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續發展觀與環境保護高峰論壇上,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民生發展報告》主編王泠一介紹了計劃2011年2月出版的《上海民生發展報告》。
王泠一說,《上海民生發展報告》將刊登上海市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組《關于發揮“低碳世博效應”,促進低碳發展》的調研報告(以下簡稱“低碳報告”)。
世博接近吧時,筆者參觀了本次“低碳世博”的示范性場館——國家電網館,切身體會了“節能”“低碳”的環保理念。而對于今后的上海,則看到了智能電網在“低碳”理念指引下的廣闊前景。
首先,智能電網有助于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走進國家電網館,清潔能源無處不在。徜徉于空、陸、海三地,不同的顏色和形態的流動彩條昭示著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與電能之間的轉換。而清潔能源的波動性和隨機性也挑戰了電網的穩定運行,引出了堅強智能電網發展和建設的必要性。
其次,智能電網有助于能源分配均衡化。國家電網館里通向二樓的“電流隧道”采用特高壓八分裂導線等元素,藝術地演繹了“特高壓傳輸”技術從西到東,長距離、大容量地傳輸清潔能源,為大家帶來幸福美好的電力信息生活的畫面。
再次,智能電網有助于創造美好生活。而二樓的美好生活展區,則呈現了智能電網為生活帶來的種種便t。幫助削峰填谷的儲能電池,懸浮于空氣中的智能電表充分展示未來智能電網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作為主秀展區,“魔盒”利用112塊LED屏幕形成的720度空間包圍營造出“六面影像,懸浮體驗”的視聽效果,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震撼體驗。
第四,智能電網有助于實現堅強電網。走出“魔盒”,來到地下,智能電網展區通過綠色能源、堅強電網及和諧用電三大主 展區向參觀者展示了智能電網的理念和基本知識。已經建成的向家壩至上海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及1000kV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也向大家詳細、系統地展示了國家電網公司在堅強智能電網各關鍵領域的試點工程和成果。
而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大力推動特高壓電網建設、建設堅強的智能電網的發展戰略,對電力行業科學發展、低碳發展的G點正好是合拍的。特高壓電網即能促進電力資源由傳統的就地平衡轉變為全國統籌平衡,也將大大提升電網接入清潔能源的能力,將推動堅強智能電網清潔環保內涵的實現。而智能電網作為戰略基礎設施,為低碳技術引入提供了安全靈活的手段,為低碳生活真正進入到社會各個領域創造了G件。
王泠一說,184天的世博會圓滿落下帷幕,但是世博會帶給我們的低碳發展的理念和城市最佳實踐區可借鑒的成功經驗為每個參與城市建設和運行管理的人員指明了發展的方向。如筆者最近所調研的徐匯區天平社區,為上海著名老城廂,衡山路—復興路歷史風貌保護區貫穿轄區,以烏魯木齊南路為界,以西地區老式花園洋房較集中;以東地區石庫門建筑、老式里弄較砑。社區的變遷見證了上海城市發展的輝煌。但是,很多背街小巷的路面、排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年久失修,造成社區積水點多,嚴重影響了居民居住質量,也影響了天平社區整體市容環境。就是在世博會結束之后,這里的改造任務仍然很繁重。“低碳發展”概念,不僅在知識層面上給社區硭芤院芏嗥舴ⅲ而且為舊區改造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徐匯區正圍繞“歷史街區的有機更新和生態營建”這一主題創建全國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十二五期間,天平社區也將繼續以低碳理念為指導,主動采用低碳環保技術,持續推進背街小巷等市政建設和社區綜合整治。
鼓舞人心的消息不斷傳出,如:未來三年內上海將再建1400萬平方米低碳經適房,這將是一個比世博園更大的舞臺!一個最新的合作消息顯示:共同研究經濟適用房的設計建造技術、相互學習經濟適用房的政策經驗、雙方專家的長期互訪——2011年上海、馬德里將共同把世博案例化為經適房的現實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