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香港《大公報》24日刊文說,目前不少省份拉閘限電、甚至斷電的現象頻頻發生,這種節能減排方式無異于飲鴆止渴,政府和企業當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降低損耗、杜絕浪費。中國經濟轉型勢在必行,發展創新型節能減排機制刻不容緩。
文章摘編如下:
“眼下不少省份拉閘限電、甚至斷電的現象頻頻發生,這種節能減排方式無異于飲鴆止渴,政府和企業當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降低損耗、杜絕浪費。中國經濟轉型勢在必行,發展創新型節能減排機制刻不容緩。”從事檢驗、鑒定、測試的瑞士SGS公司自然資源部總經理顏立新在渝洽會上對記者如是說。
“拉閘限電去年才大規模發生,很多地方為了確保‘十一五’完成節能減排指標,不得已采取相關措施,側面反映出前幾年工作準備有疏漏。各地很多大項目因去年節能減排任務而擱置,今年逐一釋放,反而增大了中國的能耗需求。”SGS環境服務部總監薛建博士說。
該機構指出拉閘限電由兩個原因:一是中國能源供應速度趕不上經濟發展速度,70%的能源供應是煤炭,且分布很不均勻;第二方面,之前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一種粗放式s增長,改革開放三十年能耗的增長速度一直高于GDP的增長速度,直至“十一五”末,狀況才有所改變。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巨大的浪費及提升空間。
“據測試,國內很多電廠在發電輸送過程中損失很大,造成國家電網損失。”顏立新說。
“拉閘限電根本而言是缺乏相應的管理水平和規劃。用電高峰是客觀事實,但中國的浪費是很嚴重的,國內企業在用能效率和管理方式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創新型節能減排,降低能耗,無疑是最切實可行的辦法。政府和企業當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降低損耗、杜絕浪費。”顏立新稱。
SGS數據顯示,當下企業的能源成本已經占到總成本的30%,隨著能源價格的不斷升高,企業能源成本的風險越來越大。該機構警告,“企業必須提前做足準備,應對新一輪的能源危機和綠色危機,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