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會議低碳口水仗再次開打,《中國青年報》報道稱,中國目前至少有100個城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口號。但并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低艸鞘校反而“未上馬已脫韁”。
調查稱,有的城市“舊瓶換新酒”,以低碳之名行地產開發之實;還有的“低端不低碳”,一些打著低碳旗號的新能源產業園區,還停留在設備制造的低端加工環節;還有的“掛羊頭賣狗肉”,“燒著高碳的煤,生產低碳的節能燈”。
這場“百團大戰”頗有股市的做派,炒了幾年,市盈率翻了幾番,甚至變成了市夢率,但是業績還是空中樓閣。當然這些年,各級政府對低碳經濟不可謂不費心力。例如2008年以來,保定O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打造“中國電谷”和“太陽能之城”。已有105個居民生活小區用上太陽能,市區101個主要路口的交通信號燈也交由太陽能控制,相關六大低碳產業也漸成規模。不僅頗受世界贊譽,老百姓也的確嘗到了甜頭。
可是,有的美女是天生麗質,有的呢,化了妝后要再問問“親愛的,你還認識我嗎?”。“低碳秀”的秀場上,零碳城、太陽村、能源谷、生 電這么一包裝,概念一炒作,性質就變了。以生物質發電為例,業內人士將秘訣總結如下:將不可行的項目先做成可行,然后從銀行拿到貸款,再從國家騙到補貼,隨之逼著國家上調上網電價。
都說女人擅長化妝,男人擅長偽裝。這低碳秀如果也玩這兩手,企業和地方政府再一里應外合,圈錢圈地圈補貼,這也太給力了!老百姓形象地把這比喻為“試驗經濟”。為官一4“試驗”一方,鋪攤子上項目,鬧哄哄的節能減排,花樣百出的不低碳改造,最終只是拉動了房地產商的“經濟”,還讓低碳經濟背上個罵名。這不,北京近郊懷來縣的這座“零碳新城”,除了一座占地7000平方米的兩層生態新城規劃館外,這片方圓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幾年了依然荒草叢生。
前段時間,為節能減排,有地方政府提出“鐵的決心、鐵的手腕、鐵的紀律”的“三鐵”政策,什么時候發展低碳經濟也能這么硬朗一把,別打扮來忽悠去,弄的男不男女不女,人不人鬼不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