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推動成熟節能技術的集成化使用,由節能服務商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去年的拉閘限電讓不少企業意識到節能的重要。邁入“十二五”,中國節能減排的壓力依然很大。如何進一步破解節能難題?
1月23日,“中國節能服務行業發展戰略暨理想偉業節能超市創新運營模式研究”課題開題研討會舉行。與會專家認為,節能服務行業亟待模式創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表示,如果中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使目前的高能耗產業比例下降,2020年中國的碳排放強度將減少50%以上,超過承諾10個百分點。如果到2020年中國目前的發展方式沒有大的改變,高能耗產業沒有明顯下降,中國的碳強度大概只能下降35%,比在國際上的承諾少10%—15%
面對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王思強認為,中國現在最重要的是抓好節能,而且與減排相比,節能更受企業歡迎。
據北京理想偉業節能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彬彬介紹,2006年到2010年,節能服務產業規模從47.3億元增長到836億元。“十一五”期間,節能服務產業拉動社會資本投資超過1800億元。與此同時,許多節能服務公司面臨著產業政策、融資、行業以及市場層面等障礙。
科技部科技經費監管中心主任房漢廷認為,目前我國有大量成熟節能技術不能集成化使用,單個企業、個人利用成本-高。他建議,創新節能服務方式,加快研發成果產業化,將成熟的節能技術集合起來,由節能服務商來提供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清潔發展中心主任康艷兵認為,節能服務行業在“十二五”期間需要更關注公共機構、中小企業通用設備的節能需求,為其提供照明、空調、水泵、余熱利用等項目的系統性節能技術、節能設計服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認為,“十二五”期間,作為節能減排的三大重點領域之一,中l建筑節能有四大需求:第一,新建建筑的節能將受到高度重視,新建建筑的相關標準有待完善。第二,北方地區需要供熱的住宅建筑面積占全國城鎮住宅建筑面積的50%,但是現在能夠達到供熱節能標準的只占10%左右,未來供熱節能潛力很大。第三,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l行、管理改造受到關注,如能耗的監測和統計、能效的公示等。第四,推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規模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