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環境是每位市民都追求的。經濟發展有助于人民收入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物質生活水平,但往往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獲取經濟效益的增長,是與科學發展背道而馳的。
我是一名國企管理者。我認為,作為國企更有責任為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作出努力。說實在的,我們臺州電廠以前有過輝煌的業績,曾是浙江省國企當中產值排在10名內的大企業,但同時也是一個能ご蠡А>湍殼襖唇玻年產80億度電,而電廠本身就要用去5億度左右。
以前老的設備燃煤發電,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粉塵,對椒江城區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后來提倡節能減排,我認為我們國企應該起到帶頭作用,申請停掉了技術較為落后的6臺發電機組,從而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并投入大量資金對仍在運行的4臺機組進行了改造。
但作為國企,我們不僅要為當琶裰詬涸穡同時也要為國家和電廠的員工負責,要環境也要追求經濟效益,怎么辦呢?只能是在技術上創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我們在運行的4臺機組,經過提升改造之后,生產每度電所消耗的標準煤從以前的370克下降到了320克左右,而且這些年在技術革新中,這個數據每年以10克的數量在下降。
我們廠里的污水基本上不排出廠區,而是經過處理之后,百分之百循環利用。盡管處理成本遠遠高于從水庫買水的成本,但我認為這樣做,首先是大大減少了污水對環境的影響,次也節約了我們的水資源。這些水都是以每小時百噸來計算的,其中一部分成了蒸汽,另一部分則經過處理,回到了利用程序中。
關于氮氧化物,我們現在正在對機器進行脫硝改造,明年3臺機組要完成脫硝,后年上半年剩余的一臺完成脫硝改造。這過程中,必然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影響,但畢竟臺州電廠在產能和排放上,在我市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必須帶頭做起來。
國企不同于私企,盡管這些年效益并不那么喜人,但國企的底子畢竟比較厚實。私企擔心金融危機,國企相對來講并不那么害怕。所以我建議,我市可以多引進一些國企項目增加國企力量,來充實地方經濟。
當然,我也非常贊同國企和私企的合作,將能源合理地利用起來。比如我們廠里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蒸汽,可以提供給附近需要的企業。很多私營企業要用到蒸汽時,往往自己架鍋爐來燒,這樣的做法一方面能耗大,不利于節能減排,另一方面小鍋爐燒出來的蒸汽質量=相對較差,而且比較危險。
臺州市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