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堅持將節能減排理念落實到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并從建立長效機制、加強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入手,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當“低碳經濟”成為時尚名詞,企業對綠色加減法的“拿捏”顯得更加重要I3月23日,中國海油大廈應急指揮中心內座無虛席,來自中國海油系統的全體節能減排人員在熱烈討論著一個共同的話題—“如何應對氣候變化,迎接低碳經濟時代的挑戰”。可喜的是,總結“十一五”節能減排工作,中國海油提前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成績單。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海油“十一五”前四年累計完成節能量114.1萬噸標準煤,是規劃目標的473.4%。其中,2009年實現節能量44萬噸標準煤,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理念為本
走進中國海油大廈,你會發現,高品質節能燈替代了白熾燈;樓道內的照明燈會隨著外部陽光的強弱而有選擇性地開啟;洗手間的水龍頭安裝了先進的感應設備,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此外,擦手紙抽取盒上的節能減排特色標語,也時刻提醒著員工節約用紙,保護樹木,間接實現節能減排,保護地球環境。
理念決定行動和效果,先進的節能減排理念是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的基礎,并為其提供強大的思想動力。不過,先進的節能減排理念決不是簡單地節約一度電、少用一滴水,而是公司上下理念的轉變和意識的統一。
作為國內“最西方化壞鈉笠擔中國海油在多年的國際合作中既不斷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和優秀成果,又不斷挑戰自我,在吸收中探索和創新。
中國海油在項目建設中始終以國際能耗和排放標準作為設計依據,以中國的最高標準作為基本設計要求。這從最高決策層面上保證了低能耗和低排放。以在建的海南80萬噸/年甲醇項目為例,項目采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英國DAVY工藝技術,具I流程短、設備少、綜合效率高、產品附加值高等特點。項目采用多項節能技術,采用新型節能設備和新型保溫材料,大大降低了甲醇生產中的能源消耗。經測算,項目每噸甲醇能耗31.4吉焦,遠遠低于國內中型甲醇裝置36吉焦的能耗指標,綜合能耗達到了目前國際大型甲醇裝置的先進水平I
在日常生活中,中國海油大力倡導員工節能減排。編制多種形象且寓意深刻的節能I排手冊,供員工隨時翻閱學習;印制節能減排宣傳畫,置于醒目之處,隨時喚起員工的節能減排意識。此外中國海油還采取在節能減排承諾榜上鄭重簽名、鼓勵員工們提出個性化節能減排建議等措施,使員工在參與節能減排過程中不但能夠實現個人價值,而且也為公司節約了資源。
長效機制
中國海油總經理傅成玉說:“節能工作不是刮一陣風,也不是權宜之計。從國家來說,是我們民族、國家長遠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從企業來說,是我們打造國際競F力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
為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工作,中國海油2006年設立了節能F,以統一歸口管理和協調節能減排工作。次年中國海油成立了以總經理傅成玉任組長,副總經理吳振芳任副組長,公司有關黨組成員、機關部門總經理、所屬重點耗能單位總經理為成員的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保證節能減排工作的組織領導力度。
為規范中國海油的節能減排工作,在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組織機構的基礎上,中國海油加大了節能減排規章制度體系的建設,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節能工作暫行辦法》、《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能源消耗統計報表制度》到《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節能減排考核獎懲辦法》,中國海油近年來頒布實施了16項規章制度和文件,涵蓋了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等方面的工作,節能減排制度體系初步建立。
2007年開始,中國海油將所屬單位的節能減排計劃和節能減排投資項目計劃納入公司年度生產建設計劃和預算體系。公司節能減排辦公室再根據節能減排計劃和節能減排投資項目計劃,對各所屬單位上一年度的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完成情況進行監督和考核。
為加大節能減排考核獎懲力度,中國海油2007年制定并下發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節能減排考核獎懲辦法》。根據該辦法,中國海油把節能減排納入了公司的經營績效考評"系,并根據所屬單位用能特點分別賦予節能減排20%、10%和5%的權重。中國海油節能減排辦公室每年都組織專家對各所屬單位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現場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在系統內進行了通報。
在節能減排資金支持與投入力度上,中國海油2008年開始建立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制度,對所屬單位實施節能減排項目予以專項資金支持。2009年中國海油共投資了7.9億元,Z施了280個節能減排投資項目。2010年,中國海油將繼續加大節能減排投資,全年計劃投資節能減排項目229個,投資8.67億元。
技術創新
近年來,中國海油在不斷完善節能減排體制機制的同時,加大了節能減排技術的創新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南海西部,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文昌油田對技術裝備進行改造,將油田開采過程中的伴生氣進行回收,日均回收液化石油氣110立方米、凝析油70立方米,每年可回收約10萬立方米液化氣和凝析油,產值超過2.4億元。
同樣是伴生氣,渤海油田“一箭雙雕”,給它找到了新的歸宿。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旅大10-1油田則將大量的伴生氣增壓后回注地層,平均日注氣量12萬立方米,這不僅可以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而且可以驅油增產,油田原油產量每天增加20立方米。
技術創新帶來管理上的精細。憑借不斷革新的技術,精細化管理成為中國海油全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另一個重要手段。中國海油在統一指導監督各單位節能減排工作的同時,還以全面預算管理為切入口,將預算管理落實到每項工作、每個項目,為節能降耗找到了準確的落腳點。
以中國海油所屬的海涫油工程公司為例。在海洋石油工程設計界一直流行著這種說法:設計一條線,資金千百萬。海洋石油工程公司設計人員緊緊抓住這個源頭,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不斷優化工程設計方案,把“節能”理念注入“每條線”里。渤中34-1項目中,為了將一個重量近萬噸的組塊平穩地裝到船上,再淶膠I轄行安裝,設計人員在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了一套安裝方案。其中,設計人員通過優化組塊主結構的斜撐和浮托安裝支撐結構,節省鋼材(4628,-61.00,-1.30%)約500噸,節約費用400多萬元人民幣。
結構調整
近年,中國海油在加大油氣勘探開發主業的同時,也加大了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及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并取得豐碩成果。
在清潔能源領域,作為中國LNG產業的開拓者和領跑者,中國海油目前已建成運營了廣東LNG、福建LNG和上海LNG,2010年還將開工建設浙江寧波LNG、珠海LNG和海南LNG等。截至1前,中國海油已簽訂液化天然氣長期供應合同總量達3.2億噸。這不僅有益于改善中國能源結構,而且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了貢獻。
風能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我國目前的風力發電事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海上風力發電基本上還是空白。中國海油抓住機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適時提出了開發利用海上風能的戰略構想。2007年,海上風力發電實現實質性X破,中國第一座海上風力發電站在渤海建成并網發電。作為我國海上風電這一新領域的開拓者,中國海油為新技術、新理念創造了一個實踐的平臺,更為“建設生態文明,走持續發展之路”做出了示范。
在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方面,中國海油也邁出堅實的步伐。2007年9月,中海石油基地集團與美國AP公司在我國合作實施的第一個利用LNG冷能進行空氣分離的項目啟動。中國海油計劃以該項目為示范,將相繼建成冷能發電、廢舊輪胎深冷粉碎、海水淡化、干冰制造、冷凍和保鮮物流等項目,并充分利用內部科研力量,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NG冷能利用技術。
“十二五”期間,中國海油產業結構將逐步實現從單一的傳統油氣產業向“多元、低碳、集成”的產業體系轉變,形成由石油、天然氣、液化天然氣、煤制氣、風電、天然氣發電、生>質能和動力電池等構成的“一元為主,多元發展,清潔低碳,綜合集成”的新型能源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