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博鰲時。“如果說去年博鰲亞洲論壇的關鍵詞是危機的話,今年最核心的關鍵詞是復蘇。而且這并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復蘇,我們要探討的是綠色復蘇的內涵。”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詮釋了今年主題:“綠色復蘇: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亞洲潛力巨大
“想想每一年有多少人進入城市,每一年有多少人購買他的第一輛車、第一套房子,你就會明白內需市場有多大。”有專家如是說。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衛哲在博鰲論壇上表示,中國、印度和東南亞都有急劇增長的龐大內需,而且又有大量的生產能力能夠滿足這種需求。
博鰲論壇發布的《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09年報告》中指出:亞太地區區域∫仔定數量急劇增長。截至2009年,亞洲共有自由貿易協定221個,其中包括112個完整協定和16個框架性協定,另外49個處于提議階段,44個處于談判階段。
此。亞洲還將尋找新市場增長點的目光投向了其他全球新興經濟體。報告首次提出新興經濟體11國(E11)的概念。E11是從20國集團中選擇出的11個具有良好前景和合作空間的新興經濟體,包括了亞洲的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和沙特阿拉伯五國。
反思亞洲模式
但是,盡管亞洲在這一輪危機中率先復蘇,但一些弊端也同時暴露了出來。特別是亞洲過度依賴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引發了有識之士的深思。
在這次博鰲論壇的分論壇中,諸如“亞洲發展模式的再思考恕ⅰ跋費:亞洲經濟的軟肋”、“新型經濟體比較:借鑒與合作”等分論壇,都吸引了許多專家和媒體的關注。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說,“對中國、對印度或者對其他國家來講,如果我們希望發展速度更快一點的話,就必須要利用自己的潛能,能夠更好地進入市場。”對此,國家發改委酥魅握畔強回應,目前發展模式下所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包括過度的能源、資源消耗等。亞洲國家和地區應該加強交流和合作,這對今后實現亞洲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建議,過去亞洲還是比較注重制造、出口,以后應該注重服務業的出口、進口。
加強國際合作
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但是,堅持綠色發展、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并不是一個國家或者亞洲國家的事情,更不能以鄰為壑。
在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等嚴峻挑戰面前,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自應對和獨善其身。應該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大力推動國際新興產業合作,尤其是加強節能減排、環保、新能源等領域合作,攜手推進亞洲和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以中國為例,如何成功化解來自亞洲國家的壓力,并將其轉變為促進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的醪慷力,是考驗中國政府智慧與決心的又一大挑戰。