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政府建立征信系統,各省扶持三家節能監測中心;企業呼吁,建立節能服務產業投資基金。
4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講棵擰豆賾詡涌焱菩瀉賢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將采取資金補貼、稅收、會計和金融四方面措施推動合同能源管理發展。
《意見》明確,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發展壯大一批綜合性大型節能服務公司。到2015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節能服務體系,使合同能源管理成為用能單位實施節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采訪中,多位專家表示,《意見》的出臺是我國借鑒歐美發達國家難欏⒀扒蠼諛芊務產業突破、改變產業目前規模偏小、發展水平較低這一現狀的一次新嘗試。可以預見,一旦具體實施細則正式推出,作為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節能服務產業規模較小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向《中國能源報》記者介紹,1998年,在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的支持下,我國實施了“中國節能促進項目”,分別在北京、山東、遼寧成立了三個示范性的節能服務公司,將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引入我國。 年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節能服務公司不斷發展,特別是“十一五”以來,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推動節能的政策措施,節能服務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合同能源管理作為市場化節能新機制,其投資、技術和節能效果等優勢正逐步顯現,被越來越多用戶所接受。2009年,全國節能服務 司約502家,共實施節能項目4000多個,總投資280億元,完成總產值580多億,形成年節能能力1350萬噸標準煤。節能服務產業從業人員由2008年底的6.5萬人增加到11.3萬人,增幅達74%。
上述負責人表示,雖然我國節能服務產業得到較快發展,但從總體上看,產業規模還比較小、發展水平也較低,難以適應當前推進節能工作的需要。
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趙明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雖然我國合同能源管理已經發展了十幾年,但目前合同能源管理主要還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比例約占90%。不過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隨著節能產業規模的不斷增長,未來一定會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節能服務公司。
“對于較早涉入合同能源管理的節能服務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政策的扶持,加上產業的廣闊前景有利于企業快速做大做強。”中投顧問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對《中國能x報》記者表示。
各方期待細則盡快出臺
《意見》指出,在加強稅收征管的前提下,對節能服務產業采取適當的稅收扶持政策。一是對節能服務公司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取得的營業稅應稅收入,暫免征收營業稅,對其無償轉讓給用能單位的因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形成的資產,免征增值稅。二是節能服務公司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符合稅法有關規定的,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钅曇醢胝魘掌笠鄧得稅。三是用能企業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實際支付給節能服務公司的合理支出,均可以在計算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區分服務費用和資產價款進行稅務處理。四是能源管理合同期滿后,節能服務公司轉讓給用能企業的因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形成的資產,按折舊或釹期滿的資產進行稅務處理。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企業辦理上述資產的權屬轉移時,也不再另行計入節能服務公司的收入。
趙明表示:“《意見》的出臺將促進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發展,有利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拓展市場。可以說,這次《通知》在政策上掃除了很多障礙,對原來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當然,從政策發布到政策落實還存在一定距離,目前合同能源管理《意見》在我國還只是個框架,《意見》的具體細則出臺還需要時間。據我所知,目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稅務總局和人民銀行正在加快各自領域的細則制定。建議政府部門在制定細則時注重可操作性。”
北京君發節能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宣傳經理孫玉宏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非常不錯,基本上解決了以前政策缺失帶來的問題。《意見》解決了現行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節能項目的引導資金,主要針對的是用能單位,對節能服務公司還沒有明確的國家優惠政策的問題。《意見》中提到簡化申請和審批手續,為節能服務公司提供項目融資、保理等金融服務,這會更利于我們企業融資。畢竟資金問題制約著公司的發展形了解決公司融資難問題,目前公司在規劃上市融資事宜。我們更關心各部委的具體實施細則,希望盡快出臺。”
“具體細節的制定工作已經啟動了,我估計三個月后可以出臺。”《意見》起草人之一、國家發改委、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中國節能促進項目辦公室執行主任王樹茂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透露。
專家建議引入第三方認證
姜謙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由于國內大多數企業節能意識欠缺,再加上環保等方面的標準也相對較低,而節能工程實施帶來的運行成本提高更是一大阻礙,由此造成目前國內節能產業的發展速度較為遲緩。而在現階段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更多依靠法律、政策等手段的約束,這就要求相關政府部門盡快制定更加完善的節能、環保等標準,促成用能企業節能意識的建立。
眾所周知,在合同能源管理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信譽問題。節能服務公司和用能企業往往在節能量上產生紛爭,各執一詞,對于如何避免這種情況,趙明建議,一是加強技術計量;二是約定認可;三是引入第三方認證,第三方認證評估結果可以作為節能服務公司和用能企業分享節能成果的依據。目前的情況是我國第三方認證評估是缺失的,節能服務公司和用能企業發生爭執后,主要還是雙方協商解決。
王樹茂同趙明的意見差不多,他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政府應建立信譽檔案,把節能服務公司的信譽記錄提供給金融系統。建立了征信系統會避免用能企業賴賬情況的發生。另外,各省在完善政府主導的信譽環境時可以建立節能監測中心,每省扶持三家節能監測中心基本可滿足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需要。
山東融世華租賃有限公司是中國首批三家示范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能源服務公司之一。對這次《意見》的出臺,公司企劃部郭彬斌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說,他們期待國家對這個產業的壯大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注。比如能否將各地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后補助”的資金改為成立融資擔保基金,充分利用擔保機制的放大作用,更好地解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融資問題;能否對實施的節能項目享受財政“以獎代補”政策,將直接給企業的節能獎勵資金,給節能服務產業中的公司作為資本金,周轉使用⑹┙諛芊務投資,擴大獎金的效益;能否建立節能服務產業投資基金,由國家撥出專項資金,分別建立國家級和省級節能投資基金,建立基金公司保證基金的使用安全和保值增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