,大家不妨可以去BP的網站上看一下,那邊的數據其實已經完全成備了,而且那邊的數據更要多,而且我們可以找到五十年前的數據以及我們最新的數據。下面正式開始今年《BP世界能源統計2010》年鑒的發布。我稍后樂意回答大家的問題。 [10:32]
[克里斯托夫·魯爾]:2009年可以說是經濟低迷的一年,也是經濟試探性提前復蘇的一年,全球能源需求急劇出現了下跌。當然不同的燃料,市場表現都是不一樣的。在這一些不同的表現背后,其實有著一個更大的主題,也就是說全球經濟結構仍在急劇快速的調整。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都期望能夠趕上經合國家的水平,他們能不能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于他們能不能獲得能源,能源數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也比很多的宏觀經濟指標更能展示我們在這一過程中所經歷的路程。數據已經顯示,從2007年到現在,經濟經歷了衰退和復蘇這兩個主題。而且目前這個趨勢也沒有改變。59年以來,BP一直承著客觀、嚴謹的態度,通過世界能源統計分析上一年的數據。今年我也一樣先從去年大主題談起,也就是經濟衰退和復蘇的主題,然后會給大家分別介紹每個燃料市場的表現,最后我把分析結果給大家總結. [10:37]
[克里斯托夫·魯爾]:目前,看來全球經濟已經同時進入了復蘇期,就好象之前我們一起邁入衰退一樣,但是這可能是一種錯覺,至少從馬上我們要回<的能源數據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經濟增長的重心其實正在發生變化。這一次是亞洲在引領全球的經濟復蘇。中國政府所推行的經濟刺激方案對于穩定全球的需求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經合組織主要成員國的財政赤字卻威脅其經濟增長的前景。總之,非經合組織國家中的大國,當然最<要的是中國和印度,已經成功地避免了嚴重的經濟衰退的出現。目前的經濟復蘇伴隨著深層次的結構改革,許多新興工業化國家正在努力追趕成熟經濟體的收入水平。為這一進程提供支撐的全球能源資源正在迅速進行重新分配,在2009年,其速度加快了。2009年年度數據是增長和衰退的平<值。雖然話這么說,依然反映了現象下面結構轉變的力量。2009年,全球經濟下降了2%。其中,經合組織國家經濟下降了3.4%,而非經合組織國家經濟卻增長了2.4%。 [10:38]
[克里斯托夫·魯爾]:一次能源消費更突出表現了上述格局。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下降1.1%,這是自1982年以來的首次下跌。按照數量統計,這是我們數據記錄中自1965年以來消費量下降最大的一次。經合組織能源消費下降5%,超過其GDP的下降幅度。另一方面,非經合組織能源消費卻增長了2.7%,也就是說超過了其GDP的增長幅度。分地域看,能源需求在全球各地都有所下降,唯一的例外就是中東和亞太地區,即使是能源需求地區,也低于了10年來的平均增長水平。 [10:39]
[克里斯托夫·魯爾]:經合組織5%能源消費下降,這意味著世界上最發達的30個國家去年的能源消費量低于其十年前的水平。雖然說他們的經濟與10年前相比增長18%,與此同時,非經合組織國家的經濟增長了75%,他們的一次能源消費也增長了57%。從長期來看,這兩大陣營的能源消費增長速度均低于GDP的增長速度。去年非經合組織的能源消費增長率超過GDP增長率,這意味著能源強度上升了。這也是20年來第三次出現這樣的情況。能源消費增長主要集中在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的能源消費分別增長了8.7%和接近7%。如果沒有中國和印度對能源消費的貢獻,非經合組織國家能源消費將是下降1.5%,而不是增長了將近3%,而全球能源需求也會是下降近4%,獠皇鞘導實奈頤強吹降腦齔ち1%左右。 [10:40]
[克里斯托夫·魯爾]:現在我獍湊杖劑戲擲嘀鶼罾純矗去年天然氣的消費量跌幅是最大的,達到了2.1%。這是我們記錄當中最大的一次收縮,經合組織和非經合組織天然氣消費量都下降了,前蘇聯國家下降得最明顯。石油消費的下降幅度排在第二位,也是自1982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滑坡。非經合組織國家的石油消費有所獬ぃ但這其實只有三個國家所引領,也就是中國、沙特阿拉伯和印度。全球的煤炭消費保持沒有改變,但是,全球總數掩蓋了煤炭消費異乎尋常的雙向變化。一方面經合組織、歐盟國家和前蘇聯國家的煤炭消費急劇下跌,這個跌幅也是我們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只有少數國家煤炭消費增加了庵饕也是印度和中國,這兩個國家的消費增加足以抵消世界其他國家煤炭消費的下跌。 [10:41]
[克里斯托夫·魯爾]:現在面臨著什么樣的情況呢?中國和印度能源消費增長率高于GDP增長率,在經合組織國家當中,所有化石燃料的消費下降幅度都超過了GDP的下跌幅度,而前蘇聯國家主要是在俄羅斯的影響下,能源消費下降低于GDP,到底為什么出現這樣的情況呢?F能部分原因在于一方面衰退更多地影響了工業生產,但是另一方面也在于刺激經濟的政策過多地向能源密集型項目傾斜。中國卻是在另外一個極端,中國因為推動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刺激經濟增長,成功地避免了工業領域的衰退。因此我們看到了煤炭以及石油消費的增長,這也反映出了F泥和鋼鐵生產的增長,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要的其他工業產品,比如要用石油生產瀝青。 [10:42]
[克里斯托夫·魯爾]:在后面分別分析燃料的時候我們還會進一步深層次來探討這個話題。到這里為止,我們已經回顧了一下全球能源市場上需求的變化。全球燃料價格都在下降,但是隨著經濟的復蘇,價格也在出現企穩回升。但是,在初次下降后,不同燃料的價格的具體變化卻是各不相同,價格是市場的一個鏡像,因此也可以反映能源市場供應方面的大概情況。 [10:43]
[克里斯托夫·魯爾]:首先是原油的價格,早在2009年年初的時候就已經恢復到了原有水平,當時全球石油需求仍在下降,OPEC也在通過大規模的減產以應對這一趨勢。天然氣價格下跌以后持續走低,一直到今天,這都歸因于美國非常規天然氣生產的持續增長以及新增的液化天然氣供應。煤炭價格的回復是緩慢的,回升更多地是在亞太地區,主要有賴于中國和印度不斷增長的煤炭進口需求。 [10:45]
[克里斯托夫·魯爾]:接下來我們按照各個燃料分析一下全球市場的趨勢。今天我想打破傳統慣例,從非化石能源講起。 [10:45]
[克里斯托夫·魯爾]:首先我們看一下水電與核能。這目前仍然是最大的非化石燃料能源,兩者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占12%,目前我們還沒有將風能、太陽能和地熱列入一次能源之內,但是我要告訴大家明年我們將會把這三者加進來了,因為這些能源的數據質量正在不斷提高,而且在有些國家已經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去年,依靠在中國、巴西和美國的增長,水電以1.5%的增幅成為一次能源中增長最快的燃料,但是這個增長基本上被核電發電量的下降抵消了。吹綬⒌緦肯陸島艽蟪潭壬鮮怯捎諗分蘩匣的核電站停機所致。 [10:46]
[克里賜蟹頡ぢ扯鸧:2009年,風能、太陽能和地熱資源估計貢獻了1.7%的全球發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0.7%。但是從總量上來看是非常小。風能在適合的地區可以非常有競爭力,風能的裝機總量增長了31%,這也是連續第五年加速增長,中國和美國繼續主導這個市場,去年中國的裝機總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成為累計裝機量的第二大國,也就是說僅次于美國。太陽能發電量的增長甚至比風能還要迅速,達到47%。但是總裝機量仍然還是非常小的。燃料乙醇生產量增長8%,達到每天770千桶油當量,以能源含量計,2009年燃料乙醇的年產量相當于全球石油產量的1%。但是還是非常低右桓霰壤。去年巴西因為惡劣的天氣而減產,但是美國與巴西的產量仍然占據世界主導。在以歐洲為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產量也以近10%的幅度增長。 [10:47]
[克里斯托夫·魯爾]:現在我講講化石燃料。2009年的石油市場和其他燃料市場非常相似,也就是說消費量在上半年是驟降,之后有所反彈,但是是一個非常緩慢的反彈。和其他燃料市場不同的在于,石油市P中凸顯了產油國卡特爾的重要性以及其管理供應的能力。2008年底這些卡特爾國家采取了減產措施,導致石油價格比其他燃料價格提早反彈,甚至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雖然OPEC大幅削減石油產量,2009年石油年均價格仍出現了2001年以來第一次下降,結束了以前從未有過的連續七年的P漲。布倫特原油即期價格為平均每桶62美元,比2008年平均價格降低35美元以上。年初石油價格為40美元以下,此后穩健回升,截至6月,已翻了一番,去年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里,原油交易價格在70到75美元區間波動,今年原油價格直到最近幾周之前都在不斷攀升,均價超過77美元。 [10:48]
[克里斯托夫·魯爾]:全球2009年石油消費量降低了1.7%,也就是差不多一;120萬桶的量,這是其連續第2年下降,也是自1982年以來最大的降幅。這樣的下降主要集中在經合組織國家。去年經合組織石油消費量連續第4年下降,并降至自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經合組織石油消費量下降始于2006年,但是2006年的時候世界經濟仍處于高速增長時期,這顯示出經濟衰退并非是導致石油消費量下降的唯一因素。價格也是一個方面的原因,而且我們有充分理由可以解釋經合組織石油需求量已經達到了高峰,也就是說現在開始持續的結構性衰退。非經合組織國家石油消費量增幅放緩,但是沒有下跌,需求量增加了一天860千桶,全部的凈增長來自于中國,差不多達到一天540千桶,還有來自沙特和印度。從記錄顯示,沙特的增長是記錄上最大的,中國是第二大的,其他地區的石油消費量總體保持平穩。最重要的是全球石油消費量已經停止了下降。我們看到石油消費量已經于2009年第四季度出現同比增長,隨著經濟狀況持續改善,很有可能在2010年進入上升通道。 [10:49]
[克里斯托夫·魯爾]:2009年全球石油生產量下0了2.6%,差不多是一天200萬桶的量,這已經高于了石油消費量,當然這主要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去年進行供應量管理的結果。大家可能還記得,2008年底OPEC連續三次減產,以應對油價的急劇下跌。減產量自2009年一直持續至今。由于對于經濟衰退嚴重性的認識遲緩,因此從上游減產至其效果在市場和石油庫存上明顯體現需要時間,真正OPEC的減產計劃的影響力到2009年第二季度才趕上了需求量降低的幅度,此后每季度都會出現原油供不應求的現象。在過去一年中,OPEC石油產量下降了近一天2.5百萬桶,即7.3個百分點。OPEC11國原油產量在去年4月達到最低點,產量低于2008年9月基準線3.3百萬桶,此后產量有所恢復,但仍然較2008年9月一天2.2百萬桶的水平量低一些。 [10:50]
[克里斯托夫·魯爾]:盡管每個OPEC國家的承諾不一樣,但是每個都同意減產的OPEC成員國2009年都減產了,雖然是這樣說,減產主要還是集中寨沙特,沙特石油產量降低了1.1百萬桶/天,是自1983年以來世界最大的石油減產量,也是沙特最大幅度的減產,沙特、科威特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減產總量占2009年OPEC的石油減產總量的70%。非OPEC國家方面,供應量增加了450千桶/天,到目前為止,對石油生產增長貢獻最大的是美國,產量上升了460千桶/天,是1970年以來最強勁的增長,并受墨西哥灣的海上石油產量增長390千桶/天的帶動,是之前的最高增產記錄的三倍,新油氣田的開采和當年較輕的颶風影響使這種增長得以實現,稍后我們討論一下這個因素有多重要。其他地區,石油產量普遍平穩。前蘇聯國家和巴西的持續增長被一些成熟產油區,如墨西哥、北海和加拿大的減產所抵消。俄羅斯的原油產量上升了140千桶/天塹靡嬗諂溆Χ躍濟危機的財政政策。去年,俄羅斯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原油生產第一大國,中國的產量下降110千桶/天,因為國有石油公司減少了鉆井數量。 [10:56]
[克里斯托夫·魯爾]:曾經有人擔憂說,2008年下半年石油價格過快下降以及此后持續價格低迷的情況將轉化為持續的投資衰退。但這擔憂并未成為現實。去年初,美國鉆井數量的確銳減,但之后已經反彈,并且超過了危機之前的水平。世界其他地區的鉆井數量也有所減少,但目前也在回升。今年以來,主要受美國和俄羅斯產量增長的影響,非OPEC成員國石油產量都呈現適度上升趨勢。OPEC大量削減原油產量的原因之一是原油庫存量高企。2009年初石油消費量比產量下降迅速的情況眩商業原油儲備量隨之增長。2009年初,浮式存儲設備得以應用,儲量達1億桶。最初由于煉油廠大幅減產,以應對石油消費量降低,浮動儲量中主要是原油。之后,浮動儲量逐漸轉入餾分油,反映了經濟衰退中能源需求的降低。到年底,在石油消費量增長和OPEC維持產量不變的原則下,石油庫存量開始驟減。2009年全年,經合組織商業石油庫存量下降了3千萬桶,而浮動存儲量上升了7千萬桶。與2008年庫存大量增長相比,這依然代表了庫存量減少相當于400千桶/天左右,這與2009年石油產量下降快于消費者下降的觀點一致。今年到目前為止,陸上商業石油庫存量相對穩定但海上庫存量持續下降。 [10:56]
[克里斯托夫·魯爾]:有關石油市場其實還很多分支話題可以談,比如說石油投機買賣和補貼,石油和其他資產類別之間的關系,以及持續的期貨溢價等等,但總的來說,2009年至今,石油行業的情況是產量比消費量下降幅度大,這就促使了庫存的降低和價格的回升。未來的價格變動很可能由這些基本動力所決定。這也為其他問題緣起提供了答案。煉油或許是整個能源綜合體中最具有周期性的環節,它是一個高度分散,且競爭激烈的全球性行業,它有著產能過剩的歷史,并且面臨著降低產能后成本難以回收的話題。2009年,全球在2008年新增煉油能力1百萬桶/天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約2百萬桶/天的新產能,產能增長中在印度、中國及蘇伊士以東的地區。非經合組織國家的現有產能首次超過了經合組織國家。不過現在新的產能必須努力競爭出口過剩的產品。 [10:57]
[克里斯托夫·魯爾]:毋庸置疑,煉油行業沒有卡特爾來保護成品油市場。相反,利潤必須下降,直至產能失去繼續經營的經濟性。按照BP全球煉油利潤指數計算,2009年全球煉油利潤為平均每桶4美元,是7年中的最低水平,由此引發了全球原油加工量削減,削減了每天150萬桶,這一削減主要出現在上半年,當原油加工量再次提升時,已落后于需求恢復,導致了我們剛才談到的成品油庫存的大幅降低。新增的煉油產能具有競爭力。非經合組織國家的工資相對較低,較之成熟的經合組織市場,其政府在強大的壓力下更有可能對大規模工業投資實施保護。原油加工量的削減多集中于經合組織國家,這些國家石油需求量在2009年下降了2百萬桶/天,這些產量削減的規模顯示出,產能削減已經開始涉及到一些比較復雜的綜合性的煉油廠,預示著利潤升級很可能繼續受到抑制。2009年,全球煉諫璞咐用率下降為81%,這是15年中的最低點,并且全球閑置產能已經超過17百萬桶/天,是自1985年來的最高值。按照經濟狀況良好時期確定的計劃,仍然有更多的新的煉油廠正在建設中,源自非煉廠的競爭產品,如天然氣凝析油和生物燃料也將在滿足市場需求上占有重要份額。進一步的諞嫡合似乎不可避免。 [10:57]
[克里斯托夫·魯爾]:我們現在來講天然氣。諼頤歉蹤研究的所有燃料中,天然氣消費在2009年跌幅最大,同時美國非常規天然氣的生產和LNG全球范圍內的周期性過剩很大程度改變了地區天然氣市場。全球天然氣市場一體化程度加劇,但是過程并不順利,而且難以預測。經濟衰退導致了天然氣消費大幅下降。根據數據顯示,天然氣消費下降了2.1%,下降主要集中在經濟衰退最嚴重的地區。經合組織天然氣消費下降了3.1%,前蘇聯國家天然氣消費下降7.3%,都比以往更嚴重。只有在中東和亞洲天然氣消費出現增長,主要得利于伊朗,印度和中國國內天然氣產量的增加。 [10:58]
[克里斯托夫·魯爾]:天然氣需求的減少導致了全球天然氣產量下降2.1%,是全球燃氣的首次產量下降。最受其影響的是前蘇聯國家,那里的產量前所未有的下降了12%。相比而言,在美國的帶動下,經合組織國家的天然氣產量略微有所增長。天然氣價格也是要對經濟衰退做出反映的。在自由定價的市場中,燃氣價格大幅下跌,在美國和英國同比下跌約55%。與油價掛鉤的天然氣價格由于油價的高漲而跌幅較牽德國平均進口價格下降了26%,而日本LNG價格下跌了28%,不同以往的是,去年全年且截至目前為止,與油價掛鉤的天然氣價格始終高于現貨價格。 [10:58]
[克里斯托夫·魯爾]:在這樣的一些經濟情況的調整下,結構和周期性的變化正在重塑全球天然氣市場,地區市場依然保持獨立,然而套利交易有所增長。2009年,新供應商的出現使LNG交易增長了將近8%,同時管道天然氣交易有所下降。LNG交易占國際貿易總額的28%。同美國非常規天然氣產量的結構性增長一起,LNG交易量的增加加速了全球市場的一體化,以及對傳統歐洲天然氣格局及定價的構成挑戰。非常規天然氣,特別是頁巖氣已經改變了美國的天然氣市場格局,水平鉆井以及水壓裂等技術所帶來的無聲的變革,使過去認為不可能開采的資源得以開采。增添的頁巖氣儲量使美國在過去10年的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提高了幾乎50%。去年,我們的能源報告顯示,由于新技術擴散,美國每個鉆井平臺的產量都有大幅增長。2009年,盡管總的鉆井平臺數量急劇下降,然而隨著大量頁巖氣的開發,總的產量依然有所增加。目前,頁巖氣已成為美國最便宜的能源供應。美國天然氣產量增幅已經第三年占據世界首位。2009年美國取代俄羅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這一勢頭至今仍然在繼續。 [11:02]
[克里斯托夫·魯爾]:美國天然氣價格下跌,使其具備取代發電用煤的能力。煤炭發電量下跌了11%,然而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發電廠的發電量增長2近5%。但是,這依然不足以吸收美國過剩的天然氣產量。美國天然氣消費下降,且凈進口需要減少10%。加拿大產量下降幅度排全球第三。高需求時期所做的投資導致全球液化和再氣化產能在2009年和2010年間出現高速增長。同時亞洲傳統的進口市場在全球經濟衰退中遭到重創,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天然氣消費下降了近6%。需求的縮減,全球LNG供應的增長,以及美國有限的進口需求,共同造成了LNG供應過剩。為了滿足增長的需求,亞洲通常通過提供高的現貨價格以吸引來自大西洋的貨船。2007年到2008年,亞洲吸引了更多的貨船。靈活性強的LNG對現貨價格反映靈敏。經濟衰退沒能阻止這種向靈活定價的逐步轉變,但是,改變了其驅動因素,2009年,不再由顧客而是由供應商根據現貨價格來安排貨船。 [11:03]
[克里斯托夫·魯爾]:這一轉變主要的受益方是歐洲國家,LNG創紀錄的高產量不僅維持了歐洲現貨價格的低廉,同時,也為與油價掛鉤的昂貴的合同供應提供了方便的替代能源。像在美國一樣,經濟蕭條帶來的需求下降和LNG產量過剩,使得歐洲天然氣現貨價格可與發電用煤競爭,導致發電燃料的替換。目前,在歐洲現貨市場,天然氣已經取代了煤炭。由于價格下跌,歐洲生產商相應減少了天然氣的產量,歐洲本地產量下降了近5%,但是,與油價掛鉤的管道天然氣供應才是天然氣競爭過程中主要的受害者,L洲從北非和俄羅斯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分別下降了13%,而LNG的凈購買量增長了23%。這都是因為LNG的靈活定價造成的。因此俄羅斯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傳統出口市場,都面臨著需求大幅下降的挑戰。它不得不減少12%的天然氣產量,按照數量計算,是全球最大幅度的下降。此外,俄羅斯還減少了從中亞進口的數量。 [11:03]
[克里斯托夫·魯爾]:歐洲管道天然氣進口需俚南陸檔賈鋁聳諧∩系牧榛钚緣某魷幀T諗分蓿大量天然氣買家與供應商重新協商了照付不議合同違約賠償或延期交貨適宜,今年2月,Gazprom公司宣布將所有高于“照付不議”合同最低數量的天然氣價格與現貨價格而非石油價格掛鉤。Statoil公司也推行了同樣的措施。與石油掛鉤的天然氣價格機制所面臨的壓力已經在歐洲管道天然氣市場上體現。有趣的是,2009年以俄羅斯在一月暫停對烏克蘭及歐洲國家的管道天然氣出口開始,卻以全球天然氣市場向著更靈活和更一體化的趨勢發展結束。未來,更大規模的交易和非常規天然氣帶來的結構性影響能否在LNG周期性過剩結束之后得以延續,我們將拭目以待。這當然對中國和亞洲都有相關意義。因為在這里天然氣價格和石油價格掛鉤的。 [11:04]
[克里斯托夫·魯爾]:現在我們簡單來看一下油氣儲量,這部分的變動不是很大。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依然能夠逐步滿足需求增長,在過去十年中,石油的儲采比從41年增長到46年,同時天然氣的儲采比仍保持在60年以上,目前為63年,在過去的十年中,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在各地區都有所增長。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石油儲量數據被修改得更高,主要是因為對委內瑞拉730億桶儲量的上調。與加拿大所謂正在積極開發的儲量不同,委內瑞拉新探明的儲量與商業開發并無直接聯系。最后還有一種燃料,那就是煤炭。2009年世界煤炭消費量與前一年持平,但是如前所述,這個總體情況掩蓋了中國和印度消費強勁增長以及經合組織和前蘇聯消費急劇下降的雙向變化。經合組織國家煤炭消費總量下降了10.4%,也就是1.23億噸,前蘇聯國家下降了13.3%,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幅,其他能源的競爭加速了工業和發電領域禾肯費的下降。比如歐美大力發展天然氣電,日本核電機組恢復發電等等。 [11:05]
[克里斯托夫·魯爾]:相比之下,中國的煤炭消費總量上升了將近10%,印度上升了近7%,而兩國的煤炭消費增長均超過了十年平均增長率和該國的GDP增長率,這兩個國家的增長抵消了其他地區的下降。與煤炭消費格局類似,2009年世界煤炭產量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上升了2.4%。一方面經合組織國家及前蘇聯國家的煤炭產量下降達十年之最。另一方面,中國和印度兩國的國內煤炭產量分別上升了9.2%和8.4%,均達到或超過了十年來的平均水平。中國的煤炭生產數據影響著全球的市場平衡,我也因此想提醒一點: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很高的煤炭產量是初步計算的數據蕉這些數據目前正在核實過程中。所以,有可能官方的數據要比現在公布的數據低一些。我說的是生產數據,不是消費數據。 [11:05]
[克里斯托夫·魯爾]:中國、印度兩國的煤炭消費增長通過進口得到的補充,事實上,2009年中國首次成為僅次于日本的主要煤炭進口國。煤炭進口總量激增了211%,這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增長。澳大利亞是主要的受益者,其對中國的煤炭出口增長了14倍以上,而中國最近注資澳大利亞資源產業,讓這一點更加令人矚目。印度的煤炭進口增長了33%左右。鮮為人知的是,中國的國有煤炭采購體系發生了變化,中國首次允許煤炭用戶自主尋找供應商。此外,全球煤炭消費下降帶動了煤炭貿易市場價格下降,2009年初,國際市場價格下滑到了中國國內價格以下。全年,秦皇島煤炭現貨價格平均為91美元/噸,比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價格高出20美元/噸左右。如果我們注意一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也就是GDP、電力和能源消費增長之間的關系,大家可以發現,中國能源消費的強勁增長更加值得關注。多年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的發電量增長都是快于GDP的增速的,從而促進了化石燃料消費的增長。這種情況在最近十年的八年中得以在中國持續,直到2008年、2009年情況發生了變化。2009年出現了能源需求增長相對GDP較高,而電力需求增長則相對GDP增速較低。顯然,增加的能源消費不是由發電增長所帶來的。 [11:06]
[克里斯托夫·魯爾]:到底煤炭需求從而來呢?為什么中國需要進口煤炭呢?這是由經濟刺激計劃的能源密集性所導致的。進口依存度的增加恰恰反映了上述這個論點。2008年末,中國政府通過加大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迅速扭轉了經濟衰退。這些建設項目導致了對能源密集型產品的大量需求,比如鋼鐵、水泥的產量分別上升13%和16%,因此,煤炭在以上產業的消耗量增長幅度比發電量增長高3倍多,并高于煤炭消費總量的增長幅度。在其他的能源產業也可見同樣的情況。比如瀝青的消費量也上升了50%,這當然也帶動了石油的需求。總的來說,中國煤炭進口量的激增是經濟刺激計劃、國內市場自由程度提高以國外價格更具吸引力的煤炭供應,這數個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的結果。我們又一次看到,國際煤炭市場顯示出其充滿競爭性的特性。 [11:07]
[克里斯托夫·魯爾]:目前為止我已經講了很多很多的數據,但是,最后我要總結一個共同的主題。 [11:07]
[克里斯托夫·魯爾]:首先,能源消費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再次凸顯了。經濟衰退地區的能源需求降低幅度比經濟萎縮的幅度更勝。同樣經濟增長地區的增長需求也比經濟增長的幅度更大。第;,在經濟衰退中,有一個特殊調整的時期,能源和經濟發展的之間的聯系充分體現在各國成功的經濟刺激計劃中。這些刺激方案通常都是能源密集型的。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刺激方案,也就是俄羅斯、沙特和中國的方案,提高了以上三國能源消費占GDP的比例。美國的情況從另一方面印證以上觀點。數據顯示,在經濟刺激計劃實施之前,美國能源需求受工業生產下降拖累隨之下降,那么究竟有多少能源需求徹底萎縮,美國友多少綠色經濟政策能夠得到落實,我們可以在未來數年中拭目以待。 [11:11]
[克里斯托夫·魯爾]:第三,市場上不同燃料的供應方對燃料價格的變動都有著不同的反應,這與市場制度安排不同及結構性與周期性因素的相互作用有關。石油市場是唯一的生產比需求下降速度快的市場,這背后的制度性的因素大家也都是明白的。在煉油方面,周期性的產能過剩使得煉油產生的利潤進一步收縮,天然氣方面,結構性和周期性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供應居高不下,而現貨價格則持續走低。煤炭市場則根據國際需求新格局進行兇釵迅速和最有競爭力的調整。最后,在種種的經濟風云變幻之后,長期能源趨勢繼續發展。事實上,在2009年還出現加速發展的情況。經合組織石油需求降低,正在進行中的國際天然氣市場整合,以及煤炭市場日益國際化,競爭日益激烈,新能源地位不斷上升,這一切都是最好的證明。 [11:12]
[主持人]:非常感謝魯爾博士為我們做出的精彩的介紹。下面是互動階段。我們今天有30到40分鐘的時間,根據大家對這個數據的興趣,可以做出一些提問和回答。 [11:13]
[提問1]:我特別關注可持續能源,我是來自英國領事館的。我的問題是關于可持續能源的影響,你覺得可再生能源未來發展前景如何?會持續它每年的產能?會持續增長、持續擴張嗎? [11:15]
[克里斯托夫·魯爾]:可以給你這樣回答一下。去年能源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其實是下跌了,這是單從能源消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來看。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是有一個壞消息。這樣的下跌其實是因為我們全球能源消費下降了,所以導致排放的降低,并不是因為我們能源所帶來的排放本身降低了。 [11:16]
[克里斯托夫·魯爾]:第二個問題,到底可再生能源的能源效率提高了沒有?我們2009年看到的情況是,所有成功走出衰退的國家,他們的能源彈性或者說能源密集性都提高了。當然,如果是沒有走出衰退的國家,他們的能源消費本身就是有限的,所以能源消費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上升。關于那些經合組織,尤其是美國,他們的能源需求也出現了一定的復蘇的跡象,但是,我前面在演講中提到了,其實他們有一些能源消費需求的下降是永久性的,就是結構性的問題,并不是因為經濟衰退導致的。還有于沙特、俄羅斯和中國的情況,這三個政府所提供的政府經濟刺激方案,都是傾向于能源密集型的行業,但是我們看到美國的情況就不一樣,因為現在美國經濟刺激計劃當中當中有很大的綠色組成部分,所以現在給出明確答案很不成熟,但是我們要看未來幾年的變化,無論是乙醇還是其他好,恐怕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于政府的補貼。我們看到碳的價格目前或是這樣持續。人們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動力還不是很強。這將會影響到可再生能源的增長速度,比如去年西班牙對太陽能的補貼就取消了,一下子就對整個太陽能的產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所以,整個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是常重要的,比如德國也是這樣,政府補貼一旦取消的話,整個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動力好象就缺失了。所以,從可再生能源來說,我們還是很大程度上倚賴政府的補貼和政府的政策。 [11:16]
[提問2]:我有兩個問題請教一下。第一個問題,正如您剛剛在報告中講到的,中國的石油產量和石油消費量正在呈現出一種比較大的升級的差距,就是說,消費量在日益增長,而4們的產量增長速度比較慢。我們想請問一點,作為中國南海領域的石油儲量,您能不能給中國政府提供一個建議,中國應該怎樣開發自己的海洋石油資源? [11:17]
[克里斯托夫·魯爾]:您的第一個問題,中國石油產量的下降是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國政府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宣布,他們會減少他們的鉆井活動。這是對全球經濟的一個預期之后所做出的判斷。第二,你提到了中國南海,在南海的產量也是在下跌,確實,這個地區的產量是在下跌。我想如果是給中國政府一個建議,我可能并不是很合適,但是2009年我們看到的是,至少中國石油的需求是出現強勁的反彈。可能對中國來說也是史上第二高的記錄。我們要考慮,第一,中國的經濟刺激方案我知道瀝青的需求催生了石油方面的需求,可能就占到50%以上。第二,煉油廠商的因素。第三,我們的戰略性的儲備。這三個原因結合起來,而且相對來說石油價格在同一時期還是比較低,導致了中國石油需求方面強勁需求的增長。 [11:17]
[克里斯托夫·魯爾]:當然,你要提到能源供應的安全保障,可能政府總是有兩個答案。第一,如何實現能源安全,就是要實2多元化,就是不要只倚賴于一種能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案。第二,如果你想提高能源效率的話,也就是說,每單位GDP產能能源消耗下降的話,請大家要記住,要提升能源效率,也就是說只有在價格上升高企的區間,價格進入上升通道的時候才有可能能源效率出現上升,這兩者之間必然是這樣一個聯系。而且,政府都是不愿意傷害消費者的,所以,只有在價格高企的時候,價格進入上升通道的時候才有可能提升能源效率。在去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中國很多的能源產品都是有政府補貼的,但是2009年的時候,中國取消了單純的補貼,而是轉向了采用厥帳侄蔚鶻謖飧鍪諧 N揖醯彌泄政府在2009年采取的這個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政策。我們看到全球更多的國家也是取消了單純的補貼,而是轉向采取稅收手段。2008年的時候,40%的石油產品都是受到補貼,這是全球的數字。但是2009年只有16%的比例,很大一塊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政厝∠了純粹的對石油最終產品的單純補貼,而是采取了稅收的手段。 [11:17]
[提問3]:我來自IST。我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問魯爾博士,另一個問題問陳總。您在演講中提到了煉油產量的產能,你說煉油廠商的產能有點過剩了,而且有些產能完全是閑置的,甚至有些產能被出售,但是大家看到,中國的產能也是在擴張,有很多項目正在上馬,中國現在正在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此,您有什么建議?我們如何處置這些閑置的產能?第二問一下BP中國的陳總,您能不能給中國行業一些建議,在我們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當中有一些什么樣的建議? [11:18]
[克里斯托夫·魯爾]:提到產能,您的描述是正確的。煉油行業所面臨的競爭非常激烈,因為產能實在是過剩得太多了,在中國,在印度,在中東,進一步加劇了這個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發展中國家新增產能目前主要也是為了滿足這一些新興國家對于煉油產品的需求,如果說自己國家消化不了,可能就要進一步輸出到國際市場當中,加劇了整個國際煉油產品的市場競爭程度。提到中國,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還能夠允許新增產能的國家,因為這個國家,市場發牡梅淺Q桿佟;褂芯褪侵泄政府也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策,所以,目前主要是因為國外還不能自由地把他們的煉油產品賣到中國,目前來說,中國在煉油市場當中還是獨樹一幟,可以說是相對獨立的一個經濟體。從長期來看,目前的產能過剩只是暫時的情況。但是對煉油廠商來說,有一個某S幸饉嫉南窒螅煉油廠商會告訴你,其實我們的生產線不會完全地停工,哪怕這些煉油生產線可以停很長時間,比如美國颶風時期,當時很多煉油廠被迫停工了,但是整個颶風災難重建以后,這些煉油廠生產線又開工了,這是煉油廠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11:24]
[陳黎明]:中國需求仍然在增長,OECD國家的需求在下降,因此在產能上,OECD國家在調整,中國的需求在增長,因此產能仍然會上升。但是,從現在的趨勢來看,在業界,已經開始關注到計劃增長的產能增速過塊的問題,如果不很好地規劃,有可能會導致產能過剩,這個在業界已經有過一些討論,這個問題我相信也會得到國家相應的重視。就目前來看,我們仍然是煉化產品的凈進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個交互作用的過程,以前的落后產能可能會被淘汰,新的產能會得到增加。但是總體上來看,中國政府某種程度上來管理前進的步伐,以使得產能有一個合理的增長。 [11:24]
[提問4]:我有兩個問題。我是第一財經的記者。一個問題想問魯爾博士,一個問題想問陳總。第一個問題是之前您提到過對生產增長供應最大的是美>,我們知道,最近美國的海上石油生產被暫時地中止了,您覺得油價會上升嗎?海上石油生產的問題會影響整個全球的石油供應嗎?第二個問題,想了解一下目前中國BP有沒有受到相關的影響?另外,我們有沒有裁員或者開源節流的政策? [11:26]
[克里斯托夫·魯爾]:至于您剛才提到的墨西哥灣的溢油影響,現在下定論還太早,但是我們相信局勢會有改變,目前人們在考慮我們的暫止情況的時候,我們會想一天會有30萬桶油的生產量的減少,甚至可能會有4600萬/天的生產,現在我們很難說暫時停止生產會持續多久,雖然這樣說,我認為這個事故之后會改變我們的產油模式。一個結果是法規監管當局會提高更高的法規監管的要求,而石油行業自己也會建立一個任務小組,以便更好地控制海面的流油。過去的30到40年里面,我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深水事故,所以行業自律并沒有很多,但是我相信在這次事故之后,石油公司會組織起來,改善安全措施,而法規監管當局也會對我們要求更高,這樣一來,石油生產就會更為昂貴。但是,我慘膊恢道局勢的發展速度會有多快,最后的結局會是怎樣。所以,現在我們的預測只能是一個預測,因為預測永遠不是現實。 [11:26]
[陳黎明]:謝謝你淡化了你的一個尖銳的問題。墨西哥灣對于BP在華的運作,剛才魯爾博士也已經介紹了,BP公司正在會同美國的相關部門進行這個事件的調查,當然,我們希望我們公司包括業界,從中能夠汲取一些經驗和教訓,有利于這個產業的健康有序可持續的發展。BP在中國的投資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性的,我們不會因為這樣一次事件而改變我們長期的在華的承諾。當然我們在華投資也是建立在互惠共贏的基礎上,尋求在中國不同領域的投資。 [11:30]
[提問5]:非常感謝魯爾博士剛才精彩的報告,從你的報告里面我注意到兩個數據,一個數據就是可再生能源所占的全球的一次能源的比例E占到0.7%,1%也不到。第二個數據是核能,包括水電發電,以及太陽能、風電所占的全球發電份額,從最近十年來看是有下降的趨勢,不是很深,這主要是和全球電量供應的快速增長有關系。我的問題是,中國工程院曾經把可再生能源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補充,就是只是一個補充E源;第二個階段是替代能源;第三個階段是主流能源;第四個階段是主導能源。我認為它分得非常好,把它分為四個階段。我的問題主要想聽聽您的意見,你認為可再生能源什么時候能夠到替代階段?什么時候能到主流階段?什么時候最后達到主導階段? [11:31]
[克里斯托夫·魯爾]:目前中國和主要發展中國家的主要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單位GDP的產能比高度發t國家的高得多,之所以這樣,倒不是這邊的系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而是因為中國和發展中國家正在經歷快速工業化,如果有數百萬的人從低能源強度的活動,比如說農業轉向高能源強度的活動,比如說從事工業生產,他們的能源消耗就會更大,而這些能源消耗大部分將會用于發電。因為t業化、電氣化都需要很多的電,從很長一段來說,這一點可能還會繼續存在的。如果是這樣的話,要發電,大部分的電都是來自于火電,因為煤炭比較便宜,而且本地也有供應。這是第一個階段。如果您要問我什么時候會發生變革,讓可再生能源占到替代的作用。有兩個問題,第一,您如t看全球對電的需求正在增長,中國也是如此,如果要增加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必須要有足夠的產能來應對中國越來越高的用電需求。也就是說,你的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要超過人們對電的需求的增長,而在經合組織國家和發達國家,對電力的需求其實已經穩定下來,所以政府要補貼可再t能源就會更容易了。這樣一來,可再生能源在總的電源供應中就會上升。可是如果你的電力需求本來就在上升,這就困難了。第二,如何對能源進行融資,直到目前為止,風能、水能、地熱這樣的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大多數地方還是不能盈利的。當然,對水電和核電,很少有人能夠計算。t為水電和核電項目總是有政府支持的。否則的話,誰來保證核電站不出事故呢,這些都是政府的議程。這樣的話,核電站就有競爭能力了。我們總結一下,水電的增長已經差不多到了頂峰,世界上已經沒有太多的地方還能建大水壩了,而核能還有很多的潛力,有幾個國家已經宣布了他們的t劃,要增長他們的核能發電,但是一方面又有一些問題,第一,廢棄物的處理問題;第二,這樣的項目要十到十五年才能建成,所以,核發電之所以現在增長,是因為老的核電機組又開始開工了,但是新機組如果真的要發電還需要15年、20年。可再生能源會變得很重要,在某些國家是這樣t。這些國家是什么樣的?這是因為他們有比較標準的電力需求,而且他們有政治的意愿和人民的意愿投資于可再生能源,我是德國人,我覺得德國可以做到,西班牙、丹麥,而且未來美國也可能有,我們這些國家有這種奢侈,可以補貼可再生能源,因為我們對電力的需求已經穩定下來了。t且政治意愿是非常重要的,要有政府支付補貼,不過在可預見的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還是很重要的。 [11:32]
[提問6]:中國本身是煤炭大國,同樣也大量進口煤炭,這就使得燃煤對清潔能源的戰略方向壓力很大,BP對這個事有何評價?有什么建議? [11:33]
[克里斯托夫·魯爾]:建議沒有多少。中國占到了全球45%的煤炭的消費,而且95%的世界煤炭消費增長都來自于中國,很多都是來自于進口,我說過進口大概是上升了200%,這可是令人驚訝的。不是說中國是自己的煤炭資源不夠所以大大出口,而是因為他們現在用煤者可以自由地找煤的供應商,澳大利亞、非洲的煤炭價格比中國本地的煤炭價格還便宜,所以他們就去海外購買了。如果中國的煤炭使用者繼續有這種自主權來決定從哪里采購煤炭的話,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國嗣騁撞黃膠猓會有更多的煤炭從國際市場到達中國市場。這樣的話,就會促進整個煤炭市場的全球化。但是,我想這樣的話,應該是一個更為均衡的全球市場,這比每個國家自己管自己要好。 [11:35]
[提問7]:我是來自上海太陽能工程中心的。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太陽能增長很快,我想知道BP在太陽能領域下一步有什么發展計劃?第二個問題,我們知道中N太陽能產品大概有一半以上是出口歐洲的,我們知道目前歐洲金融問題一直在持續,政府在削減開支,但是從目前中國的太陽能工廠來看,他們的歐洲訂單還是蠻充足的。我想知道隨著歐洲金融問題的持續,對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出口有沒有什么影響? [11:35]
[陳黎明]:剛才有一個朋友提到煤的清潔利用的問題,我想就這個問題講幾句,然后試著回答您的問題。中國的煤炭消費不僅僅是在世界上占著非常大的一塊消費量,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們的能源結構所決定的。相對于石油和天然氣而言,我們煤炭儲量相對是比較大的,因此煤炭在整個能源供應中占了將近70%這個水平,如何能夠清潔地利用煤炭,的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非常重大的話題。我們只有把煤炭的清潔利用做得更好,在二氧化碳減排方面以及環境保護方面,我們才能夠做得更好。BP在去年2月19號,在上海和中科院一起成立了一個清潔能源商業化中心,這個商業化中心的主要目的就是致力于在清潔煤技術方面的商業化工作,結合中科院在研發方面的能力,以及BP在市場上的一些能力,能夠把中科院所研發出來的一些產品,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的一些技術,能夠應用到市場上去。從BP的角度來說,我們致力于中國清潔能源利用方面的工作。剛才有位朋友問到太陽能方面。我們在中國有一個太陽能生產工廠,這個是在西安,BP有一個太陽能生產工廠,BP在替夏茉捶矯媯全球目前的投資大約是40億美元左右,去年一年,即便是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也進一步增加了將近10億美元的投資,這個投入在世界能源企業當中也是非常大的一個數字,我們目前的太陽能業務,前面提到了目前的生產是在西安,另外我們在印度也在尋找機會。我們的產品主鮮竅往歐洲和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研發在美國。至于說歐洲對于太陽能的需求有什么樣的變化,我請魯爾博士來回答。 [11:36]
[克里斯托夫·魯爾]:如果你要和任何的政府支持或者補貼打交道的話,那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結果,這是常常會出現的。如果指望補貼,結果市場機制就建立不起來,而在歐洲的太陽能行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多歐洲國家,一開始的時候支付了非常高的補貼,以便發展可再生能源。比如說太陽能,以及太陽能組建技術的生產。但是,以前他們也曾經支持過汽車行業,汽車行業建好了,有競爭性了,開始出口到其他地方去了,然后政府的補貼開始沒了。就像是太陽能面板,中國占到了主導地位,但是,我們發現太陽能陌宓鬧圃熗鞒灘⒉皇翹乇鷥叢櫻不需要有很多大學研發中心的支持,這樣一來,生產就移到了便宜的國家,比如說到了中國,而中國政府也在出資資助中國企業建立太陽能產能,到了經濟衰退之后,你就可以想象會有什么后果。我剛才給大家舉過西班牙的例子,西班牙政府的補貼逐步下降娜緩筇陽能使用者開始逐步地收縮,現在政客們都在節約開支,而我們發現,這個太陽能的產業還有產能過剩的情況,所以,未來還是有待觀察。 [11:43]
[提問7]:我來自上海市城鄉建設交通委的。目前上海市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的比例占到5%,請您從專業的角度看,上海這樣的一個大型城市,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的比例中占到多少是比較合理的?第二個問題想問陳總l目前上海民用領域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等等,對比其他國家或者其他城市,天然氣運用方面還可以在哪些領域得到擴展? [11:43]
[克里斯托夫·魯爾]:首先一個答案就是你沒有辦法直接指定天然氣占比是多少,這要看價格和可獲得性。現在天然氣可能只占到整個國家一次能源的5%左右,這可比其他的國家低了很多。而國際的天然氣市場上,現在變化得非常快,因為以前沒有一個全球統一的市場,有三個地區式的市場,一個在亞洲,一個在歐洲,還有一個在北美,這三個之間不往來,而且各自獨立。在某些市場,比如在美國,價格是由供求決定的,可是在別的市場,包括亞洲的市場,這個價格是和油價掛鉤的,這就反映了不同的歷史遺產,就是每一地區市場,他們只有自己來定價。有意思的是,液化天然氣有液化,還有大的儲氣罐等等一些進程,就像管道一樣,是按照固定合同來操作的,比如說15年到20年的運營合同,這些大的儲氣罐只能是在A到B之間運輸,不過這樣的情況,在過去五到六年里面得到了改變,因為亞洲需求劇增,別是日本,他們給的價格特別高,所以有一些貨船,他們寧可付罰金,也不去原來的目的地,期貨市場價格開始出現了改變,真正由市場決定的。現在天然氣生產商突然發現他們生產的天然氣太多了,比如你在特麗尼達,你不能賣給美國天然氣,因為美國天然氣少了,我們趕快轉到亞洲來售,這樣一來,現貨價格戰的比重就上升了,這將會成為未來的關鍵所在,因為未來有這樣一種定價的能力,消費者和供應商都能從中獲利的話,就不能把它變成瓶中精靈控制它了,有了靈活性以后你會看到有更多的可能性,也可能會有更便宜的天然氣的進口。 [11:43]
[克里斯托夫·魯爾]:還有另外一個來源,我們提到美國現在有一些非傳統的天然氣來源,如果說你去問一下中國的地質學家的話,可能中國在這方面也是有潛力的,但是要開發這些非傳統的天然氣來源,都是需要一些時間的,而且必須有相應的技術才能開拓這樣非傳統的天然氣來源。也就是說這是需要時間的。當然你還可以去中亞、去俄羅斯那邊尋求天然氣的來源,如果把所有的因刀冀岷顯諞黃穡你就能解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占的比例比較低了。我覺得,從彈性來說,首先,中國的產能肯定是會上升的。第二,中國在非傳統天然氣來源方面也是非常有潛力的。這三個因素當中至少有兩個都會讓中國向著天然氣占到一次能源比例上升的方向走。你也可以去中亞或者德匏鼓潛哐扒筇烊黃,問題就是價格比較貴。現在中亞提供的天然氣價格都是非常昂貴的。我想你所遵循的原則,你前面提到天然氣的應用,民用、工業、發電,我覺得中國可以同時走幾條道路。 [11:45]
[提問8]:剛才魯爾博士提到了非常規天然氣的重要性,尤其在美國,這一產業在中國的現狀如何,BP在該領域,在中國有什么發展的規劃? [11:45]
[陳黎明]:剛才魯爾博士已經部分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的煤層氣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但是,在煤層氣開發和利用方面,我們還是處于起步階段,雖然說我們過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進行過很多的探討、探索,真正形成規模的煤層氣項目還是很有限的。因此,中國的煤層氣前景仍然是非常大的。當然,煤層氣的開發之所以是非常規,就是因為它和常規的油氣資源開發是有不同的。因此需要先進的技術。頁巖氣在中國更是在一個起步階段,據報道,中國的頁巖氣儲量接近于美國,我們的資源量可能是100億方,可采儲方有226億方,具體結果也要經過地質普查以后才能得到相應的數字,至少說明我們的頁巖氣儲量還是比較豐富的。如果看美國目前非常規氣在源當中所起的作用,它占的比例已經相當高了,在中國我們還是起步階段,因此在這兩個領域當中應該說有一個比較好的前景。BP一直致力于在中國開拓我們的業務領域,基于我們合作、共贏這樣一個原則,不斷地和我們的合作伙伴探討不同領域合作的可能,這當中也包括非常規天然氣方的領域的探討。 [11:49]
[提問9]:我是來自BP。中國乘用車市場在迅速膨脹,BP覺得這對原材料方面來說會轉化成什么影響嗎? [11:49]
[克里斯托夫·魯琞:我們現在的能源展望一直做到2030年,今年10月份的時候就會發布這個展望的數據。你提到的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展望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全球來看,汽車能源的電氣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可能在2030年之后會迅速地上升,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可能這個比例還會上升得更。因為中國目前乘用車市場技術還不是很大,也就是不存在發達國家轉換的過程,也就是從一開始就可以推行這種電氣化的乘用車。到底這個電氣化已經達到了什么樣的階段呢?可能15到20年后我們可以看到這種乘用車大行其道。 [11:50]
[主持人]:感謝大家的參與,特別感謝魯爾博士領導的BP經濟學家團隊為我們帶來了一年一度的能源數據。我們希望這些能源數據會給大家在座的工作或者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數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10》全球首發式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