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10年度)顯示,2010年,我國全年石油表觀消費量4.49億噸,同比增長12.3%;石油進口量大幅宄ぃ首次突破2.39億噸,同比增長17.5%;國內原油產量首次突破2億噸,同比增長超過6.9%。
工業和信息化部預測,2011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約為4.68億噸。而據國土資源部數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新發現油田63個,新增石油地質儲量56億噸,石油原油年產量始終穩定在1.9億噸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原油產量大大低于石油消費量,造成我國石油供應短缺、進口依存度飆升的局面。更為嚴重的是,我國將55.2%、超過2億噸的石油需求綁定在國際市場上,明顯受制于人,能源安全難以保證。
多項措施應對
事實上,我國充滿爆發力的石油需求被視為近兩年來國際油價漲落的關鍵因素,如何調整我國的石油戰略以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穩定發展,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面對我國對石油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的狀況,我國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及早應對。
要轉變粗放、高耗能的經濟增長方式,走上更為低碳環保的發展路徑,以降低包括石油在內的居高不下的能源需求,加速自身能源多元化戰略,調能源結構以降低石油依賴。
要支持國內油企“走出去”,廣泛尋找油源,并實現原油進口渠道多元化,以保障國內能源安全。逐步形成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地方儲備、央企商業儲備中小型商業儲備四級儲備體系。
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進一步市場化,通過價格杠桿,反映石油使用成本,抑制國內能源和汽車消費。我國應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鼓勵節約和發展能源,通過政府節能采購、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引導和促進節能向政府推動、市場主導方向轉變。開展節油行動,進一步提高燃油性能,節約用油、清潔用油,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積極參與國際石油貿易價格定價機制,形成自己的石油報價系統,以增強對國際油價的調控能力,從而響國際石油市場和國際油價。
大力發展石油替代,比如更多地使用天然氣,開發包括頁巖氣等在內的新能源,研制新能源汽車等,擺脫對石油的過度依賴。一是根據“十二五”規劃展非化石能源,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15%的目標,盡快提高核電、水電在我國電力供給中的比重。二是燃油替代,通過技術攻關,開發如非糧食原料生產的可再生能源液體燃料、頁巖氣替代等新途徑。三是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我國石油產業應繼續堅持獨立發展、多邊合作的石油合作之路,進一步借助各種平臺走向世界石油市場。同時改善石油供浴⑿棖蠛圖鄹竦確矯嫘畔⒌乃鴨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