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寧夏金昱元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一幅熱氣騰騰的場景格外引人注目:一輛輛運輸車活躍在死氣沉沉的廢渣堆積場,它們的下一站就是不遠處的水泥廠。這家典型的氯堿化工企業,通過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讓無處填埋、污染環境的廢渣產生了經濟效益,廢渣利用率達到95%以上。
這正是記者想要捕捉到的化工企業踐行低碳理念的具體行動。該公司董事長張新華卻謙虛了起來:“我們企業沒有什么低碳亮點,用廢渣制備水泥的項目已經開展幾年了,我們也是在不斷實踐中越來越感到當初決定的正確,也想繼續把T做好。”簡單直接的行動遠比空談概念更加讓人信服,這是記者對這家處于轉方式風口浪尖的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的深刻感受。
該公司副總經理陳文泓對記者說:“2003年以前,企業過得比較苦,始終在生死線上掙扎,在困境中我們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已經成為企業降低成本、取得經濟效益的的迫切需求。所以,在2003年以后,伴隨著產能的擴大,我們開始大張旗鼓地搞循環經濟,同時開工了4個項目,自籌資金7.5到8個億,到2005年的時候,這些循環經濟項目已經很好地發揮了效應。”
最典型的項目就是利用廢渣制備水泥。將電石廢渣送入特制的濃縮池,經過特殊的壓濾工藝,將水和渣分離,再經過特殊設計的回轉窯,經創新性的窯尾入料改造,冷卻后再被送入發生器,其制品便可作為水泥生產的配料。而后,與熱電鍋爐N出的粉煤灰、附近硫酸廠產生的硫鐵渣等配制生產成水泥。以電石渣、爐渣、粉煤灰為主要原料,年產60萬噸水泥生產線后,每年利用電石渣32萬噸以上,利用工業垃圾生產的水泥也打開了周邊市場。不僅使公司自產的固體廢物全部得到了資源化利用,還將周邊小化工企業的工業垃圾全部N吃”進,并為公司每年帶來上百萬元的經濟效益。
“所有的電石爐煙氣、廢渣都盡N能被回收利用了,過去累積的廢渣也在逐步的利用。”陳文泓說,粗略計算,我們自己的水泥廠與同等規模的常規水泥廠相比,每年能夠減排二氧化碳20萬噸。顯然,項目建設的成功讓他在談論低碳的時候頗有底氣。
另外,就是余熱循環利用工程。該公司具有年產25萬噸電石的生產規模,通過將半開放的電石爐全部裝備余熱鍋爐,采用“余熱利用、落丸清灰、玻纖袋除塵、負壓流程、計算機控制”的技術方案,把電石爐產生的尾氣引入鍋爐中,通過熱能交換產生蒸汽,然后再用于聚氯乙烯(PVC)烘干和生活用氣,每天能夠回收30噸的蒸汽,除塵灰可作為水泥生產的輔料。PVC樹脂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電石泥渣經濃縮壓濾后回收堿性廢水,用于電石的水解就殉熱電的二氧化硫煙氣。熱電產生的蒸汽供燒堿、PVC樹脂、水泥生產用,發電供食鹽電解生產燒堿和冶煉電石。半開放的電石爐全部裝備了預熱鍋爐,爐氣是直接排出去的,現在上了4臺余熱鍋爐,每天能夠回收30噸的蒸汽。
該公司目前已經形成了熱電—燒堿—電石—PVC樹脂—水泥聯產環環相扣的生產格局,使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成為p實。
正是因為企業在循環經濟項目上大刀闊斧的舉措,該公司被國家確定為第一批p環經濟試點企業;同時,該公司是國家發改委重點關注的千家節能企業之一。
“寧p依靠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過程中,避免不了要高消耗、高排放,現在講低碳,很多人都說是機遇,那么對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的機遇體現在哪?我們還沒有考慮清楚,但我們知道,高耗能企業要在低碳上有所突破,這是一個責任。”張新華說,僅僅靠加強管理還不夠,關鍵還要靠技p創新,新技術、新裝備的帶動節能減排,努力做好循環經濟項目,打造好循環經濟鏈,最大限度創造效益,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