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迅猛發展伴隨著對以石油和煤炭為主的碳能源的大量開采和利用。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與日俱增,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產生“溫室效應”。同時,對資源的過度開采也導致了生態環境的劇烈惡化,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下降。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的巨大挑戰,迫使人類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這一概念便應運而生,相 研究與實踐也漸次展開。
發達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實踐
低碳經濟是指低排放、低污染的綠色經濟,其核心是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有害氣體排放,降低環境污染,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和環境破壞,換取最大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發展低碳經濟主要包括節能減排和開發替代能源兩個方面。由于所處經濟發展階段不同,一些發達國家在低碳經濟的研究和實踐方面走在了前面。
(一)英國
英國是世界上控制氣候變化的倡導者和先行者。2003年,該國在《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一個低碳經濟體》的白皮書中,提出要從根本上將英國轉變成為低碳經濟的國家。英國在發展低O經濟上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開征氣候變化稅。英國政府在“氣候變化計劃”中O提出了氣候變化稅,其實質是一種“能源使用稅”,根據使用的煤炭、天然氣和電能的數量計算稅收,而使用石油產品、熱電聯產和可再生能源均可減免稅收,此稅收入的大部分以減免社會保險稅的方式返還給企業,剩下部分撥給碳基金和作為節能投資的補貼。它是英國氣候變化總體戰略O核心部分。
2.成立碳基金。2001年,英國利用氣候變化稅的部分收入創立了碳基金O這是一家由政府投資并以企業模式運作的獨立公司,其工作重點主要是幫助企業和公共部門減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強碳管理以及投資低碳技術開發。從實際情況來看,英國的碳基金運作卓有成效,其提供的免費碳管理服務幫助企業識別節能和減排潛力,識別投資機會,為企業O來較多的利益,受到企業用戶的普遍歡迎。
3.啟動氣體排放貿易計劃。氣體排放貿O是《京都議定書》引入的三個靈活機制之一。2002年4月英國率先啟動國內排放貿易機制,其基本思路是對一組企業確定一個總的減排目標值,然后規定每個企業的排放額度,各企業可以通過減排或者交易排放指標來完成排放指標。
(二)意大利
意大利的能源80%以上要依靠進口,因此意大利尤其注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主要是通過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新能源技術開發等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1.“綠色證書”制度。“綠色證書”是通過利用可再生能源向國家電網輸送電力并由國家電網管理局認可后頒發的證書。年產量或進口量在1億千瓦時以上的非可再生能源生產企業,必須按前一年度實際產量的一定比例向國家電網輸送可再生能源,該比例逐年遞增。生產商或進口商可通過自己的可再生能源生產來完成規定的指標,也可通過購買“綠色證書”的方式完成。
2.“白色證書”制度。“白色證書”是對能源消耗企業提高能源效率的一種認證,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管理部門E以根據市場行情調整價格。達到節能目標的企業,管理部門將給予經濟獎勵;超出者可出售其富余的“白色證書”;未達標者則可從市場上購買“白色證書”,否則將受到經濟處罰。“白色證書”體系的建立主要有兩方面作用:一方面,它是度量工具,通過“白色證書”的結算,可以在規E時間內獲得目標能效提高量,可以得到能效提高目標實現的數量化情況,也使得節能有了具體有形的市場價格。另一方面,“白色證書”提供了交易平臺,供求雙方既可以通過雙邊交易,也可以通過“白色證書”市場進行交易,使得節能政策的推進具有了更強的可操作性。
3.能源一攬子計劃。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推動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財政措施,目標是既要履行減排承諾,又要保持工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優勢。比如:出臺了2007財政法規定的優惠政策的實施條例、啟動了第一個關于能源效率和生態工業的工業創新計劃等。
4.能源效率行動計劃。一是對農業能源系統的優惠措施、對高效率工業電機和家用電器的稅收減免等;二是即將實施和正在討論的一些措施,如歐盟關于生態設計的法令,規定所有產品或服務,都必須有符合歐盟規定的能耗標簽;三是從2009年開始,將汽車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限制在140克/千米。
(ǎ┤氈
日本是個能源極度貧乏的國家,95%的能源供應依賴進口,迫使其發展低碳經濟,積極開發新能源、推進節能。目前,日本是世界上節能最先進的國家,從1973年至2003年,日本的單位GDP平均能源消費指數下降了37%;同時,日本還是新能源開發最領先的國家,不僅太陽能發電世界第一,在風能、海洋能、地熱、垃圾發電、燃料電池等新能源領域,也都處于世界頂水平。日本發展低碳經濟的措施主要有:
1.法律和政策制定方面,日本早在1979年頒布實施了《節約能源法》,并對其進行了多次修訂,最近一次是在2006年。從1991年至2001年,還先后制定了《關于促進利用再生資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資源利用法》、《廢棄物處理法》、《化學物質排出管理促進法》、《2010年能源供應和需求的長期展望》,通過強有力的律手段,進一步全面推動各項節能減排措施的實施。2006年,經濟產業省又編制了《新國家能源戰略》。
2.制度建設方面,日本政府對能源消費總量不同的企業實施分類管理制度,即根據能耗多少對能源使用單位進行分類,指定能耗折合原油3000千升以上或耗電1200萬千瓦時以上的單位為一類能源管理單位,能耗折合原油1500千升以上或耗電600萬千瓦以上的單位為二類e源管理單位,并要求上述單位每年必須減少1%的能源消耗,對于一類單位還必須建立節能減排管理機制,任命節能減排管理負責人,向國家提交節能減排計劃,定期報告節能減排情況。另外,對企業的節能減排管理人員實行“節能減排管理師制度”,由國家統一認定節能減排管理人員的從e資格,并加強對節能減排管理人員的培訓;對用能產品實施產品標準“領跑者”制度,各種產品強制實行能效標識制度,規定執行“領跑者”制度,鼓勵和激發企業不斷創新的內在動力;對各類建筑物實施用能管理制度,用能超過限額的建筑物必須配備能源管理員,并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交e能中長期計劃和年度計劃等等。
3.政策優惠。為了鼓勵企業和社會節能,實施了多e財稅政策。一是稅制改革。使用指定節能設備,可選擇設備標準進價30%的特別折舊(即在正常折舊的基礎上,還可提取30%的特別折舊)或者7%的稅額減免(僅適用于中小企業)。二是補助金制度,對于企業引進節能設備、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給予總投資額的1/3到1/2的補助(一般項目補助e限不超過5億日元,大規模項目補助上限不超過15億日元),對于企業和家庭引進高效熱水器給予固定金額的補助,對于住宅、建筑物引進高效能源系統給予其總投資1/3的補助。三是特別會計制度。即在國家預算中安排專門的節能資金(2007年“節能對策”預算資金規模為1100億日元),e經濟產業省實施支援企業節能和促進節能的技術研發等活動,該預算納入“能源供需結科目”,主要來源于國家征收的石油煤炭稅。
4.市場機制。政府大力扶持節能減排服務產業,按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如能源服務公司就是按合同對能源進行統一管理的一種運作機制,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能源專業化服務公司,主要為業主提供包括節能診斷、解決方案、維護設備及運營管理等全套服務,能源服務公司通過與業主簽訂合同、收取服務費和分享節能效益獲得收益。
(四)美國
美國雖然已于2001年退出了《京都議定書》,但是一直在大力發展低碳技術,尤其是開發可再生能源。美國主要采取了三大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開發:
1.鼓勵技術創新,降低成本。美國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思路是:重視新技術新能源的研發和推廣,利用技術創新來不斷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使其與傳統能源在價格上具有可比性,從而快速推廣使用,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力。在此過程中,美國政府不但出資資助研發(2000年到2010年間,美國計劃內對可再生能源研發的費用達150億美元以上),還建立技術商品化示范項目,例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1997年宣布的“百萬屋頂太陽能計劃”。
2.政府大力扶持,制定強制政策。為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使用,美國聯邦和州政府采取強制與激勵相結合的政策。先后出臺了《公共事業管制政策法》、《能源稅法》、《大氣清>法修正案》、《能源政策法》等一系列強制性法案,同時采取減稅、生產和投資補貼、電價優惠和綠色電價等激勵措施,降低成本和價格,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競爭力,促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3.強化市場開拓。一是從財政和金融方面采取刺激措施,促進技術商業化;二是進行資源調查和評價,制定和推廣市場標準規范;三是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創新市場運行機制。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幾點建議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促進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在個別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未來,應該更加鮮明地舉起低碳經濟的大旗,引導各級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行為選擇,在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和消費行為選擇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推進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根本途徑有兩個:一是調整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的比例;二是節約能源,提高能源開發利用效率。必須緊緊圍繞節能減排和新能源開發兩個核心,建立政府主導、企業為主體、個人積極參與的低碳經濟發展體系。通過完善法律體系,制訂科學發展規劃,加強產業政策、財稅政策、金融政策等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大力促進節能減排,鼓勵新能源開發利用,支持低碳經濟發展。
1.加強制度創新,完善法律體系。應結合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工作目標要求,深入研究制定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開展社會經濟發展碳排放強度評價,指導和引領政府、企業、居民的行動方向和I為方式。制定能源法,按照發展低碳經濟的總體要求,修訂電力法、煤炭法和節約能源法等,出臺新的能源單行法律,例如《石油天然氣法》。建立和完善能源法律立法效果評價機制和執行機制,以加強對低碳經濟發展的規范和指導。
2.充分利用財稅政策促進節能減排,支持低碳經濟發展。在政府預算中,加大對節能減排的支持力度;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推廣節能產品的使用,促使節能技術的普及;完善轉移支付制度,設立中央對地方的節能專項撥款;通過科研資助對低碳技術的開發給予財政支持和政策優惠,支持低碳技術的研發;利用財政補貼吸引用戶購買節能產品,促進節能產品市場的發展;使用資源稅、消費稅、關稅等稅收工具,鼓勵節能產品房稍偕能源產品的進口和消費,提高節能減排的效率。
3.推進低碳經濟相關金融創罰增強節能減排的實際效果。加快環境金融產品創新,探討所有能夠提高環境質量、轉移環境風險、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以市場為基礎的金融創新,推動適合中國國情的環境金融產品逐步興起和蓬勃發展。建立完善碳交易市場,通過市場化機制解決環境問題,激發節能減排者自愿采沸卸,推動節能減排新技術的不斷進步。
4.建立“低碳經濟發展區”試點,以點帶防┐蟾哺敲妗Q≡袢舾傻湫統鞘薪行試驗試點,探索建立適應我國國情的、支持低碳經濟的政策體系和市場環境,尋求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發展之路。
5.密切關注國際上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有益經驗,引進先進技術,促進我國低碳技術的提高,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6.普及低碳經濟宣傳教育,增強全民低碳意識。加強輿論宣傳,吸引大眾關注,號召全民參與,鼓勵人們節約資源、使用節能產品,推動全社會的節能減排行動l
(作者單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