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水資源匱乏全國知名,風沙漫漫的黃土高坡,缺雨少水,且分布不均。彌足珍貴的水資源嚴重制約著煤、氣、油、鹽富集的關中和陜北地區能源化工企業的發展,也倒逼石油化工企業做好節約用水大文章。令人欣喜的是,記者最近在這一地區調查采訪中發現,陜西省石油化工企業已經行動起來,采取各種節水措施,讓寶貴的水資源發揮最大作用,一些昔日的“耗水大戶”變成了“節水狀元”。
全國最大的氣頭甲醇企業之一榆林天然氣化工有限公司目前正加緊建設2#污水處理擴建項目一期工程,月底投用后,該公司新增污水處理能力將達100噸/時。加上原有的1#50噸/時污水處理裝置,其污水處理能力將達150噸/時,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130噸/時高懸浮物污水得以全部處理回用,噸甲醇水耗將從目前的6.86噸降至4.11噸。隨后,該公司將啟動2#污水處理擴建項目二期工程,全部完成后,污水處理能力將提升至250噸/時,對包括生產污水、生活污水、工藝冷凝液、蒸汽冷凝液在內的全部排放水加以回收處理利用,在實現廢水“零”排放的同時,使噸甲醇水耗大幅降至1.89噸,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針對原有蒸汽及凝結水系統低壓蒸汽夏季排空、凝結水高質低用等缺陷,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榆林煉油廠斥資668萬元,與北京拓峰阿姆斯壯蒸汽管網節能技術有限公司合作S實施冷凝水回收利用改造工程,將聯合一、二車間、重整加氫、動力、儲運、油品、污水車間等生產單元的凝結水回收后,送入凝結水罐,經復合雙層膜過濾、活性炭過濾等高效除污凈化后,使水質達到脫鹽水質量要求,輸入鍋爐重新使用,回收凝結水26萬噸/年。而該廠于2008年斥資1億S建設的300噸/時污水處理裝置,除滿足現有300萬噸/年煉油裝置廢水處理所需外,還為其正在建設的180萬噸/年催化、30萬噸/年重整、40萬噸/年加氫、10萬噸/年苯抽提等擴能改造裝置提前建好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回收利用廢水和濃鹽水35噸/時,節約新鮮水28萬噸/年。
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陜西北元化工有限公司對水資源更是備加珍惜。他們正在建設的100萬噸/年聚 乙烯裝置,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空冷技術和干法乙炔工藝,以增加投資20%的代價,換回節水1200萬噸/年的收益。“在設計這個項目時,針對陜北地區嚴重缺水的現狀,我們設計了水梯級利用方案,使處理后的廢水變成生產水泥和噴淋粉煤及路面用水,做到不浪費一滴水。”北元公 董事長李厚志告訴記者。
被譽為黃土高原一顆明珠的延安石化廠,不僅對自產的工 冷凝液、蒸汽冷凝液全部回收利用,還自建了數個水窖,收集儲存雨水。記者近日赴該廠采訪時,正值連續降雨天氣,該廠副廠長王小斌指著已經蓄有半池水的水窖說:“這些雨水送入工廠先進的水處理系統,就能變成潔凈的脫鹽水。”7月份以來,延安石化廠已經累計收集使用雨水50萬噸,節約資金165萬元。
陜西興化集團目前已經建成9套循環水裝置,循環水供應能力址提升至3萬噸/年,水循環利用率超過97%。2009年,該集團斥資6000萬元,采用先進的生物處理及MBR技術,對原有的廢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并對鍋爐水系統實施反滲透技術改造。同時,新建60噸/時電滲析氨—氮處理裝置,處理、回收硝銨、硝酸裝置的表面冷凝液,處理回用廢水超過1000噸/日。“正在建設的30萬噸/年合成氨、30萬噸/年甲醇、30萬噸/年純堿等項目將全部采用興平市城市污水處理后的中水,實現全國首個化工企業新鮮水零需求,每年可消化城市污水1400多萬噸,使昔日耗水大戶變為節水狀元。”興化集團董事長王志海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