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力量,也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領域。傳統的大量生產、銷售、廢棄的產業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需求,發展循環經濟不僅是中國制造業本身實現“綠色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承擔著為全社會提供循環技術與裝備的重任。
了解,制造業是目前中國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業,能源消耗占全國70%以上,二氧化硫和COD排放分別占全國排放總量的86%和37%。2009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16立方米,高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工業廢水排放則占全國總量40%以:,其中有8%左右的廢水未達標排放。可以說,中國制造業總體上仍處于高消耗、高排放、低綜合利用率的粗放發展階段。
社科院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齊建國研究員就此向記者分析說,循環經濟在不同的國家因為處在經濟發展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色,而目前中國的循環模式跟主要發達國家相比具有特殊使命,“發達國家用了200多年已經基本實現了工業化,而我們中國現在還在工業化進程中,所以國外循環經濟基本上都是和廢棄物的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重點落在現有工藝流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怎樣循環利用掉或者完全處理,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而我們面臨的發展中的增量問題,就是如何解決經濟高強度增長與資源環境高強度消耗之間矛盾,我們的工業生產中資源消耗強度過大,單位國土面積排放廢棄物過多,最大的需要是把強度降下來。所以說,中國的循環經濟是從工業化發展的高潮期就開始,各產業面臨的任務會更重,變化會更快,潛力也更大一些。”
齊建國還表示,中國與發達國家在制造業循環經濟推廣上的原動力也不同。“比如,丹麥卡倫堡只有4家企業,完全是基于相互依存p市場關系自然形成的,并不是由政府設計。而美國杜邦公司是基于企業社會責任,從一個企業內部清潔生產開始做起,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循環經濟發展。中國雖然也有一些區域性、行業性的成功模式,但各地區各行業發展極不平衡,認識水平也有差別,需要將循環經濟作為一種國家行為,p全國范圍內大面積實施和推廣循環經濟,這也是中國特色的。”
近年來p我國在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循環經濟法》頒布實施以來,“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成為了指導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一條重要原則,并從生產、流通、消費各領域,從管理、政策、技術等各方面為制造業的循環經p發展模式奠定了法律基礎。此外國務院還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產業園區和省市開展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確定了194家試點單位,培育了大批循環經濟的典型,探索出了企業、企業間或園區、社會三個層面的循環經濟的有效模式。各地積極開展行動,紛紛制定了發展循環經濟的實施方案和規劃,從企業、產業循環經濟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區域循環經濟發展之路。據了解,2006-2008年3年間中央政府累計安排了20多億元引導資金,支持了一批制造業領域的循環經濟重點項目。
幾年時間,我國制造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2009年我國能源產出率為9056元/噸,比2005年提H10%;工業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4.9%,比2005年提高8.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130.3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22.9%;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66%,比2005年提高了39個百分點。同時,各行業、企業及地方涌現出許多的先進典型,起到了較好示范和帶動作用。
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副總經理羅強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為石化行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做出了一L有益的探索,具體說來就是必須把握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兩個核心。”
強介紹,燕山石化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并將其作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出路。他們通過工藝流程的創新,不僅節約了資源,還形成丁基橡膠、苯酚丙酮等國內獨一無二或數一數二的產品,在全國率先實現成品油質量升級換代,成為我國第一家千萬噸級歐式成品油生產基地。羅強表示,燕山石化還以資源循環利用為核心,推動水資源綜合利用。他們從首都的區位特點出發,破除石化企業的傳統觀念,按照用水多元化、污水資源化的思路,實施水資源綜合利用,取得顯著成效,工業用清潔水由最高年份的6800萬噸下降到現在的2423萬噸。“下講轎頤墻在延伸產業鏈條中發展循環經濟,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集約利用,變廢為寶,促進傳統產業向生態產業轉變,并將致力于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實現人與自然、企業與社會和諧共生,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良性發展。”
經濟對于傳統制造業的升級、技術革新、流程再造等能起到關鍵性作用,“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進一步加快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模式實現對制造業的改造升級。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高瞪表示,應從四個方面推動工業的循環經濟,一是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十二五”工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規劃體系。二是突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加快提升循環經濟水平。“十二五”期間,抓住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全面提高工業節能水平,全面實施工業尾礦綜道用規劃和再生有色金屬規劃,制訂并實施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規劃。三是選擇產業鏈長,廢物產生量大的行業開展試點,探索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四是加大循環經濟技術開發和應用推廣力度,“十二五”期間,要分類分行業提出技術需求,力爭突破一批重大的節能、節水、節材技狄約骯燙宸銜鐫倮用技術,再制造技術等,支持循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