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開1113閥,適當加大空氣量,監視氫氮比的變化……” 3月10日早上一接班,大慶石化化肥廠合成車間班長杜延軍,一邊注視著總控室的DCS.示屏,一邊對正引入化工一廠氫氣的操作人員做著指導。利用化工一廠富余氫氣生產液氨的“乙烯氫氣回收項目”實施后,不但避免了能源浪費,而且提高了經濟效益,公司每年可增效約1050萬元。
化工一廠的氫氣是乙烯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以往,這些氫氣除用于乙烯下游裝置生產外,有部分氫氣過剩,既浪費能源又影響了環境。為解決這一問題,大慶石化公司仔細論證,充分發揮自身產業關聯優勢,對化肥廠合成氨裝置進行了相應改造,利用化工一廠富余的氫氣進行液氨生產,變“廢”為寶。項目實施后,在提高了合成氨裝置的生產效率的同時,節省了部分原料氣費用。
今年2月,這個公司的另一用氫裝置檢修,化肥廠在確保裝置安全平穩運行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氫氣回收效率。為了消化好這些“養分”,化肥廠合成車間一方面提高O化溶液系統的吸收能力,一方面進一步優化調整合成回路、提高氨凈值,并采取在原料氣壓縮機入口加氮氣的方法,平衡了氫氮比,避免了二段爐超溫,使平均用氫量由337.5千克/小時提高到662.5千克/小時。據統計,僅一周內,合成車間日均多回收氫氣7.8噸,日均多產氨約4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