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工業節能的總體情況與趨勢
(一)美國工業能源消耗總體情況。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國。3國消耗了全球能源的22%,石油的24%。2006年美國全部能源消耗中,工業占33%,交通占28%,商業占18%,居民占21%。2006年美國工業消耗能源32.6quads(1quad相當于1055.06?015焦耳),花費了2050億美元,其中8quads(約25%)是非燃料性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氣,如煉油副產品3于生產瀝青、天然氣用于生產石化產品和焦炭用于生產鋼鐵。美國工業消耗的能源比八國集團其他7國的總和還多,大約是中國的一半。美國工業能源消耗占比33%,相比較全球工業能源消耗的比重是不高的,2004年全球工業能源消耗的比重超過了50%。這一方面反映了美國交通運輸和家庭3費能源消耗占比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國工業品的凈進口包含了其他國家的能源消耗。
(二)美國工業節能管理的成效
通過提升制造業結構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改進工業能源強度,美國工業節能管理成礱饗浴M臣票礱鰨從1985年到2004年,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工業部分增長了接近45%,而總的能源消耗幾乎沒有變化,能源強度減少了接近1/3。能源強度的明顯改進,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制造業結構的提升,高能源強度的鋼鐵、石油冶煉、造紙等的比重在GDP中減少了,而代替的是那些碓辭慷鵲偷募撲慊和電子制造;另外一個原因是能源效率的大大提高。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能源強度一直在下降,1919年以來下降了近75%,1973年以來下降了50%,其中約70%的下降得益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三)美國工業能源效率具有巨大的改進潛力
美國工業能源消耗具有巨大的改進潛力。美國工業能源的消耗2006年為32.6quads,到2020年大約增長到34.3quads,到2030約35.0quads。到2030年美國工業能源消費年平均增長率為0.3%,CO2的排放年平均增長率為0.2%。據美國能源情I署(EIA)預測,通過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的廣泛推廣應用,以及產業結構的提升,耗能的產業逐步轉變為服務業和信息業;通過實施現在可以商業化的節能技術,美國工業節能潛力到2020年大約在14%-17%。
化學工業和石油冶煉是美國工業能源消耗前兩大部門,化學工業和石油冶煉在原材料、資源、裝備和生產過程比較相近,有很大的節能和效率提高的機會。2005年的研究表明,美國石油提煉還可以提高效率10%-20%,從單純提煉過程看還可以節能23%-54%。
美國紙漿和造紙行業每年消耗能源2.4quads.估計到2020年節能潛力在16%-25.9%,可節省能源0.37-0.61quads。
鋼鐵工業是美國工業能源消耗第四大部門,每年耗能1.4-1.9quads。2006年,美國接近43.的粗鋼采用的是高爐(BF)和轉爐(BOF)生產工藝,其余57%采用的是電弧爐(EAF)生產工藝,前者的噸耗能是后者的3倍以上;美國大約49%的鋼是用廢鋼生產的,而用鐵礦石生產熱軋鋼每噸消耗的能源是用廢鋼的5倍。2005年,美國鋼鐵學會(AISI)宣布了這樣的目標,到2025年美國噸.的耗能比2003年減少40%。
美國水泥工業每年耗能約1.3quads,占美國制造業耗能的5%,水泥工業占全球工業耗能的9%。.泥工業每年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5%,在美國占2%。水泥工業的節能主要通過擴大規模和采用高效率的干窯工藝代替原來的濕法窯工藝。通過技術革新可以減少能耗10%,通過改變原材料可以減少10%-20%的能耗。
二、美國工業節能管理的動因與政策措施
(一)美國工業節能管理的動因
1、能源安全
隨著全球經濟的迅速擴張,世界能源需求不斷增加而備用能源日益匱乏,能源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美國政府的重視。根據有關權威統計,美國2005年每天消耗石油約2000萬桶,其中近60%依靠進口。此外,美國政府預測,在未來25年美國電力需求將增長50%,這需要大量的能源。因此,如何確保能源安全已成為美國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
2、環保壓力
D于能源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將環境保護作為能源戰略的重要目標或重要因素。同時1992年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發大會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使溫室氣體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作為最經濟的減排措施,節能工作得到了D來越多國家前所未有的重視,其目的就是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防止溫室氣體排放引致生態災難,保護地球——人類共同而惟一的家園。
3、企業的自覺行為
針對日益嚴格的環境和氣候方面的法規,企業自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履行環保責任,意-著企業能比較容易地進入新的市場,降低了保險的費用,避免了不必要的風險,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二)美國的工業節能管理的措施
1、法律框架
美國1975年頒布實施了《能源政策和節約法》,核心是能源安全、節能及提高能效;1982年針對機動車輛的能效問題制定了《機動車輛信息與成本節約法》;1987年頒布了《國家電器產品p能法》;1992年制定了能源供應和使用的綜合性法律文本《國家能源政策法》;1998年公布了《國家能源綜合戰略》,要求提高能源系統效率,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資源。
2、管理機構
美國的節能管理歸口在能源部。美國能源部設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EERE),是部內最大的一個局。美國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的職能是:保障公共和私人部門的能源安全、環境質量和經濟活力,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和生產率;向市場轉讓潔凈的、可信賴的和可以轉讓的能源技術;通過提高美國人的選擇機會來改善他們每一天的生活質量。
美國在節能領域的中介機構較多,節能中心、能源經濟研究所、新能源和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等。他們在節能情況調研,搜集分析相關信息,研究提出政策建議,貫徹落實和組織實施節能政策,推動美國節能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公共財政
美國的公共預算是通過各類節能計劃或項目來實施的。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聯邦政府用于能效和新能源的投資預算逐年增加,2001年為11.8億美y,2003年增加到13.1億美元。美國能源部從1978年到2000年共投入超過70億美金用于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取得的收益遠遠大于投入。
同時,美國有21個州設有節能公益基金,主要通過提高2%-3%的電價來籌集資金。基金由各州的公用事業委員會負責管理,相關部門和單位可以申請并利用該基金開展節能活動。
4、激勵政策
為了激勵企業節能,美國也使用激勵性措施,控制T源消費的快速增長,引導能源結構升級,達到節能和環保的目的,收到顯著效果。
美國《國家節能政策法》明確規定,“公用事業單位實施激勵性計劃”,鼓勵其他機構參與電力需求管理,雙方協商實施具體的節能項目,參與單位得到一定的資金補助和服務。激勵的形式有現金返還、稅收減免和低息貸款等。現金返還是為了鼓勵用戶購買節能產品,特別是“能源之星”標志產品;也鼓勵節電,如為了緩解電力危茫加州政府實施了“20/20能源返還計劃”。
5、能效標準、標識和認證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就通過立法確定了能效標準和標識的合法地位,先后實施了強制性能效標準、標識和自愿性認證(即“能源之星”)制度。能效標準由能源部負責制定和實施,1990年1月第一批強制性能效標準生效。強制性的能效標識由聯邦貿易委員會于1980年開始組織實施,由美國國家電力公司向購買節能產品的用戶提供補貼。自愿性標識由環保局于1992年開始組織實施。
實施能效標準和標識制度以其投入少、見效快、影響大、節能和環保效果顯著等優點,得到了許多國家政府的認可。美國采購法以及幾個總統令都規定政府必須采購“能源之星”認證產品。“能源之星”間接地成為政府強制性行為,是國外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技術壁壘。
6、政府機構帶頭節能
除了采取強制性措施、激勵手段和提供節能服務外,美國政府還從自身節能入手,推進全社會的節能。政府自身節能不僅可以減少其能源消費、節約開支;可以通過政府采E,拉動節能產品的需求;可以起示范作用,帶動企業和社會節能;更主要的還能增強節能法規和政策的權威性:要求社會公眾執行的,政府自身首先做到。
美國1985年就推出了政府節能計劃。在對能耗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美國制定了白宮短期及中長期節能行動計劃,通過各種降低能耗、改善建筑和設備能耗狀況等措施,實現降低能耗的目標。
7、簽訂自愿協議
自愿p議是指工業界整體或單個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為提高能效與政府簽訂的一種協議。協議內容一般包括兩個方面:工業界整體或單個企業承諾在一定時間內達到某一能效目標,政府給予承諾方以某種形式的激勵。
從美國的實踐看,自愿協議的對象一般是耗能產品,如鋼鐵、建材等。實際上,自愿協議是對政府采用的成本較高的其它政策措施或政治上不可接受方案的一種替代。因此,作為一種“軟”措施,自愿協議<企業的影響與“硬性”手段(如標準、稅收等)相比是不同的。為了取得預期的效果,往往需要與其它政策措施(如稅收、投資補貼等)聯合使用。
8、加強信息傳播及咨詢服務
美國公民有較高的節能意識,與政府開展經常性的、有目的的宣傳、教育l培訓分不開。美國非營利性的節能信息傳播和咨詢服務,一般由政府提供經費資助,中介機構組織實施。美國也通過能源服務公司(ESCO)為企業節能服務。ESCO是運用市場機制開展節能服務的一種實體。ESCO項目有兩種付費方式,即擔保和效益分成。
三、美國工業節能管理對我國的啟示
(一)我國能源現狀及環保壓力要求必須實施節能管理、尤其是工業節能管理。
根據國際能源白皮書(2007),從全球來看,到2030年工業能源年平均增長1.8%,1973年以前,制造業是大多數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最大的能源消費部門,但是最近幾年已經被其他部門超過了,估計OECD國家的工業能源消費T平均增長只有0.6%,而非OECD國家的增長為2.5%,主要在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
數據顯示,中國消費了全球煤炭的36.9%T國際能源機構預測,2010年中國石油需求將有一半依賴進口,而到2020年該比例將達60%。工業部門是我國的能源消費大戶,據測算,目前工業用能約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左右。可以預見,在未來10多年里,工業用能仍將是我國能源需求的重要增長源。
目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僅33%,比發達國家低約10個百分點。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等8個行業主要產品的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H水平高40%,而這8個行業的能源消費占工業部門能源消費總量的73%左右。中國的汽車生產過程中消耗為1.6噸油當量,美國只有0.9噸油當量。工業節能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工業節能的潛力巨大。
T國是世界上產值能耗最高的國家之一,無論是橫向與國外先進水平比,還是從自身縱向發展看,我國節能的空間和潛力還是很大的。作為后發型工業化國家,我國有后發優勢,現在許多節能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可以直接利用。過去20年的粗放型增長,浪費了許多能源。這同時說明我國有很T的節能潛力,應當轉變觀念,把節能當成一種資源去開發。
以“節能”作為“第五能源”,可以以較少的能源投入,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目標。科學的預算分析,節能將使我國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1995年2.33噸標準煤,降低到2010年的1.25噸標準煤、2030年的0.45噸標準煤和2050年的0.25噸標準煤。從節能的實現方式看,通過調整行業和產品結構實現的節能約占工業部門節能潛力的70%-80%,依靠技術進步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實現的節能占20%-30%。
(三)美國工業節能管理對我國的啟發
無論是能源安全還是環境保護,都有相當程度的“外部性”,節能不是完全依靠市場發揮作用的領域,需藝府的干預;節能產品也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需要政府提供公正的信息加以引導。我國應該借鑒美國的做法,加強工業節能管理,建立完善的工業節能體制與機制。
首先,我國能源政策應由注重供應,轉向更加注重利用效率,注重節能;由注重經濟發展建設,轉向更加注重環境保護;由強調能源供應的自給自足,開始轉向國外,強調“走出去”。
其次,應完善相關法律,為工業節能提供財稅政策支持。加強考核機制建設,將節能目標納入稅收優惠政策框架,使企業在采用新技術改造舊設備時可以在貸款、稅收、計費等方面得到支持"
第三,我國的工業結構應該逐步的調輕調高,降低能源強度高度工業行業比重。要以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污染減排為目標,以降低產品綜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我抓手,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進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嚴格控制新開工高耗能,高排放項目,降低“兩高”行業產業比重,堅決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進一步完善工業產品能耗限額標準體系,開展能耗限額標檔募嘍郊觳欏
第四,加快節能技術的開發推廣,加強設備的更新改造。制定高耗能設備技術改造規劃和更新淘汰規劃.加快節能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支持節能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推廣,鼓勵高效節能產品的使用和普及。
第五,強化行業節能信息化管理,搭建節能降耗的基礎平臺,完善共性節能技術研發的機制,制訂推薦性引導標準、設計標準、和排放標準。建立統計指標體系,重視數據和信息的搜集和發布,做好節能的基礎性工作。
第六,培育發展節能中心、能源經濟研究所、新能源和產業技術綜合開發等社會機構,發揮中介機構在節能情況調研、信息搜集分析、政策建議研究和組織實施節能政策、推動工業節能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