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提示
●項目名稱:化工園區工業廢水處理新技術及工程應用
●獲獎級別: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水污染是化工園區最突出的環保問題。南京大學完成的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項目——化工園區工業廢水處理新技術,以其“工程建得成、企業用得起、效果顯得出”的特點,為化工園區集聚發展過程中實現節水減排提供了技術可靠、經濟可行的理想解決方案。“僅在今天,就有兩家企業找上門舊燙負獻鰲!備孟钅扛涸鶉巳魏榍拷淌誚郵薌欽卟煞檬斃老駁亟檣堋
“我國的化工廄自1990年起以招商驅動模式為主快速發展,目前形成一定規模的園區已經有1200多家。發達國家在上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分階段暴露的水環境問題,在我國現階段則集中出現。”任洪強表示,人們長期關注的重點多是有機污染物降解機理及其工業廢水處理新工藝開發,缺乏技術可靠、經濟拘械墓ひ翟扒廢水處理技術。
在這一背景下,針對園區廢水治理中存在的共性技術咎猓科研人員在“七五”期間就開始研究工業廢水處理技術與反應器,在相關技術與設備的開發及工程應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自1997年開展工業集中區廢水處理技術研究以來,他們邊研究、邊應用,經過十余年聯合技術攻關,最終取得了重大進展。“如今,這項成果已成為園區工業廢敬理的主選技術之一,對保障化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污染物減排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任洪強欣慰地說。
然而,在項目開展初期,他們卻面臨各方面的難題。當時,我國環境法規尚處在完善的過程,化工園區缺乏足夠的壓力與動力引入先進環保技術,而且園區管理尚不規范,各種高毒、高鹽分的廢水混雜排放,在技術上為廢水處理設置了障礙。此外,國內水務運營管理體系較為復雜,提高了園區廢水處理技術開發與推廣的難度。
“不過,最大死難還是資金方面。項目開發之初,我們長期遭遇經費短缺的制約,最緊張的時候賬戶里只有幾萬元資金,連科研人員的差旅費用都難以保證。”回首往事,任洪強不勝感慨。雖然處境艱難,但課題組成員沒有動搖,而是繼續“押寶”這一項目。他們積極爭取其他的科研項目以擴大經費來耍最終挺過道道難關并實現了重大突破。
經過十多年的持續攻關,該項目至今已申肆40多項發明專利,其中有18項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授權;研制出5個系列產業化關鍵設備,獲評國家和省級優秀示范工程5項。此外,2項關鍵技術連續列入2007年和2008年國家鼓勵發展環境保護技術目錄。研發團隊發明了集中污水多重循環協同生物強化處理新工藝及關鍵設備,以及高鹽度、高色度、高氨氮、大雜環類等重污染分散點源系列化工廢水接管預處理技術及核心裝備,開發了智能廢水接管監控、高產廢水處理設施穩定控制技術。“這項成果的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由于不必推翻企業固有的處理裝置,而是對原有設施的各個環節進行升級改造,其建造成弒韌類技術節省40%,運行成本也要降低30%左右。”任洪強指出。
目前,這一發明吖已在江蘇、河北、安徽、山西、浙江、山東、遼寧等省份的精細化工園、煤化工生產基地、制藥生產基地、中藥產業園、印染工業園、混合工業區等28項生產型高污染工業園區廢水綜合治理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工程出水達到排放標準;累計處理工業廢水量達73.6萬噸/天、減排COD總量126.9萬噸/天,近三年新增產值約11.25億元、新增利稅額2.08億元。
在登上領獎臺1那一刻,任洪強已做好了再次踏上征程的準備。“下一步我們將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努力解決園區工業廢水的回用問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大力建設產學研合作平臺,縮短核心技術成果產業化的過程,實現優勢技術與優勢企業的強強聯合。”他躊躇滿志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