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信息化:節能增效一個也不能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這一約束性指標的提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a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中國制造業節能減排t臨的嚴峻形勢
然而,十一五前兩年即將成為過去,節能減排工作究竟做的如何了呢?統計公報顯示,2006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這與年初制定的降低4%的目標相去甚遠。從主要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看,石油石化上升最快達到8.7%,,其次是煤炭上升5.5%,紡織下降最多,達到5.5%,其次是化工和建材。2006年上半年,全國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689.6萬噸,同比增長3.7%;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274.6萬噸,同比增長4.2%。
統計公報中的這些數據提示我們中國制造業節能減排工作任重道遠,盡管政府部門三令五申,但傳統經濟增長方式根深蒂固,要實現其轉變還需要大量細致的、卓有成效的、有力的措施支持。
從制造業信息化的角度來說,長期以來,我們過多的強調“以工業化帶動信息化,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強調“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運作效率和經濟效益”,而沒有或很少從長遠考慮,從整個國家、可持續成長的高度分析,使得制造業信息化工作偏重“一條腿走路”,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問題仍然很多。只有堅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節能減排”兩條腿走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這是一對矛盾,但現實當中已有不少的案例表明,兩者可以很好的結合在一起。這些值得我們認真總結,以提高企業制造業信息化水平,真正讓發展成為可持續的。
可以說,充分重視節能減排的重大意義,并將節能減排工作提升到戰略高度,將其思想與意識深刻融入制造業企業、系統集成商、軟硬件供應商、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門等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這樣的時候早就到了!
制造業信息化的新目標l—節能減排
可喜的是,在十七大報告中,我們看到如下的描述:
“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信息化被提到與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位置,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對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視。
現實當中,我們看到的信息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為信息化而信息化是第三層次,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第二層次,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第三產業比重和發展水平是第一層次。“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裝備制造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信息化被提高第一層次。
另外,在2007中國信息化推進大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司處長王勇處長認為,信息化是帶動制造業企業各項工作升級創新的突破口,從制造業工作的改革過程來看,它實際上是貫穿于全過程全方位的變革,在降低能源、提高效率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推進制造業信息化必須緊緊圍繞提升制7業整體競爭力和節能減排這兩個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由此可見,提高競爭力和節能減排兩個方面不能偏廢,對企業來說,兩個方面都要做好。
信息化手段促進節能減排大有作為
制造業信息化是轉變經濟y長方式的關鍵環節,據介紹,我國制造業的萬元產值用水量大約是國外先進水平的10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7%,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高出10倍。我國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卻僅為3.8萬元/人年,是美國和日本的4%、德國的5.5%。信息化在節約資源、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方面大有作為。
企業究竟應該如何來做呢?我們認為,著眼于增強企業競爭力與節能減排兩個目標,具體來說,企業可從如下三個層面著手。
技術層面:這里>要從數據處理、傳輸、使用三方面來加以簡述。企業要努力保證系統數據的全局一致性,實現海量數據的實時處理。做好各系統之間的連接,保證企業業務與管理數據運轉、傳輸流暢高效。合理利用企業寶貴的信息化數據,可以考慮引入BI系統,進行深入的數據挖掘,輔助進行決策支持。>提高企業競爭力。
管理層面:加強企業IT規劃,這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未來各系統的彼此孤立、難以集成等問題,使企業信息系統具備“天然免疫力”。做好海量數據的管理和控制,一切以系統生成的數據為準,嚴格控制在生產車間對有關BOM數據進行修改,在必須修改時,應采取措施,將修改“遷移到”設計階段。技術層面和管理層面企業的做法很多,其根本目的是增加企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