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披露,為了應對今夏用電嚴峻形勢,發改委和能源局將在近期集中審批一批火電和電網項目以迅速緩解浙江、江蘇等地的用電緊張形勢。(據《東方早報》)
眾所周知,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和全世界不一樣,我們70%左右的能源來自于煤炭,這是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第一最主要的原因。不同能源發電的碳的排放系數從高到低為煤、石油、太陽能、水能、風能和核電。
為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到201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由目前的8.3%提高到11.4%。正如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所表示的:“11.4%是一個必須完成的約束性指標,是今后5年能源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個約束性指標經過努力可以完成,途徑是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同時推進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然而,“十二五”才剛剛開始,對今年提前來到的電荒,新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卻急急拋出“加快火電上馬”的觀點。可能令劉鐵男局長沒有想的是,很多人對這一觀點持不同看法。
對此,筆者也對劉鐵男局長的“加快火電上馬緩解電荒”的觀點不敢茍同,正如一些網友所指出的:這是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工作方法。同時,這種“朝令夕改”的能源發展政策,也極容易 成人們認識上的混亂。
其實,我國今年電荒提前到來并不是現有裝機容量不足造成的,高耗能產業去年停、限產后恢復較快和夏季空調負荷激增加劇了部分地區的用電緊張形勢。同時,今年前5個月全國大面積干旱導致國內的水電出力減少,國內電煤價格處于高位,不少火力發電廠受利益驅動開工不足,以及目前跨區電網建設滯后,導致東北、內蒙古的閑置電力送不出等原因造成了電荒。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電網東北電網有限公司名譽總工程師黃其勵認為:“這種局部缺電、局部窩電的現象充分說明我國的電源布局和跨區輸電能力亟待優化。”
針對國內電力行業面臨的嚴峻節能減排形勢,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電荒,當務之急,除了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外,必須從能源發展方式入手,進一p優化電源布局、資源配置,大力提高西部地區輸電比例、理順煤電價格機制、加大跨區電網建設等。正如中國工程院原院長、院士徐匡迪在第14屆科博會中國能源戰略論壇上所表示的:我國應調整能源結構,發展核能(選址要謹慎)和可再生能源,實現綠色發展。《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