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龍化哈爾濱煤化工有限公司環保紀實
“截至8月24日,我們公司廢水各項指標都達到了國家一級排放標準,而且廢水生化處理裝置已安全運行1300多天,從2008年4月28日投用至今一直沒有停過。這套裝置是我笥牘爾濱工業大學韓洪軍教授課題組共同研發的,在國內率先解決了煤化工廢水處理的難題。”中煤龍化哈爾濱煤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總調度長金剛石興奮地告訴記者。
隨后,金剛石又驅車帶記者來到了他們的廢水監測站。他指著一根信號線說:“我們所有的廢水數據都在這里,直接通過這些機柜傳送到黑龍江省環保監測廳,都是實打實的數據。”
記者了解到,中煤龍化哈爾濱煤化工有限公司原名哈爾濱氣化廠,于1993年7月起向哈爾濱供應城市煤氣。由于設計上的缺陷,加上原料煤的灰分大大超過設計指標,廢水長期不能達標排放。1998年至2005年間,企業從未間斷對廢水處理工段的改造,累計投入4721.5萬元,共進行了28項的技術改造,但廢水有效處理關鍵環節仍未取得突破。
“2006年9月1日,公司因廢水超標排放被原國家環保總局和監察部共同掛牌督辦,這意味著環保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公司的發展。當時,全公司上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金剛石說。
提起摘牌的過程,金剛石可謂滔滔不絕。
“2006年9月5日,公司技術人員與環保專家共同研究、編制完成了《哈爾濱氣化廠廢水治理整改達標L案》,確定了建設包括廢水暫存池在內的6項臨時性廢水治理措施,目的是為了在廢水治理工程建成前,最大程度減少廢水和污染物的排放,為廢水治理工程建設贏得時間。工程總投資1400多萬元。工程的建成投用,減少了廢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達到了限產限排的目的。”
“之后,我們又建設了綜合廢水處理工程,分為廢水預處理工程和廢水生化處理工程兩部分,總投資約1.8億元。預處理工程采用華南理工大學工藝,分兩部分實施。第一部分是在原有的部分預處理裝置的基礎上新建一座 壓汽提脫酸脫氨塔,采用二異丙基醚萃取技術。這套裝置于2008年3月開工建設,6月投料試運行,各項出水指標滿足預期要求,預處理能力達到85噸/時。第二部分是新建一套130噸/時的預處理裝置,于2008年8月開工建設,2009年初完工試運行,各項工藝指標完全優于設計指標。此項技術 補了國內空白,解決了多元酚難降解的技術難題,使公司廢水的預處理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金剛石說:“通過采取這些措施,2010年經環保部同意,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廳解除了我公司掛牌督辦。”
如今,3年過去了,中煤龍化的廢水生化處理裝置運行得非常好,廢水各項指標也都達到了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現在他們將目標轉向了加強環境風險隱患治理上。其中,不久前完工的廢水暫存池是在廢水處/工程建成投用前將未經處理的造氣廢水暫時貯存,待廢水處理工程建成投用后再返回系統處理,徹底消除了環境隱患。
近期協會活動:關于召開石油和化工工業爐(窯)節能技術研討會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