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產能過剩已顯而易見,一面是投資建設持續急速升溫,針對前三季度化工行業投資增長過熱現象,11月9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孫偉善在接受CCIN記者采訪時說,當前各地對化工行業的T資依然沒有降溫的跡象。一些地區和企業對產業發展格局、產業發展態勢缺乏科學分析,投資增長過快,直接導致部分產品產能出現過剩。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最新統計報告顯示,前三E度,化工行業累計投資占全行業投資總額的66.3%,同比增長28.1%。其中,磷肥行業投資同比增長92.6%、農藥行業增長33.3%、涂料顏料行業增長39.2%、專用化學品制造增長40.9%、橡膠制品行業增長29.6%。
孫偉善說,目前具有相對資源優勢的地區紛紛加大了煤化工、磷化工、鹽化工的建設力度。但是,不少項目缺乏全國性統籌規劃,存在盲目、重復建設現象。據不完全統計,各地規劃中的煤制油項目總規模己高達4000多萬噸/年;規劃中的甲醇制烯烴項目多達18個,總產能達1410噸/年,還要新建自行配套甲醇產能4230萬噸/年。然而,與高速增長的投資態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行業產能過剩、開工率嚴重不足。分行業看,2008年,全國純堿產能已達2300萬噸,過剩約27.4%;燒堿產能2472萬噸,過剩33.4%;聚氯乙烯產能1581萬噸,過剩41.2%;黃磷產能200萬噸,過剩61.8%;磷肥產能1950萬噸,過剩40.6%。另據統計,電石、聚氯乙烯、甲醇的開工率低于70%。孫偉善說,產能過剩顯而易見,而從在建的情況來看,以上產品的產能還在增加。
孫偉善指出,今后化工行業必須嚴格控制投資,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對過剩產能嚴格控制總量。淘汰甲胺磷、對硫磷等落后產品;對兩堿、硫酸、電石法聚氯乙烯、氮肥、磷肥、黃磷、甲醇等產能嚴重過剩的基礎大宗產品,盡量做到3至5年內原則上不再新增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