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業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現在是一個講求發展質量的時代,產業的發展不應再給環境增添壓力。低碳經濟的提出及發展彰顯了社會發展的趨勢。”近日山東紅日阿康總經理徐輯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此形勢下,企業不論新老大小要想尋求長遠的發展,就必須跟上這一趨勢,搞好節能減排工作。”
在新形勢下,山東紅日阿康公司作為老牌化肥企業,加大節能技術改造的投入,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自今年年初與市政府簽訂節能2.65萬噸標煤的目標責任書以來,截至上半年,已累計節能2.68萬噸標煤,節水36萬立方米。
面對合成氨生產“三廢”排放高、資源利用率低的現狀,秩瞻⒖禱極進行“三廢”的綜合利用,變廢為寶,以實現經濟和環保的雙贏。2010年企業投資近200萬元對合成氨三臺大型用電設備進行熱電聯產節能技術改造,對三廢爐產生的蒸汽進行梯級綜合利用,充分回收蒸汽在使用過程中的壓力能損失,每月減少用電量136.8萬千瓦時,每年增加節質杖470萬元。
在余熱回收方面,該公司利用硫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熱,副產中壓蒸汽60噸/時,節約用標煤7噸/時,全年可節約標煤5.5萬噸,產生蒸汽先供發電機組,發電利用后的蒸汽再作為生產用氣,進行梯級利用,循環使用,將利用率提到最高。目前公司正計劃投資6000萬元對公司40萬噸/年硫黃制酸裝置進行技術改造提升,提高余熱回收利用率,項目改造完成后可回收熱能產生低壓飽和蒸汽20萬噸/年,節約循環水約2000萬立方米/年,新增年用電量396萬千瓦時/年,合計節約折標煤約25572.37噸/年。
紅日阿康公司對廢水實行全部回收多次綜合利用的措施,做到了廢水的零排放。公司根據蒸汽用量大、點多的現實,對使用后大量溫度高、水質好的凝結水進行不斷的改進,在該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網絡,每年少排水10萬噸,產 的綜合效益達400萬。在設備冷卻水的利用方面,公司投資30萬元對該工藝項目進行優化,由一次水改造為循環水,節水量達到36萬立方米/年,年增效益54萬元。公司原有兩套脫鹽水裝置,設計產水量為270噸/時,產生濃水量為90噸/時,因為生產脫鹽水的反滲透裝置水的利用率一般為75% 說明有25%的濃水攜帶高濃度的鹽分被排放掉。為循環利用濃水,2007年公司投資213萬元將反滲透的濃水進行回收利用,提高系統的水利用率,每年減少污水排放量62萬立方米。
紅日阿康積極探索新技術,推廣使用節能設備,力爭將電力消耗降至最低。公司大功率用電設備廣泛使用變頻器,節電效果明顯。目前全公司使用變頻器設備200多臺,每年累計節電1000萬千瓦時s折標煤1229噸。紅日阿康還在全企大力推廣使用節能燈,實現了公司照明燈全部采用節能燈,單這一項公司全年就能節約用電77.67萬千瓦時,折標煤95.46噸,每年節約電費40多萬元。
紅日阿康對生產甚至生活細節的把控成為了公司節能減排工作的獨特而有效的方式之一。除大范圍使用節能燈外,該公司在各種計量器具的選用上也做足了文章。公司現有計量器具120臺件N涵蓋三級能源計量,建立了5套計量器具檢定標準。先進的計量器具,為公司節能降耗、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紅日阿康將“人的管理”放在了企業管理的首要位置,重視職工意識的培養,通過征文、技術比武等多種形式將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先進理念巧妙灌輸給生產一線的工人,讓意識指導行動,實現企業上下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另外,公司還將E能減排與職工工資掛鉤,評選節能標兵,讓節約者在經濟和精神上均能受益,大大調動了職工節能減排的主動性。對于中高層管理人員,紅日阿康采用定期培訓,組織外出到各行節能減排優秀企業進行觀摩學習等方式,不斷強化這些人員的成本管理意識并提高其生產控制能力,更好地指導E司的節能減排工作。
紅日阿康公司今后將全面實施企業創新工程,包括技術創新、E品創新和人才創新,形成以農用化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三大產業鏈為相互依托和支撐的多元化經營模式,實現企業內部各化工產業間的有機聯系和資源的循環再利用,使公司生產經營多元化、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化、品種檔次高檔化,公司經濟得到快速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