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中文名為節能服務公司,又稱能源管理公司,在中國又稱為EMC(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是一種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機制運作的、以贏利為目的的專業化公司。”
ESCO在中國發展不過只有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速度之迅猛讓人刮目相看,成為眾多產業中的翹楚一族。但ESCO在區域分布上卻是良莠不齊,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過大,東西部發展差距更具明顯。
眾所周知,由于東西部在技術、資金、人才上存在的差異,ESCO分布不均已既成事實,東部城市ESCO密集的原因除了地域上的優勢,觀念和接受能力也是關鍵,兩者息息相關。在面對這樣的格局時,會有很多的問題顯露出來,像項目跨區域執行難,財政獎勵資金跨區域兌現問題,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認定審計問題,等等。如果解決不好,將會極大損傷節能服務公司的積極性,讓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和發展存有“灰色地帶”,使得節能減排事業的進程受到影響。不管采用什么手段去化解,絕不能讓現在的格局成為定局。
落實政策看行動
EPC推廣帶動了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為鼓勵EPC在中國的發N,國家相繼出臺了各項鼓勵政策,這讓節能服務公司受益匪淺。
從國務院辦公廳[2010]25號《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發布后,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N務總局等國家部委都陸續出臺了鼓勵和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文件,著力推動了合同能源管理這一市場化機制以及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2010年6月2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印發《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暫行辦法》,2010年12月3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節能服N產業發展增值稅 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再一次將節能服務公司發展推動了一個嶄新的制高點。
雖然節能服務公司在各項政策的護佑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節能服務產業中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最讓節能服務服務公司關心的是政策落實問題。各省市、自治區都根據國家出臺的政策制定了本區域扶持EPC、節能服務公司發展的一些地方法規和政策,明顯特征是東部發達地區的扶持政策、獎勵標準的力度普遍高于西部欠發達地區,這無形中促使大量的節能服務公司落戶東部發達城市。另外,跨區域EPC項目面對各省市政策不同,最終項目審核認定以及資金獎勵兌現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突出問題。
面對問題的出現,積極需求解決方案和渠道變得越來越重要,那就是讓國家和地方政策得到充分的落實和執行。談得政策的落實和執行問題,就必定說地方省市執行力。由于節能服務公司業務范圍面向全國用能單位,所以,政策落實需要各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通力合作,加強對各項政策與落實,目的只有一個,切實完成國家對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規劃的目標任務。
駿馬局促不前,不如駑馬的安步。行動起來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page]
打破壁壘促發展
造成節能服務公司分布不均的原因還有各地執行政策的標準不同,以及地方主管部門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認定N核不明確,且存現地方利益,區域性保護依然存在,壁壘形成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對于這種壁壘的形成,節能服務公司當然是“啞口無言”,畢竟他們不是解除壁壘的行為主體。但在“N二五”節能減排的大局面前,各級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努力,在《“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0-2015)》中,都對合同能源管理給予肯定和支持,另外還對節能減排的效果加以監督、落實都施以責任制。所以,處于節能減排大背景下的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也是有希望得到解決或緩解。
如何執行?其實并不難。讓節能服務公司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實現規模性發展,同時在分布結構上更趨于合理,業務執行上更加高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各種壁壘,促使節能服務公司健康、穩定發展。
首先,是執行力壁壘。各地行政管理部門在態度上重視起來,切實貫徹執行國家各項規章法規、制度、文件,莫讓政策落實過程中的執行力水,堂而皇之地成為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
其次,是意識行為壁壘。消除地方主觀意識上的行為壁壘,無論是否本區域節能服務公司,一視同仁,避免發生行政不作為或“護犢子”等不行為現象,創造并營造健康的合作共贏、良性競爭環境,讓全國各地有能力、有技術、實力強的節能服務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促進區域節能減排整體戰果推進。
然后,是EPC認定審核壁壘。EPC項目的財政獎勵標準認定和審核問題對于節能服務公司來說,至關重要,換句話說,它影響著節能服務產業未來發展,也是國家相關政策能否得到落實和執行的重要標志。現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對EPC項目認定不清的現象,造成國家獎勵資金無法及時到位,損傷了節能服務公司的積極蕁⒅鞫性。諸如類似問題,上海已經采取了由多部門聯合辦公,多位專家組成的認定審核小組,實現了無障礙兌現獎勵資金機制。
再者,是屬地管轄壁壘。財政獎勵資金是以節能服務公司注蕕匚標準,所以就決定了以工業發達城市成為眾矢之的。由于政策對屬地管轄要求的限制,節能服務公司只能“畫地為牢”而固步自封,因為節能服務公司不可能實現在全國各地開設分公司,達到開疆拓土。消除壁壘促進發展,似乎這才是社會發展的真理所在,畢竟適合才是最好的。
[page]
運籌帷幄保繁榮
經過十幾年的積淀,節能服務公司取<了空前發展,雖然在數量上占據了優勢,但布局格局還是不盡合理。
從四批節能服務公司備案名單分布數量來看,北京、山東(含青島)、廣東(含深圳)上海、湖南分布占據了前五位,分別為329家、223家、185家、142家、122家,而西部欠發達省市由于企業資源問題,節能服務公司分布數量卻少的可憐,就連素有“重工業基地”的東北三省,節能服務公司數量也沒用達到人們期待的結果,三省共計167家。
節能服務公司在東西部城市分布的差距可見一斑,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節能減排晴雨表中看出,西部幾省的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屬于重點督察范圍,這種情況的出現,除了自身發展存在的原因外,是否和節能服務公司的技術、能力乃至數量有關呢?
只有運籌帷幄,才能決勝于千里。當中央政府提出“西部大開發”的計劃時,西部就蘊含了太多的發展機遇,各級政府也為西部大開發貢獻了太多的智慧。面對節能服務公司的版圖格局現狀,政府各部門應<制定“大規劃、大企業、大市場”的戰略部署,合理分配節能服務公司現有市場資源,提供技術、人才、產品的交融與協作,使之發展環境更寬、更優、更和諧,完全改變“東部競爭激烈,西部無人問津”的局面,并且出臺更有利于節能服務公司平衡發展的鼓勵政策,保持中國節能服務產<更加繁榮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