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全國人大財經委成立專門課題組,就煤炭清潔生產與高效利用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主要領導均對此報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編制“十二五”能源專項規劃時統籌考慮。就調研報告的相關內容,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烏日圖。
記者: 煤炭是我國能源消費的主力軍,同時也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我國要實現煤炭清潔生產和高效利用,應從哪些方面著手?
烏日圖:隨著當前全球氣候變暖形勢日趨嚴峻,國際對我溫室氣體減排壓力不斷加大,煤炭行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作為基礎性能源和主體能源,煤炭行業必須轉變過去粗放的發展方式,一方面要控制煤炭生產和消費總量,另一方面要提高煤炭質量和使用效率。推動煤炭產業實現“低碳發展”。
從調研情況看,只要具備足夠的技術條件和良好的政策環境,煤炭完全可以成為一種清潔能源。首先國家要加大對煤炭行業的支持力度。目前涉及煤炭的政府管理部門較多,各管一攤,行業管理弱化,這與煤炭在國家能源結構中的主體地位極不相稱,成為當前煤炭相關領域諸多矛盾和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重要因素。
逡楣家盡快理順煤炭管理體制,明確主管部門;加強需求側管理,控制煤炭總量,提高煤炭質量和開發利用水平。由過去片面強調煤炭要擴大供給滿足需求向適度供給滿足合理需求轉變;強化煤炭產業準入管理,遏制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下放審批權限。對于技術相對成熟、市場前辶己玫拿夯工產業,應盡快批準實現規模化生產。
記者:“黑”煤炭要變“綠”,離蹇科技的支持。我國煤炭科技開發現狀如何?
烏日圖:我國煤炭資源開發基礎理論和逖Ъ際躚芯肯嘍災禿螅許多關鍵性、基礎性科學問題和重大、關鍵技術亟待科研攻關。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長期以來煤炭科技研發的投入低。煤炭領域從國家層面獲得的科技資金還不到油氣資源的10%,甚至比可再生能源還要低。在國家16個科技重大專項中,涉及煤炭的只有一個,這與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以及所做的貢獻相比都極不相稱。
我國煤質與很泄家不同,所以外國技術不能完全適應國內的煤質。建議國家拿出更多資金支持煤炭領域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努力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提高重大技術裝備的國產化率。盡快把“煤炭能源低碳發展”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予以重點支持,針對一些核心和關鍵技術組織力鋅展科研攻關。
除了加大科研投入,還要創造有利于促進清潔煤產業發展的法律和政謝肪場5化或改變以行政命令為主推動工作的方式,修改和完善煤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使之更加明確和具體。
我國現行財稅金融政策、價格政策、產業政策等對清潔煤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不夠,已有的優惠政策中有的還不落實或因標準過高而適用范圍過窄。例如,對煤矸石發電攙兌比例要求過高,許多企業反映如果煤矸石攙兌比例達到稅法規定的占到發電燃料60%以上的s求時,以現有的技術條件無法達到發電所需熱量要求。
在定價機制方面,利用低濃度s斯和煤矸石發電的電力上網和定價政策沒有得到充分落實,煤層氣價格定價偏低,開發利用也缺乏財政支持,清潔煤技術特別是投資大、市場風險高的煤化工示范項目缺乏多元投資渠道,油氣價格不到位也制約了煤制油、煤制氣項目的發展。
記者:煤炭運輸和供應一直是業界討論的熱點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點。輸煤和輸電哪個更可行、更經濟?
烏日圖:煤炭大規模長距離調運是由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和消費地區不同造成的。實際上,這種長距離輸送耗費大量運-成本和能源。在現有運輸條件下,鐵路運煤損失一般在1%—2%之間,在大風季節會更高,以此計算我國每年煤炭運輸損耗達3000—4000萬噸,公路運煤損失更大。
目前煤炭運輸主要以鐵路和公路為主,其中近六成由鐵路運輸。很多地區煤炭運輸通道建設與煤炭產能不匹配,造成運力緊張矛盾突出和運輸結構日趨惡化。內蒙古外運煤炭中有20%需要通過公路運輸,其中鄂爾多e有2/3的外運煤炭依賴公路運輸。公路運煤比重過高不僅消耗大量石油,還把污染帶到各地,另外還造成高速公路經常堵車和路面損壞,既不經濟也不合理。
有的地區燃煤發電廠項目審批與電網規劃不匹配,有電送不出去,造成局部地區窩電嚴重。例如,內蒙古東部呼倫貝爾的伊敏、寶日希勒、鄂溫克電站都發電不足,下達計劃不到4000小時,到了冬季這個問題更加突出。N成局部窩電的深層次原因還是體制問題。因為內蒙古電網屬于地方電網,不屬于國家電網,與華北電網的聯系不通暢。類似情況在河北也存在。
建議有關方面統籌考慮煤炭資源的運輸問題,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科學規劃、合理安排煤炭資源運輸方式。從能源轉化效率來看,燃煤發電的熱轉換效率最高,輸電應該是煤炭資源運輸的主要方式,因此要加大電網建設力度,統籌協調好不同電網的電力調配。必要的原煤運輸則應主要依靠鐵路,減少公路運煤比重。
錆蠖南沿海等主要用煤地區應加大煤炭進口力度,彌補運力緊張矛盾。發展煤化工包括煤制油、煤制氣等也是煤炭資源就地轉化的一種重要方式,但要考慮當地水資源情況和煤化工產能總體規模問題。同時,還要充分考慮西部煤炭主產區特別是新疆等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的發展需要,適當錕矸⒄姑夯工的限制,支持西部煤炭凈調出省提高煤炭就地轉化率。加快西部地區外運鐵路、電力和油氣運輸管道建設,解決好煤化工產品運輸問題。
記者:提到煤炭就地轉化,就不能不涉及地方和中央的關系。這個平衡要怎么掌握?
烏日圖:首先要完善財政補貼方式,提高補貼標準,加大轉移支付對煤炭資源調出區的支持力度。其次,放寬稅收優惠門檻,擴大優惠政策適用范圍,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第三,完善資源、環境稅費制度,推進資源稅由從量G征改為從價計征,適當提高資源調出省份礦產資源補償費中的地方分成比例,研究試點環境稅政策,建立健全排污權交易市場。完善礦產資源開發的利益分配機制,促進資源開發收益不斷向基層傾斜。
記者:據報道,煤層氣“十二五”規劃即將出臺。煤層氣和煤炭兩權分離的問題在“十二五”期間會不會有所突破?
烏日圖:根據現行規定,煤炭和煤層氣屬于兩類不同的礦產資源,分屬不同開發主體。目前全國已登記煤層氣區塊的大部分都屬于三家中央企業 中聯煤層氣有限公司、中石油和中石化。
以山西省為例,這三家具有煤層氣開采權的 央企業已登記的煤層氣范圍基本覆蓋了全省所有煤炭規劃礦區范圍。煤層氣與煤炭資源開采權長期兩權分置,煤炭企業申請煤層氣抽采受到限制,采煤采氣一體化目標難以實現。同時,煤層氣與煤炭資源開發脫節,也給煤炭企業安全生產帶來嚴重隱患。
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務院領導和有關部門已經采取了一些對策措施,并出臺了一些文件。2010年11月2日,張德江副總理在H國瓦斯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明確指出,“將煤層氣和煤炭的采礦權合二為一,煤炭開采企業和煤層氣抽采企業組建聯合公司,走合作開發的路子。”但上述政策并沒有得到很好地貫徹和落實,目前為止這一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研究制定并出臺相關政策,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理順煤炭礦權和煤層氣礦權的關系,大力推進采煤采氣一體化,支持煤炭開采企業和煤層氣抽采企業走合作開發共贏之路,盡早實現“氣隨煤走、兩權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