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記者走進吐哈油田銷售事業部輕烴儲運工區,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輛接一輛的罐車灌裝輕烴,卻沒有聽到以往機泵運行的聲音。工區主任潘武漢解釋說,這是實施“自壓灌裝”帶來的變化。
在吐哈油田銷售事業部, 烴儲運工區是油田公路發運輕烴產品的主要單位。每天,前來拉運輕烴的罐車絡繹不絕。通過這些罐車,優質液化氣運輸到新疆各地以及西藏等外部省區,滿足各族群眾的生活用氣需求。
年發運量達7萬噸的輕烴儲運工區,以前靠機泵增壓將輕烴灌裝到罐車里,機泵耗電成為輕烴生產以外的主要耗能環節。
電工曾志國說:“以前我們最擔心用電量超標,一旦超標,工資、獎金就受影響。”
為了降低電耗,輕烴儲運工區想了不少辦法。承擔輕烴灌裝任務的灌裝班班長姚宗艷說:“工區將指標分解到每名員工,獎節罰超,就是想把耗電量降下來。”然而,光有獎罰顯然是不夠的,電機的耗電量人為控制不住,工區的節電效果一直不理想。特別是隨著輕烴產量的持續增長,輕烴儲運工區的耗電量與日俱增,節能降耗的壓力越來越大。
!
怎么辦呢?輕烴儲運工區多次召開專門會議,還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前來“現場會診”。
!
2009年8月的一次“現場會診”中,姚宗艷提出建議:“能不能用儲罐的高壓直接往低壓的罐車灌裝?”
儲存輕烴的球罐,壓力高于拉運罐車的罐內壓力。可是,能否拋開電泵不用,直接讓輕烴順利充裝到罐車里?沒見過這樣的先例,大家心里沒有底。
“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潘武漢力挺姚宗艷的新思路,組織員工立項攻關,破解這一難題。
經過半個月的技術攻關,“無泵灌裝”終于得以實現。不用機泵,直接依靠儲罐內的高壓向罐車灌 輕烴,不僅免去了電耗,還節省了機泵的維護費用,做到了安全無誤,真可謂一招打出節能、節支“兩張牌”。
潘武漢告訴記者,“無泵灌裝”每年可節省電量1.2萬千瓦時。這個數字,占據輕烴儲運工區年總耗電量的10%。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輕烴儲運工區已總結提煉出“無泵灌裝操作法”,形成了一項新的工藝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