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2個小時的漫長磋商,柏林當地時間5月29日深夜,德國執政聯盟就關閉國內核電站的最后期限達成一致。德國環境部長諾貝特·勒特根會后沂荊2022年前,國內所有核電站關閉,德國也成為首個徹底放棄核電這一能源方式的經濟大國。
一直以來,包括核能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清潔能源,被認為是解決全球能源短缺的鑰匙;但是,自日本核事故之后,反對核能的聲音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此次,德國宣布放棄核能,更是引起整個世界的關注。
與此同時,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長期發展緩慢,清潔能源能否破解全球能源困局再一次被打了問號。
綠色能源革命
始于18世紀50年代持續200余年的工業化浪潮實現了人類社會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的歷史性飛躍,全球經濟規模空前擴大。
但是,人類在獲取了巨大的物質文明成果的同時,由于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造成了全球性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尤其是20世紀中葉之后,2石油為代表的全球性能源危機接連爆發。
1973年石油輸出國對西方的石油禁運直接2成了后者的經濟危機,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使西方國家經濟再受重創。因為石油甚至導致戰爭,兩次海灣戰爭與中東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密切相關。
如何應對能源危機,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共同的主題。
以核能、風能、太陽能為主的清潔能源被認為是替代傳統能源,解決能源危機的必然選擇。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綠色能源的浪潮。
在競選總統的過程中,奧巴馬就承諾,要實施有助于減緩氣候變化、創造就業、減少美國對石化能源依賴性的能源政策。
上任之后的奧巴馬宣稱,將致力于在2050年之前將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80%,并將實施一項價值1500億美元、為期10年的清潔能源計劃,并創造500萬個綠色工作機會,發展包含風能和太陽能、生化能源、核能以及清潔煤炭等在內的新能源技術。
為奧巴馬提供綠色施政策略的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AP)在《綠色復蘇——一個創造良好就業和建設低碳經濟的計劃》中提出了六點節能和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戰略:持續提高美國的能源使用效率;興建大規模客運和貨運鐵路;建設智能電網輸送系統;發展風能;發展太陽能;發展下一代生物能源。
與美國一樣ㄅ分薰家也紛紛實施以清潔能源為主的新能源計劃,2010年9月,德國政府公布了新綠色能源計劃草案,宣布修建巨大的風力發電場、發展電動汽車、修建歐洲超級電網、延長核反應堆壽命等決定,并聲稱要掀起一場綠色能源革命。
與此同時,西班牙政府也宣布啟動中短期新能源計劃,預計2020年減少能源開支115億歐元,二氧化碳減排3643萬噸。其中,2011~2012年能源開支將減少3.23億歐元,并計劃頒布100項具體節能方案。
歐洲“2020戰略”中將在未來十年著重發展“低碳經濟”,其中不僅提出在2014年之前建成歐洲單一的能源市場,而且將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調整為20%。
中國核工業集團黨組書記、總經理孫勤也曾對媒體表示,未來中國也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他透露,中國提出到2020年清潔能源(占能源的比例)達到15%,“十二五”末達到11.4%,而目前這一比例是7%左右。
我國“十二五”規劃中特別提出“加強現代能源產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一時間,清潔能源成為熱議的話題,諸多媒體甚至歡呼,喑∫鄖褰嗄茉次主的新能源革命,是繼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及20世紀中葉信息革命之后,人類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又一次革命。
清潔能源似乎擁有無限美好的前景。
核能危機
日本核事故危機之后,核能的安全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不少國家x停了核能在建項目,重新審查核能發展規劃,在美國、德國等核能大國,政府都面臨著環保組織和民眾巨大的壓力。
最終,在日本核事故危機之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默克爾政府宣布將徹底放棄核能。
在此之前,美國能源部宣布正式終止歷經24年、耗資超過百億美元的尤卡山核廢料處置庫計劃。在拉斯維加斯附近的尤卡山上永久性掩埋核廢料,曾經被認為是美國處理核廢料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時,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的資深專家、帕迪蘭德研究生院教授湯姆·萊特說,尤卡山計劃的失敗經驗,表明一個更令人擔憂的問題,就是公眾對于核能源建設及核廢料處理的不接受和不信任,會對永久性核廢料儲存庫的建設進展產生更多阻力和挑戰。
德國發展政策研究所所長、德國政府全球環境變化學術顧問委員會副主席迪爾克·梅斯納也對本刊記者表達了對于核能安全的觀點,他認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損毀將對世界核能經濟的未來產生影響。
對于德國和瑞士決定退出核能生產的做法。這位德國政府的重要顧問表示贊同,他認為,目前,有關核能的3個問題尚未解決:嚴重的反應堆事故帶來的危險;世界范圍內尚未解決核廢料的最終貯存問題;民用核能與武器級核材料擴散之間的聯系。
此外,迪爾克·梅斯納說,從市場經濟角度看,核能生產無利可圖,“因為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樂意為核能提供保險。風險必須由國家,最終是公民來承擔。”
因此,他認為,核能無法解決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和世界經濟的能源需求問題,“它充其量只是一種必將通往可再生能源形式的過渡性技術。”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2012年可持續發展峰會秘書長沙祖康在接受本刊專訪時也認為,日本的核危機給核能發展“潑了冷水、敲了警鐘。”
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世界電力供應13%~15%來自核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核能危機無疑對清潔能源的推廣和使用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在剛剛宣布放棄核能的德國,2010年核能占其全國能源總量的22%,接下來,利用什么能源代替核能留下的空白,是擺在德國政府面前一個不小的難題。
除了核能之外,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在研發、推廣以及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難題。
清潔能源能否破解能源困局
對于清潔能源的未來,迪爾克·梅斯納表達了自己樂觀的想法,并對歐洲和中國寄予厚望,他說,歐洲和中國是風能和太陽能設備生產的世界市場領>羊,這里存在著改變世界經濟的巨大革新和增長潛力,雙方可以在培訓工程師、為世界經濟研究可再生能源系統方面進行合作。
他認為,如果這種合作的規模足夠大,將表明歐洲和中國一同走上環境友好型經濟的道路,并對其他參與者具有強大的信號作用。
對此,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肯尼斯·格林博士表達了完全相反的觀點,他認為,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和使用,成本過高,難以普及。他提出,控制能源成本的最好辦法,是確保<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并制定針對性很強的環境稅,來控制能源使用對外部環境造成的影響。
肯尼斯·格林說,某種能源的普及與淘汰,能源技術的發展與停滯,政府是難以左右的,歐洲綠色能源革命已經帶來一些負面結果,其中包括造成更多的失業,導致能源價格上漲。
他以西班牙為例解釋,每一兆瓦“綠色能源”的安裝就在其他經濟領域大約減少5.28個工作機會,每創造一個“綠色工作”機會的代價可能是導致2.2個其他就業機會的喪失。自2000年以來,西班牙已經花費了571138歐元(大約771000美元)用于創造“綠色工作”機會,其中在風能發電領域創造一個“綠色工作”機會所需要的投資(補貼)超過100萬歐元(相當于1350000美元)。
在意大利,用于創造一個“綠色工作”機會的資本投入如果轉而投向一般經濟領域,則可以創造接近5個的就業機會。
他補充說,風能和太陽能的使用已經導致德國的家用能源價格上漲了7.5%,并且導致丹麥的電力價格在歐盟諸國中居于最高的位置。
對于生物燃料這一新興清潔能源的前景,這位美國著名智庫的學者更是認為:這仍然是O個不切實際的幻想。理由是沒有人能夠承擔這樣昂貴的成本。
他估計,生物燃料技O至少需要20年才能具有價格上的競爭力,而如果它們要取代常規燃料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同時,任何的生物燃料用農作物都將與食用農作物爭奪土地,并且會占用動物棲息地、公園、荒野生態地區等。“所以,所謂“新一代生物燃料”其實還根本談不上什么奇跡。”他說。
在德國宣布放棄核能之后一天,香港《文匯報》也刊發報道分析說,清潔能源并非解決能源問題的“萬靈藥”:足以發電的強風并非24小時存在;太陽能發電花費昂貴;生物質能(以動、植物材料取得能量)則意味著須大量砍伐樹木,同樣破壞環境。
對此,沙祖康對本刊記者說,人類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需要新能源,但是這需要資金和技術,而且要讓發展中國家從開發新能源中獲益,因此,國際合作是關鍵,發達國家要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必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