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計:為什么要適當調整空壓機出口壓力?
當空壓機出口壓力遠大于用氣設備的使用壓力時,使用前就減壓,會造成壓縮空氣品質下降及能量損失,因此,應按用氣設備的使用壓力適當調整空壓機的出口壓力,既滿足了使用需求,又可降低空壓機的負荷,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節省電能。
第四十七計:為什么要定期檢查壓縮空氣管網是否泄漏?
壓縮空氣管網焊接、連接處,容易產生壓縮空氣泄漏。特別是較老的管線中因法蘭連接處密封圈腐蝕而泄漏、焊接處銹蝕,廢棄管路漏氣較易發生,應對這些部位定期檢查,及時消除泄漏點,以防浪費壓縮空氣。
第四十八計:為什么要重點對用氣終端進行漏氣檢查?
一般來說,企業終端用氣點都比較多,且漏氣較多。一是用氣終端設備密封圈易損壞;二是由于現場噪聲大,很難發覺漏氣;三是由于管理不嚴,致使空氣閥門常開,非正常使用時常漏氣等等。所以加強用氣終t的使用管理、加強漏氣檢查,是減小壓縮空氣消耗,節約電力的有效措施。
第四十九計:使用不同壓力等級的設備如何供氣?
當各種用氣設備所需壓縮空氣的壓力相差較大且有相當用氣量時,應根據使用壓力不同,分別供給相應壓力的空氣,避免用同一管路高壓供氣,低壓設備再減壓使用,造成高品質壓縮空氣低品質使用。只有在用氣設備的使用壓力較低,而用氣量很少時,可以考慮用高壓空氣供應。當用氣設備的使用壓力較高,且用氣量很小時,就應考慮單獨供氣,不應提高整條管路的壓力等級,再經減壓供給用氣量大的其他用氣設備艽傭避免較大的能源浪費。
第五十計:如何發揮儲氣罐的緩沖功能?
儲氣罐的主要功能是起緩沖作用,用氣設備的用氣不均衡必然導致壓縮機的工作負荷不斷變化,這不但影響壓縮機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而且有時會供氣不足,影響生產,所以一般除了在空壓機房設置儲氣罐,有條件的情況下,在用氣點附近也要設置儲氣罐,用氣負荷變化頻繁的情況下,應盡量選擇大容量的儲氣罐,用來調節和平衡供氣能力。
第五十一計:為什么要控制空壓機進風溫度?
進風溫度越高,空壓機制氣效率就越低,電耗就越高。特別在夏季高溫季節,進氣口應采取遮陽措施,盡量降低空壓機進氣溫度。
第五十二計:如何利用空壓機產生的“廢熱”?
空壓機在制氣過程中,由于空氣壓縮后,體積減少,溫度升高,以及壓縮機做功等都將產生大量熱量,而這些熱量還要及時排放,否則影響壓縮機正常工作,這些熱量通稱為廢熱,如果附近對熱源有需求,如熱水、熱空氣等,則可以通過熱交換器把空壓機產生的廢熱轉換成可以利用的熱源,一舉兩得,節約能源。
第五十三計:為什么要減少空壓機空轉時間?
一般的空壓機空轉時,雖然不做功,但功率消耗卻為額定功率的1/3,所以合理調整空壓機負荷,減少空壓機空載時間,是空壓機節電的有效措施之一。
第五十四計:空壓機空轉與待機有何區別?
一般新型空壓機具有待機功能,即負荷很低時,空壓機停止,壓縮機停止運行,N是控制電路部分帶電工作,此時的功耗很低,只有幾十到幾百瓦,一旦有負荷需求時,壓縮機馬上正常工作,而且對壓縮機有保護作用。而空轉的功耗很高,相當于額定功耗的1/3,且影響壓縮機使用壽命。
第五十五計:新增或更新空壓機時應注意什么?
N擇高效空壓機;
優先選擇有待機功能的空壓機;
有多臺時,盡量選擇不同容量搭配或一臺N調速功能的空壓機;
水冷卻優先于風冷卻;
配套的空氣干燥器要高效、省電或省氣。
第五十六計:空壓機集中、分散供氣的原則如何?
相同用氣壓力等級、用氣點集中適宜于空壓機集中供氣。
用氣壓力等級相差較大、用氣點較分散適宜于壓縮機t散(就地)供氣。
第五十七計:如何加強電梯經濟運行?
有些老式電梯無經濟運行控制手段,如變頻控制、啟動控制、群梯智能控制等。VVVF控制(變頻控制)可有效地根據負荷的變化而調節電機功率,較大程度節電;采用高效電機替代效率低的電機;此外工廠中加強貨梯的集中運貨,避開高峰用電;客梯分區、分時運行等都是電梯節電的有效措施。扶手電梯加裝智能電梯節電器。
第五十八計:如何加強辦公電器設備待機管理?
大部分辦公電器設備都有待機功耗,如電腦、復印機、打印機、空調機等,持機功率從幾瓦到幾十瓦不等,單臺設備待機功耗可能并不明顯,但一個企業中幾百或幾千臺辦公設備的待機總功耗卻不可低估,所以辦公電器設備在非使用時段應采取切斷電源、睡眠等措施,以減少不必要的電能消耗。
第五十九計:工廠中分體空調使用應如何管理?
工廠使用分體空調較普遍,但分體空調的用電占全廠的比例較小,所以對分體空調的使用管理較薄弱。一面開空調,一面開窗門的現象時有發生;空調溫度設置太低是普遍現象;室內機過濾網積灰堵塞也經常發生。且使用分體空調的時段,大部分又是用電的高峰時段,電價最高。所 ,減少空調冷量的流失;控制空調使用時間;合理設置空調區域的空調溫度;經常清洗室內機過濾網和室外機散熱器。這些措施常年累月可節省一筆可觀的費用。
第六十計:設備采購中應重視節能因素?
工廠用能設備的選用,直接影響設備的運行費用高低。設備采購部門應與設備運行管理及能源管理部門緊密協調,不但要考慮價格因素,還要考慮設備的效率、使用壽命、性能價格比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