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著力加強節能減排工作。趙宏認為,與行政手段相比,環境經濟政策相對緩和,就像給病人喝中藥,通過藥理來逐步調節,也給企業一個緩沖的過程。“十一五”期間,我國陸續推出的綠色信貸、綠色保險和綠色證券政策,促進了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力爭以最小的代價、最少的成本減排污染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著力加強節能減排工作。要嚴格目標責任和管理,完善評價考核機制和獎懲制度,強化節能減排政策引導,加快建立節能減排市場機制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定為“穩中求進”。在充分肯定“十二五”開局之年成績的同時,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尤其是節能減排形勢嚴峻,并強調要在財政政策和信貸政策上加大對節能環保的政策支持力度。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的發展階段,按工業化國家的發展路徑,在這一階段能源消耗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呈上升趨勢。“十一五”期間我國成功地扭轉了這一趨勢,“十二五”期間必須繼續保持這一良好局面。
“十一五”期間,我國第一次把主要污染物減納入五年規劃,以“定指標、分任務、打會戰”的措施督促地方減排,特別是將污染減排納入政績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之后,大大刺激了地方推動減排的積極性,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單純依靠行政力量,或許能在短期內取得效果,卻并非長遠之計,可持續減排必須擁有全面完善的機制。
“與行政手段相比,綠色金融這類市場經濟手段是很有效的。”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宏認為,對那些嚴重污染環境、高能耗又屬于禁止范圍的企業,應該毫不手軟地使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而對于那些限制性的產業,綠色金融手段可以加大企業的運營成本,倒逼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否則就要被政策淘汰。
趙宏認為,與行政手段相比,環境經濟政策相對緩和,就像給病人喝中藥,通過藥理來逐步調節,也給企業一個緩沖的過程。
通過市場手段抬高企業準入門檻,這也是國際通用做法。據介紹,目前世界各國通常采用的環境經濟政 手段和工具種類繁多,基本包括明晰環境和資源產權、收取污染稅、資源稅和排污費、資源補償費等環境稅費,以及利用環境貼息貸款、環境基金、股票等金融財政手段及證券與押金制度、責任賠償等。
早在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期間,我國提出環境保護三個轉變,其中指出,要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
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也高度重視以經濟政策推動節能減排。從9月國務院公布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到近期發布的《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都強調必須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認識節能減排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要抓手的重大意義,真正把節能減排工作放在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作為檢驗經濟是否實現又好又擠⒄溝鬧匾標準。
好的經濟政策一定是好的環境政策。“十一五”期間,我國陸續推嫉穆躺信貸、綠色保險和綠色證券政策,促進了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力爭以最小的代價、最少的成本減排污染物。
但由于種種原因,環境經濟政策的落實仍然面臨許多困難。
一是重罰輕獎,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足。如我國早在2008年就已經推出了綠色保險制度,但進展并不顯著,在保險業市場上,綠色保險門可羅雀,企業購買率也比較低。有些專家提出,是否應該給參保企業一些保費補貼或是稅收優惠。
歸根到底,環境經濟政策的目的是要“倒逼”企業重視節能減排,同時分擔減排費用,換句話說,企業將因此增加一定的經營成本,承受的治理責任可能將超出正常水平。而一旦企業通過產品溢價來彌補節能減排成本的增加,又會造成縱向不公現象。
我們亟待在獎與罰之間找到某種平衡,在用“小鞭子”驅趕企業努力減排的同時,也應在稅收、價格政策上適當傾斜,讓企業嘗到甜頭、得到效益,真正自覺自愿地把節能減排進行下去。
如浙江省嘉興、諸暨等地在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的過程中,以污染物排放權指標為抵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據統計,截至2011年6月底,全省累計排污權抵押貸款129筆,貸款額度已達6.2億元,這一政策如同為企業減排打入一針興奮劑,為不少企業解決了資金流動困難的問題。
二是推廣乏力,保障體系的支持度不夠。環境經濟政策的實施,需要包括技術、人力、制度在內的一整套支撐體系。
比如生態補償機制,雖然已經做了多年的試點和研究,但仍然欠缺法律支撐,諸如污染損害怎么鑒定、補償基金如何使用等問題并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
再比如綠色證券,如何評價上市公司的環境行為、選擇什么指標來評價、企業環境信息應由誰發布,這都需要一整套完備的支持體系。
正在召開的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為環境經濟政策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了難得的契機。無疑,未P我國將越來越重視環境經濟政策的運用,完善以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成本要素構成的價格形成機制,積極推動出臺有關經濟政策,綜合運用多種經濟手段,逐步建立企業減排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為實現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