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劫重生的《京都議定書》終于在2005年初生效,成為聯合國認可的國際法。
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京都議定書》為發達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規定了具體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要求這些國家在2008-2012年間的排放總體上要比1990年排放水平平均減少5.2%。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第一階段不承擔二氧化碳減排任務,但中國目前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承擔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利用技術減少溫室效應氣體對世界環境的影響,我們要充分利用清潔發展機制(CDM)。
“清潔發展機制(CDM)”是《京都議定書》的一個靈諢制。通過該機制,各公司可以足不出戶地購買發展中國家較為廉價的排放指標,從而對其承諾排放量給予補充。 結果,發展中國家的項目將可以得到新的資金源用于能源、工業和廢物管理部門、土地改造,以及清潔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這樣,不但工業化國家可以完成《京都議定書》規定的義務,而且以較低的總成本降低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
要用好清潔發展機制(CDM),必須知曉它的體制框架,這方面清華大學的劉德順教授作了很好的歸納。
CDM的體制框架基本要素包括:
一套GHG減排量的計算和測量方法學:確保準確性和透明性,保守性(減排量就低不就高)和可操作性;
一套國際/國內管理機構建設:確保權威性和合法性;
一套運歐ü婧凸芾沓絳潁喝繁9娣緞/責任性和可操作性;
一套符合市場機制的運作模式:“買方”,“賣方”,中介,咨詢,融資,價格談判,交易成本,合同協議,風險管理/擔保,稅收/利益分攤;
一套能力建設促進機制:培訓班,政策/案例研究,研討會,宣傳活動,展覽和出版物;
一套CDM項目開發和合作的中介機構:CDM推廣培訓/商務/開發中心/信息網絡;
一套CDM項目的資金機制:國際雙邊和多邊基金和實施計劃,CERUPT,PCF, Italian PCF, KfW, ETS等。
CDM項目全過程的程序(Project Cycle)是:CDM項目識別,尋找國外合作伙伴和PDD開發>國內報批(國家專設CDM審批機構、管理機構(兼)和管理辦法)>國際報批(合格性審查, 新方法學審/, 登記注冊,(DOE, EB介入))>項目實施,監測>核實 (DOE介入)>減排量核證,(DOE介入)>減排量登記和轉讓,(EB介入)>收益提成, (EB介入)。
CDM項目的技術選擇有五大類型:節能/能效、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植樹造林和CO2固存。根據我國的能源結構、能源戰略、環境政策、能源技術路線,具體可以是:
高效潔凈的發電技術及熱電聯產,如天然氣-蒸汽嗪涎環發電,超臨界燃煤發電,壓力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多聯產燃煤發電等;高效低損耗電力輸配系統;燃煤工業及民用鍋爐窯爐, 包括煉焦窯爐,高爐節能技術改造;高耗能工業設備和工藝流程節能改造; 電力需求側管理(DSM)/工業通用設備節電改造,如變頻調速高效馬達,高嚳緇水泵,綠色照明, 非晶態高效配電變壓器,電熱爐改造等;城市建筑節能示范項目;城市交通節能示范項目,包括天然氣燃料車,燃料電池車,高效車輛引擎等;北方城市推廣天然氣集中供熱;煤礦煤層甲烷氣的回收利用,燃氣發電供熱;生物質能高效轉換系統,如集中供熱,供氣和發電示范工程;風力發電場示范項目;太陽能PV發電場示范項目;城市垃圾焚燒和填埋氣甲烷回收發電供暖;水泥廠工藝過程減排二氧化碳技術改造;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資源化再利用技術;植樹造林和再造林等;其它高GWP值氟化氣體的減排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