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即使對替代能源的發展速度有最樂觀預期,也不能否認這一局面將在未來維持很長一個時期。
石油和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即使對替代能源的發展速度有最樂觀預期,也不 否認這一局面將在未來維持很長一個時期。國際油價近年來持續攀升但是,在2008年7月11日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紀錄后急劇回落,目前已不足每桶40美元,成為2005年5月以來的新低。這種戲劇性的暴漲暴跌絕非供需關系或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所能完全解釋的。它充分暴露了石油市場對短 供需波動的過激反應,其背后的深層原因之-是對世界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前景缺乏應有的把握。因此,“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油氣可供開采”就成了當前預測世界能源中長期趨勢的一個焦點問題。國際能源署(IEA)最近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8》報告充分回應了人們對了解這-問題的渴望,并以超過一半的篇幅分析和預測了世界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前景的方方面面。
《式縋茉湊雇2008》認為,在長期需求不斷增長的壓力下關于石油的供應來源、開采成本以及消費價格,都存在超過以往的極大不確定性。每一輪油價的暴漲暴跌都在提醒人們,石油和天然氣都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然而,石油供應的最緊迫風險實際上還不是全球石油資源的緊缺,而是在室投資的地方缺乏應有的投資。油氣工業的上游投資在名義上-直快速增長,但這些增長有不少是為對付成本上漲和油田加速減產而埋單的,在非歐佩克國家的較高成本產油區更是如此。今天,多數投資都流向了對高成本儲量的勘探和開發,其中部分原因是重要的油氣資源國都更加依賴國有公司,國際石油公司已很難獲得便宜的油氣資源。世界多數地區的石油資源都在減少而且所有地區的產量都在加速下降,在這種形勢下,以合理的價格滿足世界需求的關鍵就是要擴大勘探開發成本低的國家的石油產量。全球天然氣資源潛力相對充裕,需求壓力也相對較小,但在市場供應和杏甕蹲史矯嫻睦嗨潑盾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下面從資源潛力、開采現狀、需求壓力型蹲柿Χ紉約吧嫌斡推行業結構性變化等方面,簡要介紹《世界能源展望2008》第二部分對世界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前景的分析和預測。
一、還有多少石油可以開采?
綜合全球各種權威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世界石油資源的總量十分巨大,足以支撐《世界能源展望2008》的基準方案(refrence scenario,也有人譯為“參考情景”)所預測的到2030年的產量增長。到2007年底,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氣液(NGL)的剩余探明儲量約為1.2萬億-1.3萬億桶(其中包0.2萬億桶加拿大油砂儲量)。自1980年以來,全球石油和天然氣液的剩余探明儲量幾乎增加了-倍,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增加來自歐佩克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的儲量修正,而不是新發現。新發現的石油儲量有明顯的下降趨勢。在上世紀60年代,平均每年發現石油560億桶,而到5'90年代降為平均每年發現130億桶。不過,由于勘探活動的加強(與油價較高有關)和技術的進步,這-趨勢在最近幾年有了小幅逆轉,從2000年以來,平均每年發現石油164億桶。盡管消費在持續增長,1990年以來全球剩余石油探明儲量仍剖、幅穩步上升。根據《油氣雜志》報道,2007年的剩余石油探明儲量較上年增加了142億桶,即1.2%,增量主要來自委內瑞拉、巴西、沙特、科威特、伊朗和安哥拉。但最近20年來新發現的儲量還是少于所開采的儲量。
全世界最終可采的石油資源(包括已發現油田的原始探明和概算儲量、儲量增長以及尚未發現的經濟可采儲量)共有3.5萬億桶,而尚未評價的新資源和采用新技術還能獲得的資源量為0.5億桶可采石油。到目前為止,已采出的石油只占這-可采資源總量的1/3.在剩余可采石油中,尚未發現的資源大約占1/3,其中絕大部分分布在中東、俄羅斯和里海地區。
未來的儲量增長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采收率的提高,而目前全世界的平均采收率大約為35%.應用二次采油和強化采油技術以及通過其他因素所提高的采收率,有可能大幅增加可采儲量、延長投產油田的開采壽命以及延緩常規石油產量高峰-的到來。現有油田的采收率只要提高一個百分點,就能增產石油800億桶以上(相當于當前兩年的全球石油消費量),或使全世界的探明石油儲量增加6%.
此外,非常規石油資源的數量也很龐大。全世界的油砂和超重油資源的地質儲量大約為6萬億桶,其中有1萬億-2萬億桶是最終經濟可采儲量。這些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加拿大(主要是阿爾伯達省)和委內瑞拉(奧里諾科地區)。油頁巖也有可采儲量潛力,但其開采成本和商業化的環境影響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包括超重油、油砂和油頁巖在內的長期潛在可采石油資源的基數在6.5萬億桶上下。再加上煤制油(coal-to-liquids)和天然氣合成油(gas-to-1iquids)的潛力,這-潛在可采資源基數可以達到約9萬桶,其中1.1萬億桶已經采出,大部分的開采成本為每桶30美元(2008年美元)。按照經過更新的世界石油供應長期成本曲線的劃分,剩余的潛在經濟可采資源有以下幾種。
常規資源:大約有2.1萬億桶,一半以上分布在中東和北美。常規石油資源的生產成本(不包括稅收和礦區使用費,下同)很低,一般為每桶不足10美元到40美元。
強化采油技術的新增資源:可分為二氧化碳強化開采和其他強化開采兩類。前者生產成本為每桶20-70美元,而后者為30-80美元。如果能加速發展新的強化開采技術并使成本下降,那么這種資源的潛在總量估計在4000億-5000億桶。
深水和超深水海域資源:生產成本可達每桶65美元,資源總量達1600億桶。
北極石油資源:總量為900億桶,生產成本在每桶40-100美元。
超重油和油砂資源:總量超過1萬億桶,生產成本在每桶40-80美元。
油頁巖資源:估生產成本為每桶50美元到遠高于100美元。由于油頁巖開采技術的發展前景很不確定,不能預期2030年前油頁巖對世界石油供應的貢獻。
煤制油和天然氣合成油資源:潛力很大,但其原始能源(煤和天然氣)面臨與其他可能用途(主要是發電和終端使用)的競爭。按照當前這些原始能源的價格,它們的生產成本在每桶40-120美元。
二、已投產油田的產量下降是否在加快?
全球石油資源也許并不短缺,但不能確定其開發速度能否趕上《世界能源展望2008》的基準方案所預測的需求水平。已投產油田未來的減產速率,是決定全球為滿足所N測的需求而必須獲得的新產能和投資的關鍵因素。對逐個油田歷史產量數據的詳細分析表明,儲量規模和油田的海陸分布是影響產量剖面的主要因素。儲量規模越大,相對于儲量的峰值產量也就越低,而產量高峰期后的下降速率也越慢。陸上油田的減產速率也要低于海上(特別是深海)油N,這與海陸油田的開發方式有關。
根據已達到產量峰值的全球580個最大油田的數據,按開采期產量加權可得知,其平均年減產速率為5.1%.油田越大,年減產速率也就越低,即特大油田為3.4%,大油田為6.5%,而一般重要油田為10.4%.根據由479個油田組成的一個小數據集,觀測到峰值產量后的年減產速率為5.8%.
減產速率在不同地區有明顯差異。根據觀測到的數據,峰值產量后和高峰穩產期后的減產速率都是中東最低,而北海最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2油田規模的不同,同時又與儲量的總體采出程度和油田的海陸分布有關。一般說來,油田的地質年代越新,減產速率也就越大,主要是因為年代很新的油田往往規模較小,而且常常分布在海域。投資和開采政策也對減產速率有影響,在歐佩克國家尤為明顯。
由于IEA所分析的油田數據庫包括了全球所有的特大油田和絕大多數大油田,平均規模明顯大于世界平均油田,因此H就平均減產速率而言,未進入這-數據庫的油田至少達到這-數據庫中一般重要油田的水平。據此估算,世界所有油田峰值產量后的產量加權平均減產速率應為6.7%.如果扣除當前投資和定期投資的作用,全世界所有峰值產量后油田的年平均自然減產速率或基礎減產速率估計為9%.
到2030年,由于所有地區都將出現油田平均規模的下降,而多數地區還將出現產量向海上油田集中的趨勢,所以《世界能源展望2008》的基準方案預測全球油田的年平均自然減產速率還將提高一個百分點,即達到10%以上。這意味著有些國家僅僅為了彌豐薩量下降就需要增加上游投資,其中有的還需要大幅增加投資。不過在預測期內,減產速率最低的中東地區將會有更大比例的新油田得到開發,這至少能部分抵消油田規模縮小對全球減產速率的影響。
三、是否還要銼Vす┯Χ加速開采?
按照《世界能源展望2008》基準方案的預測,世界石油產量鋝話括因加工處理而增加的數量)將由2007年的8230萬桶/日增加到2030年的10380萬桶/日,增幅為26%.歐佩克國家在全球石油產量中的比例將由2007年的44%增至2030年的51%.在整個預測期,沙特阿拉伯將保持世界最大產油國的地位,其產量將從2007年的1020萬桶/日,增加到2030年的1560萬桶/日。
由于新油田的產能增加幾乎要全部被原有油田的減產所抵消,所以全世界常規原油的產量在2007-2030年期間只有小幅提高,即提高500YY桶/日。已在開發或已準備開發的已知油田的產量將持續增加到2020年,但此后將開始下降,加之留待投產的此類油田已經不多,而且還有很多此類油田即將進入減產期。因此,目前尚未發現的油田產量大約要占2030年原油總產量的1/4.
石油產量的凈增加將主要來自天然氣液(與相對快速的天然氣供應增長有)、非常規資源的開發以及新技術的應用,以注二氧化碳為主的強化采油技術的貢獻也將加大。
在這一預測期中,世界石油產量的地區分布不會有明顯改變,但一些重要的資源國產量會發生變化。例如,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產量增加仍將最多,其次是加拿大,巴西和哈薩克斯坦的石油產量也將有很大增加,但俄羅斯的產量將有下降。沙特阿拉伯的天然氣液和伊拉克的原油將主導歐佩克石油產量的增加。
在基準方案的預測中,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將從2007年的4480yY桶/日下降到2015年的4350萬桶/日,然后再下降到2030年的4290萬桶/日;而其非常規石油產量將會增加,即從2007年的150萬桶/日增加到2030年的79萬桶/日。
如果不發生重大的石油供應中斷,而且所需投資也能到位,那么歐佩克的原油和天然氣液產量將從2007年的3590萬桶/日增加到2015年的4400萬桶/日,然后再增至2030年的5200萬桶/日。這N產量增加將主要來自陸上油田,海上油田的產量將在2015年后下降,但安哥拉和尼日利亞的海上油田產量仍會增加。在這一預測期,中東歐佩克國家陸上油田的平均規模將會縮小,在2015年后更為明顯。
從以上預測結果可以看出,為對付現有油田的產量下降,需要有大量投資用于勘探和開發,以獲得更多產儲量。在2007-2030年期間,需要640萬桶/日的新增產能投產,相S于沙特阿拉伯當前新增產能的6倍。如果老油田的減產速率高于本《展望》的預測,那么上游投資需求和國際油價還將會被大幅推高。
四、誰來滿足不斷增長的世界天然氣需求?
2007年底,全球天然氣探明儲量接近180萬億立方米,按照目前儲采比可以開采60年。與石油一樣,天然氣資源高度集中在少數國家和少數氣田。俄羅斯、伊朗和卡塔爾三國擁有世界56%的天然氣探明儲量,而25個排名在前的氣田的儲量就接近總儲量的一半。歐佩克國家的天然氣儲量也占了世界總儲量的一半。
從1980年以來,世界天然氣的剩余探明儲量增長了-倍以上,其中增加最多的是中東。從2000年以來,雖然天然氣年產量在上升,但探明儲量仍增加了15%以上。與石油一樣,近年來天然氣探明儲量的增長主要來源于已投產或已進行評價和開發的氣田的儲量上調。雖然最近數十年新發現氣田的規模在縮小(新發現油田亦如此),但新發現的儲量仍然超過了開采量。
據美國地質調查所估算,全球常規天然氣剩余最終可采資源有436萬億立方米,包括探明儲量、儲量增長以及尚未發現的資源。截至2007年,累計開采量達到了原始資源總量的13%.
但是,包括煤層甲烷、致密砂巖氣和頁巖氣在內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量要大得多,可能超過900萬億立方米,其中有25%分布在美國和加拿大。
全世界的天然氣資源足以滿足所預測的到2030年的需求,并且還有余量。不同地區的開采前景基本上取決于儲量與市場的距離,因為它對供應成本有重要影響。世界上有不少天然氣資源遠離主要的天<氣市場,因此只有很小一部分有經濟潛力的資源得到了開發。
《世界能源展望2008<的基準方案預計,世界天然氣產量將從2007年的超過3萬億立方米,增加到2030年的4.4萬億立方米。除經合組織歐洲地區外,所有重要的天然氣產區都有增產。經合組織歐洲地區的天然氣產量已經在下降,而經合組織北美地區的產量也將在本《展望》預測期的后半階段開始下降。
無論是實際數量還是所占比例,天然氣產量增加最多的都是中東地區,即在2007-2030年期間/增加兩倍,達到每年1萬億立方米。這個地區的大多數增產量來自伊朗和卡塔爾。拉美和非洲的天然氣產量也將有很大增長。但尚不能確定的是,所有這些地區為達到預測的產量水平所需的投資是否能及時到位,中東和俄羅斯尤其如此。
五、石油和天然氣的上游投資力度是否夠大?
近年來,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氣上游行業的名義投資額有很大增加,主要是因為成本的攀升和油價較高。高油價促進了一些地區的油氣勘探和開發。2000-2007年,世界油氣上游:資總額增加了兩倍以上,即由1200億美元增加到3900億美元。這些增加大部分是由單位成本上升造成的。根據本《展望》的“上游油氣資本成本指數”估算,2000-2007年全世界上游油氣業務的單位成本平均上升了約90%,在2008年上半年上升了5%.這些上升大部分發生在2004-2007年。勘探和開發成本的上升速率大體一致。如果將這些成本上升因素考慮在內,上游實際勘探開發活動在到2007年為止的7年內應增加了70%,即每年增加8%.
根據《世界能源展望2008》對世界50家主要石油公司投資計劃的調查,預計全球上游油氣的名義投資額在2012年將達到6000億美元,與2007年相比增加50%以上。但如果扣除成本因素,到2012年的5年內年均增長只有9%,大體與此前7年持平。今后5年這些上游油氣投資仍將有一半以上用于穩定已投產油氣田的產量。與油氣田開發相比,勘探投資仍將在上游油氣投資總額中占很小比例。
從2004年以來,用于油氣勘探的投資雖然也有大幅增加,但它在上游油氣投資總額中的比例卻不增反降,2007年回落到略高于15%的水平,遠低于2000年20%的比例。考慮到這個時期的油氣儲量接替率在下降,而且油氣儲N的價值還在上升,勘探投資比例的這種不增反降趨勢充分反映了下列傾向:為了在高油價時期多贏利,強調了對探明儲量的開發;在富有油氣遠景的地區,國際石油公司的勘探機會越來越少;近年鉆機設備和人力資源都很短缺。到目前為止,信用緊縮還沒有對上游項目的融資產生多少影響N
大部分上游油氣投資仍將由國際和私營石油公司提供。在2000-2007年期間,僅5個N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殼牌、BP、道達爾和雪佛龍)的投資就占了本《展望》調查的50家公司上游油氣投資總額的29%,另有31%由其他國際石油公司和私營勘探生產公司提供,兩項合計達60%.剩下的40%才由國家石油公司提供。在今后5年,這些比例不會有多大改變。上游油氣投資的增加,有不少將耗費在非歐佩克地區相對貧乏資源的單位開發成本的上升中。
預計現有佑蝸钅克提供的新產能,在2010年前除了滿足需求增長和抵消原有油氣田減產之外還有剩余。但到2015年,需要增加的新產能為3000萬桶/日,而現有項目預計只能增加2300萬桶/日。為了填補這一空白,需要投入更多的上游項目。如果新增產能不足,富余的油氣盧能就會縮小,那么油價必踴嶸仙。
從長期看,上游油氣投資將取決于市場條件以及政策和監管環境。盡管獲幼式鴆⒉煥難,但未來在成本、具有投資吸引力的油價、監管和財稅制度以及資源國意愿等方面,都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根據本《展望》基準方案的預測,在2007-2030年期間,全世界上游油氣業務大約共需要投資8.4萬億美元(2007年美元),也就是年均3500億美元,這將明顯低于當前的幼仕平。但需要投資的地區會有重要變化。對于資源豐富地區的投資會大幅增加,其中中東首當其沖,因為那里的投入產出單位成本最低。不過有關國家是否樂于自行投資或充分接受外國投資,卻是很不確定的。
六、世界上游油氣行業的結構變化將產生什么影響?
世界上游油氣行業正在形成一種新的秩序。在國家石油公司控制了大部分油氣儲量后,它們的產量比例卻并沒有相應提高,不久這種情況將得到改變。根據本《展望》基準方案的預測,國家石&公司的石油產量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比例將從2007年的57%增加到2030年的62%,而且在所增加的總產量中,國家石油公司將占80%.
大部分重要油氣儲量國的油氣工業是由國家石油公司主導的,外國石油公司或者不能進入開發其資源,或者要受到-定限制。由于油價較高,而且政界領導人越來越相信國家石油公司服務于國家利益要好于私營和外國公司,所以國家石油公司的信心和抱負大大增強,其中有些已可以在技術能力和經營實力上與國際石油公司媲美。
曾經主導全球油氣工業的國際石油公司,正在因國家石油公司力量的壯大和歐佩克以外國家成熟盆地的儲、產量縮減而日益受到擠壓。特大跨國石油公司一直在為接替各自的儲量和提高產量而竭盡全力。它們回報股東的現金股息比例-直在提高。
全球油氣工業在未來幾十年的結構演化狀況,將對投資、油氣產能和價格產生重大影響。國家石油公司主導性的增強,有可能降低本《展望》所預測的投資實際到位的確定性。主要油氣資源國家的長期政策,可能傾向于減慢其油氣資源的開采速度。雖然有些國家石油公司(例如沙特阿美公司)在很多方面都很強大,但也有-些國家石油公司在新產能投產的融資、技術和管理方面力量還較弱。
國家石油公司與國際石油公司加強合作將有助于保證世界油氣的長期充分供應。這種合作所能產生的互利共=是顯而易見的:國家石油公司控制著世界上大多數剩余儲量,但在某些情況下缺乏有效的開發油氣儲量的技術、資金和專門人才;國際石油公司缺少投資機會,但卻擁有資金、管理經驗和技術可以幫助國家石油公司開發油氣。
油氣生產國和消費國的政府都可以在促進這種合作上發揮作用。油氣生產國的政府可以通過制度、監管和財稅方面的改革吸引外國石油公司,并使國家石油公司的經營更加規范和國際化;而油氣消費國的政府則可以通過高層對話、雙邊貿易以及開發機構推進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